卓驭科技陈晓智:2025年主抓安全性、智能化,把L2级组合辅助驾驶做到极致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盛大启幕。上百款首发车型、花样繁多的宣传手段,让汽车产业在四月的“四叶草”尽情绽放。当然,热闹不仅仅属于车企,集聚了各领域前沿技术的零部件馆同样精彩非凡。作为国际一流的汽车智能化头部供应商与服务商,卓驭科技便在本次上海车展放出多个“大招”,全面展示其在助力实现汽车智能化的突破性进展。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卓驭科技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卓驭今年将从安全性、智能化两大维度发力,把L2级组合辅助驾驶做到极致。
前沿技术成果集体亮相
从全套技术解决方案,到感知硬件,再到车载无人机系统等创新产品,此次上海车展卓驭展台可谓是亮点满满。基于NVIDIA、高通等顶级芯片平台,卓驭分别推出了基于NVIDIA DRIVE Thor的旗舰级车端多模态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VLA)和高通SA8775P的舱驾一体方案,以及独创的激目2.0传感器;同时,惯导双目知识蒸馏方案、补盲激光雷达「知周」、车载无人机系统等创新产品也公开亮相。卓驭展台还首度完整公布了目前已合作的9家主流车企,截至今年4月,卓驭成行平台方案已有30余款新车型在持续开发中。
依托惯导双目知识蒸馏技术,卓驭将同构双目的端到端模型作为“教师”,引导单目/异构双目的端到端模型的训练,将前者的模型能力蒸馏至后者,实现同构惯导双目能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视觉传感器构型。据介绍,基于该技术,卓驭端到端模型已成功支持多种视觉构型,包括单目、长短焦双目等,不仅实现与惯导双目方案接近的城区辅助驾驶体验,同时也保留了双目鲁棒、强泛化的三维空间感知能力,确保任意障碍物检测等各类关键安全场景的性能表现。
此外,卓驭还带来了集成化更高、体积更小的激目2.0系统。独创的车规级激光+惯导三目一体化传感方案可增强辅助驾驶系统安全冗余,拓展极端场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困难场景的安全感和舒适性。全新的车规级固态补盲激光雷达「知周」也同步亮相。据介绍,知周拥有H160°×V144°超广视场角,旨在破解立体车库夹层等传统感知盲区难题,显著提升辅助泊车和变道场景的安全性。
卓驭激目2.0
展望未来出行,卓驭不断延伸汽车智能化应用场景,自研车载无人机系统。此次车展现场,其车载无人机系统便首次面向大众进行实体展示,包含车载机场、控制器及多模态交互软件。配合消费级无人机,可实现动态起降、智能跟车、自动充电及一键成片功能,前装模式与座舱深度联动,后装模式适配快拆快装,为越野、旅行等场景提供全新视角。
展台之外,卓驭还通过实车体验展现其全栈自研的技术实力。基于高通SA8775P芯片的卓驭舱驾一体方案首次带来实车展示。据介绍,该方案通过单颗芯片同时支持组合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功能,包括跨层记忆泊车、高速/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双联屏+HUD多屏交互、7.1.4音效系统等功能,将于年内实现量产。SA8650P+10V 系列的实车试驾也展示了量产落地的关键成果,城市领航、车位到车位、辅助泊车等功能基于端到端数据驱动架构,目前已在红旗天工05、天工08等车型量产,支持全国道路自主变道、路口转向、并支持任意楼层、车位自主泊入、车位探索等能力。
软硬兼施提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安全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安全”几乎成为每家车企、供应商口中的高频词,而这一主题的背后恰恰与辅助驾驶技术息息相关。今年以来,在各家车企的大力宣传下,公众对辅助驾驶的认知度不断提升,近期发生的相关事故又让不少人对辅助驾驶的安全性感到担忧。就在上海车展召开前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公告,明确提出“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卓驭科技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我国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便已接近56%,今年更是有望达到65%。面对不断提升的渗透率,如何让公众更加安心地使用L2级组合辅助驾驶呢?对此,陈晓智表示,依托端到端世界模型,卓驭今年将重点通过强化学习、思维链推理两种技术提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安全性。首先,与模仿学习相比,强化学习可以自主探索未知环境,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其次,“慢推理”模式更能贴合人类在面对复杂场景、智能交互等场景时的思维方式,依托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提供更加周全的决策。
据介绍,卓驭多模态VLA大模型通过融合视觉、语言和动作数据,可解析行人横穿、道路施工、特殊车辆接近等长尾场景。如在施工路段,系统能理解临时标识并主动调整路径;面对突发障碍物,模型可输出透明化决策逻辑,打破传统“黑盒”局限,VLA可解释性更强,拥有类人的交互能力。
补盲雷达「知周」
此外,卓驭此次还带来了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的激目2.0以及补盲激光雷达知周等产品。对此,陈晓智表示,卓驭加入激光雷达出于目前行业对夜晚、恶劣天气等部分极端场景的关注,主要起到增强辅助驾驶系统安全冗余的作用,拓展极端场景处理能力。“知周的价格将控制在千元以内,激光+惯导三目整体总成方案的成本不会高于分离式的单个激光雷达成本。”陈晓智称。据介绍,今年卓驭将有部分搭载激目1.0系统的项目量产落地。
当然,陈晓智明确,卓驭未来仍会将重点放在纯视觉方案的探索上。在他看来,激光雷达的作用是提供冗余安全性,没有激光雷达并不影响辅助驾驶系统在安全性、舒适性、拟人性等基础能力上的表现。不过,对于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而言,需考虑夜晚、逆光等极端场景,激光雷达的应用有其必要性。
更自然、更个性才是更好用的辅助驾驶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L2级组合辅助驾驶从“可用”变为“好用”还需更加智能化。对此,陈晓智表示,世界模型将成为近2年行业技术升级的一大方向。依托端到端世界模型,能够在L2级组合辅助驾驶的基础能力和个性化体验两大方面为用户带来差异化。
在基础能力上,端到端世界模型的应用能够让用户在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体验上更自然、更连续。“以‘车位到车位’功能为例,人类驾驶员开车并不会提前记忆轨迹,而是通过地面箭头、指示牌等信息寻找车位。”陈晓智称,通过端到端世界模型,L2级组合辅助驾驶将具备识别箭头、标志牌、地表、道路结构等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些信息自行寻找车位。
另外,与基于模仿学习的传统端到端模型不同,卓驭基于生成式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架构具备推理和生成能力。在两大核心技术能力下,生成式辅助驾驶可以结合周围环境信息、动态交互、用户驾驶偏好进行推理,输出最符合用户意图的驾驶轨迹。此外,用户还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控制驾驶风格和动作,打造个性化的驾驶风格。“通过生成式辅助驾驶,用户可以自行设置起步、跟车、转弯、变道等不同场景的驾驶风格。模型也可基于用户一段时间的驾驶记录,自动识别并模仿用户驾驶风格偏好。”陈晓智表示,今年年内将有搭载卓驭生成式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量产落地。
据悉,基于卓驭VLA大模型结合新一代辅助驾驶解决方案GenDrive,用户可自定义场景级别的驾驶风格,系统能在线学习并模仿用户驾驶风格,支持多用户的风格学习和自动激活。卓驭新一代智能语音助手“小驭”则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时响应用户意图,控制驾驶风格和动作。
对于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发展,陈晓智则表示今年将在部分合作车型上进行硬件预埋,但真正量产落地“暂时还看不到明确时间点”。当前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ODD范围相对苛刻,仅能在特定工况、天气、速度条件下方能激活,且仅限于“可用”阶段。“瓶颈不在硬件,也不在法规,而在于算法技术成熟度还不够。”他认为,当前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性能已足够设计出满足安全冗余要求的硬件系统,但软件功能仍需待算法优化和安全接管率提升,足够好用的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规模落地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