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全球化视野构建汽车产业ESG生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不仅在稳经济增长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更肩负着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任。7月12日,第14届中国汽车论坛召开期间,在“国际化视角下的ESG发展”分论坛现场,《2023-2024中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根据《报告》,我国超80%的汽车行业企业已建立社会责任管理决策机制,超91%的企业有制定供应商或分保方的审核、选择和评价制度,约75%的企业制定碳管理体制、机制,约八成企业建立汽车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不过,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汽车行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之路任重道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表示,近年来汽车行业在ESG和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成效显著。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产品研发上注重节能减排、低碳出行,还在生产运营中实施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同时在供应链管理、员工权益保护、社区参与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他强调,发展ESG对于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引领行业标准建设等重要意义,中国汽车企业需将ESG融入企业战略,积极参与国际ESG标准制定和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制造、低碳出行解决方案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汽车的绿色实力和担当。
“汽车行业已经逐渐进入到以责任竞争力为核心的全新发展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建议,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ESG的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加强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探索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完善ESG治理,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发布了汽车行业首套ESG系列团体标准。据李邵华介绍,这套标准帮助企业形成了管理评价、信息披露、反馈、管理改进、闭环式的ESG改进路径,系统性解决“怎么管”、“怎么说”、“怎么评”三大问题。
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公关部副部长陈艳梅结合广汽ESG实践经验,认为全球ESG生态体系加速演进使得ESG管理能力逐渐成为助力企业出海、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企业全球化战略合作的“软实力”。在她看来,对于出海车企而言,负责任的供应链管理是ESG体系中的一大议题。对此,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系统规范供应商质量管理;二是共同开展供应商能耗管理;三是督导供应商包材管理。
责扬天下副总裁代奕波称,全球汽车企业已经进入ESG监管的高峰阶段,中国不管是整车企业还是供应链企业,对海外ESG的管理上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需要制定更为清晰的战略推进步骤和节奏。对于中国企业海外ESG,代奕波提出4点建议:一是加入当地可持续发展组织,发起一次利益相关方调研,公开一份承诺;二是进行海外整体的ESG策略,采取系统化行动;三是实现对供应链的尽责管理;四是借助相关平台的力量,协同行动,高效率合规。
汽车ESG生态建设,离不开各方通力合作。CSR Europe执行董事Stefan Crets强调,汽车行业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ESG方面的要求。“如果个体OEM去做的话,采矿行业是不会理睬你的,所以需要60个、70个OEM,共同合作敦促采矿企业开展更多ESG方面的工作,采矿企业才会倾听。”他举例说。
编辑:薛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