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再获政策助力 公路物流业提质增效迎良机

发布日期:2024-01-09· 中国汽车报网 李亚楠 编辑:孙伟川
李亚楠 编辑:孙伟川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公告,部署包括交通运输等12项重点行动,明确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典型场景,推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推出“行动计划”,有利于打破公路物流行业壁垒,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助力公路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为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场景释放不足、数据供给不足、流通机制不畅、应用潜力释放不够等问题,制定‘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痛点。”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竹林表示,当前,在各行各业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可利用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发挥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充分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促进我国数据基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
  据了解,行动计划主要包括5部分23条措施,可简要概括为:把握一条主线,做好3方面保障,实施5大举措,推动12项行动。其中,12项行动方面,主要聚焦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重点应用场景。
  在交通运输领域,行动计划提出,要提升多式联运效能,推进货运寄递数据、运单数据、结算数据、保险数据、货运跟踪数据等共享互认,畅通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公水联运衔接,实现货运“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等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挖掘数据复用价值,支持龙头企业推进运输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复用,培育行业人工智能平台和人工智能工具,助力企业提升运输效率;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进行商业化试运营试点,打通车企、第三方平台、运输企业等主体间的数据壁垒,促进道路基础设施数据、交通流量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提高智能汽车创新服务、主动安全防控等水平。
  “行动计划实施后,有望为公路物流行业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物流行业专家孔震指出,数据要素的应用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调度和路径规划,通过收集和分析交通流量数据、路况数据等,物流企业可实时掌握道路状况和车辆需求情况,优化运输路线和调度方案。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基于实时路况的智能调度,提高运输效率。此外,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预测市场趋势,物流企业可提前安排仓储和运输计划,降低运营成本。
  物流数据开放共享必要且迫切
  当下,数字经济风起云涌,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步入数字化时代。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行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数据则是我国智慧物流建设的关键基础要素,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共享,完善我国智慧物流建设体系,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和快递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公路物流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运输方式逐步升级,物流信息交互模式不断创新,这对物流数据开放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上,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及物流数据的开放共享,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2019年6月,国家邮政局和商务部便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快递与电子商务数据互联共享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与快递数据互联共享规则,促进电子商务经营者、快递业务经营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的全面升级。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商品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面临隐性壁垒。物流业作为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源的确权、交易、应用等规则,促进物流资源合规交易、安全高效利用;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要求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不仅带动传统物流要素向数字化转型,也将局部、碎片化的数字资源对接协同,打破数据孤岛、信息孤岛,强化对物流数据等类型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推动公路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在我国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鼓励措施,引导和扶持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物流业数据开放共享水平。然而,由于我国物流链路涉及主体众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尚未有效整合,无法实现行业之间的数据互通,而且物流各环节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建立统一标准,导致物流产业链的数据开放共享进程相对缓慢。
  此外,物流数据的收集难度大且准确度不高,导致物流行业“苦盼”数据久矣。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数据并没有抓取的源头。在车辆端,入网的物流车辆不足800万辆,占总量约三分之一,并且受挂靠行为影响,很多车辆无法寻源到真正承运人,注册法人多数是挂靠公司;在货源端,由于没有重量检测设备和电子面单,运什么货、运多重的货都不可知。因此,相关参与主体采集、整理和处理数据信息通常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
  “准确的一手物流数据,能够支撑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优化和战略决策制定,帮助企业建立起依靠数字化建设的核心竞争优势。不过,也正是因为物流数据是稀缺的基础性资产,致使不同经营主体间为数据控制权激烈博弈,导致数据互联互通受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路物流业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打通物流行业数据壁垒、提升物流数据的开放共享水平,极具难度却又十分必要且迫切。”孔震说道。
  要“让数好用” 更要“把数用好”
  对于如何扭转上述困境,有业内专家认为,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接入标准,推进系统内数据接入,实现商务、社务信息的数据存储和调用分析功能,推动物流骨干网等供销设施数据入网,实现物流各环节信息透明和智能化管控,构建集信息匹配、物流服务、交易撮合、社交营销、品牌推广和供应链金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以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方参与为原则,加快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同时,面向物流行业制定促进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法规,明确物流数据归口管理部门,制定物流数据可共享的属性边界,在确保数据安全合规的基础上,支持企业和实体参与物流数据开放共享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工作,助力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还应细化物流数据分级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别和级别的数据分类施策,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基础上,促进数据流通。
  “物流与供应链上数据信息高效、畅通、协同,可以缩短物流运作的周期、提升物流效率,节约运输环节在生产资料、人员、服务等方面的成本,助力物流行业提质增效。现如今,政策性的利好为物流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将促使平台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深挖数据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也将推动平台企业在大数据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发展、产品研发上进行全新的布局,从而实现智慧物流的健康发展。因此,面向未来,物流产业相关参与方不仅要‘让数好用’,还要‘把数用好’,让数据要素真正‘流入’到物流领域中做‘乘法’,从而加快推动我国公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孔震最后说道。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