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汽车供应链新生态大会演讲实录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2024年汽车工业总体运行情况和2025年预测分析
2025年2月21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汽车供应链新生态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发表了题为《2024年汽车工业总体运行情况和2025年预测分析》的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中国汽车报》社邀请我介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情况。春节前后,我与许多企业进行了交流。过去一年,中国汽车产业数据增长良好,但企业普遍面临较大压力。2025年,协会预计产业增长速度能达到4.7%,高于2024年,可大家的焦虑感却更强烈,压力也更大。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市场格局、企业竞争、兼并重组、供应链变动等方面的变化,都对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过,这只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汽车强国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如何健康度过这一时期至关重要。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这些数据此前已公布,大家在媒体上也都有所了解,所以我会尽量多分享观点,少提及数据。
2024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汽车行业上下游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产业增长了4.5%,高于年初预期,产业发展再创新高,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但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
2025年1月,汽车市场迎来开门红。协会在1月13日发布会后,召开了重点企业座谈会,重点了解企业对情况的判断和面临的困难。1月从批发量来看,仅下降0.6%,量还可以。然而,终端数据显示下降幅度较大,存在约10%的下降幅度。这主要是因为春节较早,购车高峰提前,且部分地方政策未及时出台,消费者持观望态度。
从大的趋势来看,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2024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虽未达1300万辆,但增长速度超出年初预期。2025年新能源汽车会不会继续保持一个快速的增长?协会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600万辆,相比2024年1285万辆增长还是很快的。对于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业内则存在不同看法。企业已全力投入,但市场竞争激烈,盈利困难,这引发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的反思。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预计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消费者数据来看,2024年乘用车内需增长速度达8.7%,表现出色。政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若没有2024年加码的政策,国内终端销量可能仅与2023年持平。从各方面反映的信息来看,消费的欲望和能力都不是特别高。由于2024年政策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仅4个月,所以2025年政策效果仍有提升空间,但也需考虑政策提前释放的影响。2025年终端的消费即使有同样的政策,边际效应会减弱。
商用车领域情况较难,若没有出口拉动,市场将更加严峻。在2024年上半年销售较好的天然气货车,在下半年也面临高库存、终端购买力不强的问题,今年1月天然气货车销量出现明显下降。商用车市场与国家经济,如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密切相关。客车市场规模也在缩小,私家车逐渐成为主流出行方式。
2025年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略降。在过去几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多次超过50%,乘用车领域占有率更高。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都要重视,不应仅仅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在推动产业增长和升级方面作用重大,价格区间集中在15万元-20万元,这部分销量最大。3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的这些车型,则给我们中国品牌向上带来很大的促进动力,有助于中国品牌向上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表现日益突出,在汽车产业出海过程中,相比纯电动汽车更具优势。因为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地区电价较高,许多企业开始重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研发。
初步来看,产业出口还是保持快速增长。目前,行业内普遍认为年出口量达到600万辆后将趋于平缓,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出口量为585万辆(含KD件在海外组装的车型)。未来,企业不仅会通过KD件组装,还会在海外建厂。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加剧,各国纷纷重视发展汽车产业,贸易方式出口形势严峻。
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2024年奇瑞汽车出口超百万辆,2025年1月虽有所下降,但仍位居榜首。比亚迪销量增长迅速,竞争力强劲,2024年国内市场排名第一,而且目前也非常重视海外市场拓展。
汽车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2024年汽车产业增加值达9.1%,远超整个工业5.8%的增加值。为什么国家对汽车产业这么重视?我觉得不仅应该站在行业的角度,还应该站在国家大的经济环境,让我们在全球的地位方面来进行考虑这个问题,虽然现在利润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如果能够把产业竞争力快速地提升上去,将来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好处的。
当然,汽车产业在经济运营中也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消费信心不足,从国家统计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好,现在趋势还在下降,所以对我们汽车产业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消费者购车更加谨慎,进店后购车决策时间延长,现在大约要一个月。新媒体在引流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相对应线索占比达60%,而传统媒体带来的线索只有40%。
我们也注意到另一个数据,2024年汽车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量上去了,但是价值并没有上去。我们的补贴政策,对于价格比较低的车型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包括汽车的品牌本来就卖几万块钱,现在补两万,基本上消费者需要花的钱很少。
我们感谢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相关政策拉动作用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商用车领域,4.5吨以下轻型货车量很大,但是缺乏政策支持。补贴政策未体现价格差异化,买30万的车也是补2万,买3万块钱的车也是补2万,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公平。补贴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地区补贴资金提前用完,政策效果未充分发挥,因此还需进一步优化补贴额度的使用方式。
库存方面,2024年上半年乘用车库存高达460万辆,7月底政策出台后,协会批发销量并未立即回升,企业仍在消化库存,等待地方政策。目前,整体库存水平在400万辆多一点,相对合理。但海外库存压力较大。以俄罗斯市场为例,俄乌冲突初期,对中国汽车需求旺盛,但现在出现了终端库存高、质疑产品质量等问题,预计2025年俄罗斯市场销量可能会下降的情况。
行业盈利方面,2024年行业利润率仅4.3%,且呈下降趋势,与国际跨国巨头8% - 10%的利润率相比差距较大。长此以往,将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经销商压力也很大,部分品牌关闭了大量的经销商门店。
海外出口面临诸多风险,尤其是要重视监管环境和合规风险等问题。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果以合规问题为由限制国际贸易,对中国汽车企业进行处罚,企业多年利润可能因此付诸东流。
合资企业方面,目前呈现分化态势。部分企业经营不善,开始关厂,部分企业则积极开发新车型,准备与中国自主品牌竞争。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大部分合资企业仍有发展机会。对合资企业来说,应因地制宜制定策略。前两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稳外资政策,中国欢迎外资企业在中国长期发展。
最后,对2025年汽车产业发展进行预测。从有利环境来看,国家持续出台有利政策,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两新”政策、海外市场以及新能源购置税最后一年免征等因素,将在下半年对产业发展起到较大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方面,相关调研和信息搜索显示负面信息较多。经济运行中,汽车实际需求偏弱,市场增量困难,国内市场内需规模存在争议,这关系到未来发展潜力。此外,行业内卷式竞争严重,应该要抵制这种不良竞争行为。
综合来看,我们对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仍充满信心,预计产业总量增长4.7%,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0万辆,增长率为24.4%,出口量约620万辆。在出口方面,我们应保持低调,专注做好自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