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国:“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将使中国汽车消费进入新时代

发布日期:2018-09-27· 汽车头条 编辑:赵方婷
编辑:赵方婷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积极、最活跃、规模最大的市场,我国连续两年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使用、推广、生产最大的国家。汽车产业的变化也促进了保险业在费率厘定以及定损理赔上的变化。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企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两大行业的深层交流互动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汽研董事长李开国在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交流会上如是表示。

  2017年12月5日,“新能源汽车保险发展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交流会由中国保监会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众诚保险公司共同承办,旨在通过行业内外互动交流,积极构筑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实体经济发展的风险管理保障体系,充分提升保险业对新能源汽车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能力。

  ▲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 何浩

  “新能源汽车给保险业提供了一个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何浩在会议上表示,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也将被带动起来,成为车险中的一个新兴细分市场。受历史数据和成熟经验所限,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保险行业在新产品开发、费率厘定和产品销售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研究仍非常紧迫。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

  同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在其发言中则提到,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保险业也应积极响应和服务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将风险管理服务贯穿于第一、二、三产业之中。同时商业车险改革使消费者获得感提升的同时,通过实行车型定价、在全国范围内引入无赔款优待系数、部分地区引入交通违法系数,鼓励车主安全驾驶,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和提升汽车安全性、易维修性方面的作用凸显。

  “合作期刊”发布仪式

  会上中国汽研董事长李开国也表示,中国汽研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三方机构,积极推进相关技术发展的同时,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围绕加强两个行业的发展和融合共同推出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其目的就是把两个行业从技术的角度融合起来,助推行业的共同发展。

  会后中国汽研董事长李开国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以下为采访QA实录:Q=汽车头条App,A=中国汽研董事长李开国

  Q: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推出这个“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工作过程中具体承担了什么任务,然后这个指数在未来又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A:我们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连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合作的这件事,使中国提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实国外的一些经验在当下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借鉴,比如像美国的NPS指数等等,那么从保险角度来评价汽车的安全性,这个方式其实都联系了很多的因素。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影响,应该是这样来讲,那么就是在我们的消费在购车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哪些车是安全的。我们通过制定了这样一个第三方的标准,形成了这样一个第三方的体系,以第三方的机构的身份,站在汽车消费者的角度,来制定这样一个规则,进而可以让我们的汽车消费者了解到哪些乘用车是安全的,其水平又是什么样的。

  而从保险的角度看,那么这个汽车安全指数确实也是很重要的。保险行业有一些大数据,包括每年我们的理赔情况、交通事故的统计、出现条件情况等,都使我们从保险的角度可以分析出来哪些情况是交通事故,哪些情况是线下的且在我们整个消费者整个出行使用中出现的比例比较高,这就是我们选择做安全指数技术体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是第二个层面的意思。车主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哪些问题出得比较频繁,哪些车主事故率比较高,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汽车结构技术的角度给予关注,并解决问题。

  所以综合上述,第一个层面是来自消费者角度考虑,第二个层面是从利用中间环节来提升汽车的安全技术,而第三个层面的意思就是说,其实现在中国的保险应该是以车价作为保险的付费依据,有一些汽车它的售价很低,保险费用就很低,但是它的安全性能和安全水平不一定是非常高的。那么相比之下,这部分承担了比较少保险费用的汽车,对我们整个交通安全情况影响的占比很高,这就是目前存在的不对称的付费原则。那么考虑到那些比较安全的车,造价比较高的车,安全系数比较好的汽车,车主付了更高的保险费,同时在实际层面上它对整个交通事故的影响,以及对人体的伤害比例都很低。因而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安全指数,慢慢地优化改进我们的保险费率,那么就是授权证书高汽车的保费会慢慢地优化,安全指数低的汽车保费就不一定给优惠了。

  第四个我觉得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指数,是来自于市场,来自于应用者的,我们通过对目前的这个体系做提炼,进而促使那些整车企业在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不断地提高我们整个汽车行业的安全水平。这也就是我们的通过消费者、管理者和制造者中间的协同合作,能达成的最好程度的优化。

  Q:您刚刚提到了这个指数的作用,那么这个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促进中国汽车保险的保费或者是费率这层面的改革吗?

  A:是。

  Q:那现在这层面的改革效果或者具体举措是怎样的?

  A:保监会和保险协会设立有一个时间节点,随着我们这个安全指数的推广和辅助,进而会促成一个循序渐近的产业化节奏出来。

  Q:我记得好像在去年作为车险保费的费率改革好像也被提出过,但是一直感觉情况好像是“雷声大,雨点小”。

  A:不是,这个过程其实是很严谨的,因为改革必须要有足够的技术作为支持,包括市场的反馈和校调。其实我们完全推出这个试验已经3年了,而不是今天你们才见到的,它其实是我们在保险协会指导下通过充分地运用对全球范围内整个像日本、美国、韩国在内的下发机构和相关机构进行调查,进而使其建立在技术的合理性之上,同时还要符合我们整个市场的发展规模,这样才能用来优化市场费率。

  Q:好的,那在汽车的车险方面,其实最开始就存在着一些问题,那您最开始是在传统汽车方面工作,然后过渡过来的。那我想请问您在之后的几年之中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才让您转型的?

  A:其实今天我们是在保险协会组织的,把汽车界的朋友和保险届的朋友请来合在一起,这本来就是一个参谋,两方面也应该是上下游的关系。那么像计划新能源汽车这样的事,把汽车行业的专家和管理者,连同保险行业的专家和管理者今天都请来坐在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汽车过程发展中间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我想是第一个层面的意思。第二个就是说其实我们今天开这样的会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保险产品,而是想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痛点,可能将两个行业的人聚在一起讨论一下,并且都共同来关注一下这个事情,会更好一些,而这也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门起步的阶段。而随着两个行业不断地融合和跨界,可能这个问题以后也会更为清晰明朗一些。

  Q:刚才我也看到了,一些专家在发言的时候提到一些问题,就是说一方可能关注的是新能源车的发展包括它外接设备,类似充电桩这样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新型的产物,因而原来的保险方面就必然会存在一种错位。比如说消费者或者是企业觉得应该保的东西,但是保险公司肯定是不保的,这其中就存在一种认知错位,这种错位我觉得据您目前的了解,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可能这种错位是比较明显的?

  A:它现在不能称为“错位”,我认为可能是一个“生态的演变”会更切合。过去像我们的加油站,很快加满了就能走,但是我们现在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这方面的时间,慢充可能要8个小时,而过去加油可能只需要1至2分钟。在这8个小时中间,刚才我们的许伟博士也讲了,充电中间也会有很多问题,有起火的问题,有自燃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过去在燃油车方面是没有面对过的,也是碰不到的,而对于新能源洗车来讲,可能就会碰到。那么对于新的生态的出现,可能我们的汽车行业要思考,保险行业也要思考。过去可能不穿西装,现在可能天天穿西装,过去可能是坐板车,现在是坐汽车,这就需要适合生态的变化,其实不完全是一个归类的情况。

  第二个就是电池,那么从目前来讲电池在的其发展过程中,还确实有一些爆炸或自然起火的情况,那么这个可能就是我们燃油车自然也会有的情况,不过相比之下的比例可能比新能源汽车要低一些,这就又是一种需要区别的情况。

  还有一个就是电池开始购买的时候价钱很高,那么它的产值又很低,同时可修复性也比较差,内部有一些部分是不可修复的。不像我们原来传统燃油车很多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复的,那么这就为未来的整个保险和维修价值链带来了变化,这也是保险行业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些问题。可能这些问题是生态上的慢慢的变化,在我们这个行业有其发展的必然性,我们需要做的应对也是必然的。

  Q:所以是两个领域之间会定时地有一些沟通?

  A:对,把那些热点问题和痛点问题通过沟通来解决。

  Q:您觉得咱们中国汽研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A:我们中国汽研是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我们希望能通过不断地拓展我们的服务领域,在做好为汽车行业的服务的同时,也做好为汽车消费者的服务。作为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我们会让消费者更了解有关汽车方面技术的根源,并给予他们科学的评价,同时我们也会把消费者的声音也带给相关的汽车制造者和研发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进而使汽车制造者和研发者可以把他们的产品做得越来越好,研发水平也做到越来越高。

  Q:目前汽车智能网联仍然是一个新的热点,那我想请问一下李总,关于车载互联或者是在相关领域,我们中国汽研又有哪些对应举措,或者是在未来有什么想法?

  A:中国汽研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也是以技术为根的一个机构,是非常关注汽车技术发展进步的。在比较早的时候,我们就成立了有关网联汽车的研发机构。应该是更很早以前,我个人从90年代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当时是从ITS的角度来看待的。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在对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而言,有一个新的生机和定义的机会,所以在这一方面,中国汽研是非常忠实的,我们也成立了汽车研发中心。

  首先从我们整个研发体系到管理架构之间,已经提前在进行相关工作;第二在国内,我们在工信部和重庆市政府的支持下,率先推进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工程,就是我们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和评价基地。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怎么来管理它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运用技术手段、标准手段和规范手段来进行评价,这个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这个测试和评价基地分三期,第一期是园区,就是城市的园区,第二期是现场,第三期则是开荒的道路。我记得我们的目标是在2018年的时候,能完成开荒道路,在国内可以率先在开荒道路方面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

  另外在测试评价和研发的技术上,我们在今年6月份和11月的时候推出了中国汽车智能测试体系框架,建立了智能汽车的智能指数,这也是我们第二个努力的成果。第三个则是我们也在正在加大投入和关注与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技术。我们是中国汽车研究院,它是一个汽车的研发机构,但不同于企业,我们提出的理念叫做“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我们要做一些行业性的事情,而且是我们自己能很好地去发展的事情。所以它不一定是把智能网联汽车所有的事情做完,这就是我们想研发的。

  另外我们第四个方面就是加强在国际通讯在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上的应用。这个可能在国内范围内来看,我们是第一个想要做到通讯连同汽车领域的连接。目前在我们中国汽研的试验场里已经逐步实现了部分目标,通过同华为、中信等方面的合作,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未来的通讯发展道路上,可能是汽车的发展将会提供更好的平台并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通讯手段,所以我们也非常关注这方面。当然我们还做了一些其它的工作,在今后其他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时为大家通报,也可以给行业内的朋友们分享我们在这方面的成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