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左延安:国企混改可从电动智能汽车业务入手

发布日期:2022-04-11·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左茂轩 编辑:黄霞
左茂轩 编辑:黄霞

混改不是目的,混改以后吸纳全球人才、聚集转型升级的优质资源才是目的,提高运行效率、资本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才是目的。

3月17日,广汽埃安宣布,已完成员工股权激励,并引入三家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人,预计今年三季度完成A轮融资,后续择时择机择地选择上市;3月29日,阿维塔科技宣布,完成首轮战略融资交割,宁德时代以23.99%的持股比例成为阿维塔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随着中国乘用车合资股比全面放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呼啸而言,中国的国有车企正改变思路,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企业转型。

“大型国企混改势在必行,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混改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近日,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

考虑大国企全面实施深度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复杂性和风险,左延安认为,可先从电动智能汽车业务入手,设立新事业单元,以股东优质化、股比合理化为原则,一是引入在资本市场有运作经验和号召力的金融资本,二是引入对产业生态有建设性贡献的ICT等产业资本,同时设立职工持股平台,科学设计员工持股计划,由此,形成国有资本不绝对控股的科学的产权结构,并派生出现代企业的治理体系和有全球竞争力的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实现人才的国际化和跨界化,大大提升汽车软体的研发能力,极大提升参与电动智能汽车新赛道的竞争力。

“混改不是目的,混改以后吸纳全球人才、聚集转型升级的优质资源才是目的,提高运行效率、资本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才是目的。”左延安表示。

以下为对话内容,有删节:

智库君:您对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何预测?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行业带来多少影响?

左延安:从长周期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培育期到成长期的阶段,严格来说,去年是快速成长期的起点,今年会延续这样的趋势。

在需求侧,新能源汽车会延续去年的发展大势。从目前具体的需求情况来看,首先,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体验或感知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乘坐舒适性、更好的驾乘体验、经济性等优势;其次,随着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的不断改善,充电基础设施更完善,再加上一些路权的优惠条件,使得新能源汽车会越来越受到欢迎;第三,目前,受世界上经济格局的影响,油价高企,电动汽车使用成本具有明显优势。

因此,在需求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趋势向好,我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可能会突破20%。

不过,在供给侧,主机厂上游供应链压力较大。新能源汽车随着上游原材料尤其是电池上游材料的价格上涨,传导给主机厂,主机厂的压力很大。从去年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包括新造车势力和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很大,但利润没有明显的改观,他们今年仍然面对来自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另外,汽车芯片短缺,价格居高不下,电动智能汽车芯片用量越来越多,也会对成本产生压力。

当前,价格调整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会有一些影响,但仍影响不会太大的。但是,也不能过于乐观,如果主机厂继续涨价,可能会影响到需求。如果原材料或芯片价格能够企稳或者是有所回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会更好。同时,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一旦需求端减少,那么主机厂销量会下降,再传导到产业链的上游,反过来会影响产业链的各个阶段的价格。

此外,行业还面临着疫情、国际形势、局部战争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会导致新能源汽车需求侧和供给侧产生一些变化。

智库君:近期,比亚迪宣布停止成产传统燃油汽车,对此您怎么评价?现在到了传统车企放弃燃油车的时间节点了吗?

左延安:对比亚迪来说,这恰逢其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已经接近10万辆的水平,燃油车已经不是比亚迪重要的基础业务或发展业务了,既不挣钱,规模贡献也不是很大,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品牌优势。因此,比亚迪放弃传统燃油车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是企业转型升级标志性事件。

此外,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势非常明显,电机、电控、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创新的能力、产品的市场号召力已经走在中国车企的最前列,所以比亚迪有底气,去宣布不做传统燃油车。

不过,对于很多的合资企业以及燃油车领域里面表现比较抢眼或强势的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放弃传统燃油车还是很不现实的,对于全行业来说,现在决定是否要放弃燃油车,还为时尚早。

智库君:除了纯电动汽车之外,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插电式混动车型(PHEV),今年,吉利、长城等企业也在力推混合动力车型(HEV),对于车企当下技术路线的选择,您怎么看?

左延安:从技术层面来说,油电混合,特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全生命周期中,生产、制造、使用全过程的节能减排的效果也还是可观的,在一定的阶段内,我们仍然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体系中,HEV、PHEV的节能减排的效果可以与纯电动汽车比拼,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从需求侧来看,现在加油比充电还是要更加方便一些,混动车型油耗下降的幅度很大,在城市工况下节油效果非常明显。和纯电动车型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成本低,加油又很方便,没有里程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会受到很多用户的欢迎。

在供给侧,自主品牌无论是HEV还是PHEV,技术都已经更加成熟,有能力做出参与全球竞争的混动车型,所以大家都来涉足混动车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认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在市场中会各有千秋。

国企混改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智库君:2022年1月1日,乘用车合资股比限制正式取消,这一政策实施之后对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有何影响?您怎么看未来国内合资品牌的发展前景?

左延安:乘用车合资股比限制正式取消后对我国汽车产业格局近期不会有明显影响,首先是传统乘用车合资的市场红利接近尾盘;二是乘用车合资股比限制取消的政策发布后,先后有几家合资企业实施了股比的调整,市场和行业表现波澜不惊;三是汽车产业正处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格局都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新能源汽车不会出现合资或独资大潮,从长远看,车企合资与否取决于其全球配置资源的效率,是否合资由政策导向、约束转向市场化选择。

未来合资企业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合资双方理念的趋同和文化的融合度;其次是双方对合资企业的战略取向,是长期主义还是期满即散?再者合资品牌也必须预应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由内而外重构电动智能汽车的产业链、打造新的生态系统。如果合资双方理念趋同坚持长期主义,迅速抓住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当然,随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一方面会新生若干新能源汽车合资品牌,另一方面,将有若干合资企业合资到期调整股比或结束合资,同时也会有若干合资品牌从市场上消失。

智库君:合资股比调整,会对国有企业带来怎样的挑战?又会有怎样的机遇?

左延安:关于合资股比调整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正确理解取消股比限制,听到最多的说法就是取消股比限制即“外进我退”,其实中外双方都有权衡利弊作出增持或减持的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对于同一外资企业在国内有两家合资企业的中方国企,可能会增加与外方在权益和利益上搏弈的难度;若是靠合资品牌赚钱养自主板块的企业,股权调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若坚持既定股比,外方就有可能移情别恋;对自主发展乏力或无望的国企,股比的调整即意味着话语权的进一步丧失;对于尚在建设期的合资企业,若连续 几年亏损,中方无力跟进补充资本金,则会自动稀释股份;还有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出于对外方资本的信赖,以扩大开放为由,或倾向于外资增持。

而机遇只属于自强不息、自主板块实力雄厚的国有车企,在股比调整中有更大的选择权利和空间。

智库君:合资股比的调整,汽车产业革命带动了更多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加速竞争,对国企改革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左延安:合资股比调整对国企改革带来的挑战是多层面的,首先表现在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系统创新能力,进而上溯到企业的产权结构,治理机制,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整合全球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能力,以及创新文化的培育和传承。挑战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紧迫,以至部分国企已来不及变革应战!

智库君:广汽埃安正积极推进混改,长安新能源也引入了外部资本。如何评价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种业务剥离式发展、内部机制改革?能否结合取消合资股比限制的情况下,面对汽车产业电动智能化浪潮,谈一谈您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考?

左延安:大型国企混改势在必行,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混改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展望未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历经电动化智能化洗礼的乘用车市场,预见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中国战局,第一阵营当是以丰田、特斯拉、大众等世界优强企业为代表的外资合资或独资企业,第二阵营是以比亚迪、长城、吉利、蔚小理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第三阵营则是成功变革转型、创新自強的国有企业,三大阵营在风云变幻的汽车市场中起伏进退。

当前,汽车产业仍处于长周期规律的下行阶段,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技术迭代速度大大加快,乘用车领域的国有车企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曾经用逻辑推理和实际案例说明国有车企改革的必要性,即:企业的产权结构决定企业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决定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继而影响企业整合运用资源的效率;从长城、吉利、比亚迪和宇通的成功实践和近几年造车新势力的顽强成长的过程,充分验证了上述逻辑。

所以,必须着力推进充分竞争的乘用车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创造国有车企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考虑大国企全面实施深度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复杂性和风险,可先从电动智能汽车业务入手,设立新事业单元,以股东优质化、股比合理化为原则,一是引入在资本市场有运作经验和号召力的金融资本,二是引入对产业生态有建设性贡献的ICT等产业资本,同时设立职工持股平台,科学设计员工持股计划,由此,形成国有资本不绝对控股的科学的产权结构,并派生出现代企业的治理体系和有全球竞争力的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实现人才的国际化和跨界化,大大提升汽车软体的研发能力,极大提升参与电动智能汽车新赛道的竞争力。

新企业的设立以进入资本市场为目标,通过创造优良业绩和持续融资能力做优做強新事业,再择机对母体的优质资产实施吸收合并,最终实现将国企改造为有能力参与全球充分竞争的现代企业。

混改不是目的,混改以后吸纳全球人才、聚集转型升级的优质资源才是目的,提高运行效率、资本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才是目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好的技术变成好的产品,变成好的商品,做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

实践证明,国企产权制度的改革只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选到一个“动机纯正、思维正确、正愿强烈、能付出不逊于任何人努力”的企业家!若这两者都做到了,国企就会扬长避短,大展宏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