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区域经济发展助推汽车业变革

发布日期:2021-11-01· 中国汽车报网 赵英 编辑:李卿
赵英 编辑:李卿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启动之年。2019年以来,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研究工作就提上日程,其中区域发展规划占重要地位,对地方政府制定各自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区域发展规划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由于“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仍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尚未形成最终的政府文件,本文根据历来国家制定的区域发展战略及规划,对“十四五”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趋势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十四五”区域经济发展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战略及规划
  1.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四大指导思想
  对“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做大致探讨,首先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进行基本勾画。据笔者研究,过去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加速推动改革开放,如沿海开放战略、沿边开放战略。其次,有利于全国经济相对均衡发展。政策对相对落后地区予以扶持,加速这些地区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振兴西部地区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再则,促进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流动,形成经济增长动能巨大的城市圈,从而促进经济集约发展,如“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规划了多个城市群,出台了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鼓励政策等。最后,从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角度,审视地区间分工。确定各个地区发展的约束与鼓励政策,从国家整体视角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分工合理化。
  2.中央已经推出的几大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笔者梳理了中央已经推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主要有以下战略。一是沿海开放战略。上世纪80年代起,中央重点关注沿海开放,这大大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推出的区域战略,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更加突出了西部开发的战略意义。三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该战略是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中央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东北及相关老工业基地的复兴与转型改造,成为一段时期内的政策关注重点。
  此外,进入21世纪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4个重大国家战略均已完成顶层设计并出台实施规划方案。
  应当看到,上述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都属于中长期规划,将会在“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中得到体现。
  “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十大趋势
  笔者认为,“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大致有十大趋势。
  第一,“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体上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约为6.5%将成为常态,高水平、高质量的增长成为追求目标。区域规划同样如此,在既有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发展水平,强调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将是“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主基调。
  第二,根据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在既定区域发展规划基础上继续推进。既有的重大区域发展规划将与时俱进地深化和丰富。“十四五”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将是继续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国内区域发展,最后实现全国各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将深刻反映在“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上。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摩擦期”,双方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增长、发展模式、全球治理、网络安全等领域展开全面博弈。安全风险空前增加,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安全、经济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与之前区域规划的最大不同点是,将充分体现对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不能再单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随着全球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全球贸易体制受到巨大冲击。全球产业分工、产业链条将持续变化,建立在全球化推进高峰时的全球产业分工,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产业分工将呈现向某一区域集中,甚至大国自成相对独立产业体系的状态。这一改变,必将对国内区域发展规划产生深刻影响。
  第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将对我国区域发展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围绕“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将坚持开放,相应的区域将日益与周边国家一体化发展,不同区域将根据不同定位差异化发展。
  第六,“十四五”时期,为维护国家安全,沿边经济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经济带涉及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8省(自治区),将以沿边地级城市为重点,加强沿边重点城市与内地的通达性,增强边疆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产业的吸引力和人口的集聚力,以沿边开放区为核心,增强境内外的一体化发展活力。
  第七,城市化进程将逐步放缓,城市集群将在既有规划基础上得到深化。大城市、城市集群建设,将更加强调城市的和谐发展,体现其在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中小城市、城镇的发展将更被重视。
  第八,“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将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绿色发展”。
  第九,“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将充分体现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基础设施的推进,将改变诸多产业的区域布局,对汽车产业同样如此。
  第十,“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将对我国交通规划和能源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十四五”期间的城市集群发展、中心城市建设以及智慧城市打造,必将推动智能化交通设施的发展。基于城市对能源需求形式的变化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分布式能源将在城市能源供给中发挥更大作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将占据更大比例。因此,“十四五”期间,基于智慧交通的智能网联汽车和基于氢能的燃料电池汽车,将推动汽车产业在交通智能化和能源清洁化方面大步前行。
  “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对汽车产业将有深远影响
  1.“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预计将呈现3%左右的低速增长态势。随着国内市场逐步成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产业加速走向国际市场是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地区尤其是周边国家,是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主要目标国家。
  汽车消费环境得到较大改变和改善。中西部汽车市场逐步成熟,地级市以下市场得到充分挖掘,民众对汽车消费呈现多样化趋势。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乡镇现代化水平提高,目前的低速电动车将逐步被替代,从而为乘用车尤其是小排量乘用车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以新能源、智能网联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技术革命将持续深化,汽车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趋势将得到强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将深刻改变汽车产业存在形态。“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将加速发展,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随着市场变化、技术变革,汽车产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都将加速变化。产业集中度加速提高、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区域间汽车产业集聚规模、水平产生变化。新的汽车原材料、零部件企业会迅速崛起。
  由于国际环境变化,产业链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美国政府发起一轮又一轮贸易战的同时,抛弃WTO自由贸易框架,转向所谓的更加“对等、公平、互惠”双边贸易,不仅强制削减传统的关税和配额,还将原产地规则、当地成分要求、劳动工资标准、环境保护等各种本国规则纳入统一的国际协定中加以推进。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行为,对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贸易分工模式将形成深刻冲击。我国汽车产业原来依赖跨国公司的某些关键技术(如软件、芯片)、原材料、零部件将不得不立足于国内供应。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所需的某些关键技术、原材料和零部件,必须逐步转向自主创新与发展。争取经过“十四五”的努力,我国汽车产业链条能相对独立,国内配套相对完整(新能源、智能网联方面亦如此),产业链安全程度得到提高。
  2.“十四五”区域规划影响下的汽车产业发展
  在基本明确国家“十四五”区域发展规划及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大致态势基础上,笔者想进一步探讨“十四五”区域发展格局下,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致态势。
  第一,“十四五”期间,国内汽车产业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伴随改革开放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京津冀、成渝这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基本涵盖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依托主要城市集群,延伸覆盖了主要汽车消费市场,并且成为满足不同开放前沿的出口及外向发展需求的基地。在“十四五”汽车产业低速增长,汽车产业规模扩张逐渐放缓的背景下,以六大产业集群为主干的汽车产业区域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
  第二,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内部将发生重要变化。随着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将会进行调整,同时技术也将伴随产业的调整进行变革。在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内部,将出现进一步向整车研发、生产核心城市集中的倾向。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区、核心企业,将进一步聚焦于产业技术升级、产品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升级。“十四五”期间,外资独资与合资汽车企业将在这六大区域内有进有出;新建外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领域的布局,主要也将选择在六大区域发展。
  第三,以新技术革命为主体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商,仍将集中在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内布局。汽车产业的新技术革命,如智能驾驶软件开发、车用雷达研制、车用芯片开发等,对物流运输依赖度不大,对科学、教育方面的研发基础环境和优秀人力资源更为依赖。同时,也要求靠近主要汽车销售市场和整车研发基地。
  第四,在沿海、沿边开放地区,会出现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延伸。随着汽车产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在沿边开放地区,会有部分整车组装厂、专用车、改装车及相应的中小零部件企业组成的中等规模的汽车产业集群作为“走出去”的基地。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基地是已有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延伸。比如在西北地区,陕西西安-咸阳-宝鸡地区可能逐步发展出1~2个规模较小的汽车产业集群,以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向中亚地区扩展。
  第五,汽车市场将在低速扩张的同时,出现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十四五”期间对新基建的巨大投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与应用或将呈现加速状态,新能源汽车将逐步进入不发达地区、地级市以下市场。
  第六,零部件企业仍然主要在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发展,但某些中低附加值零部件会逐步扩散到不发达地区。
  如在目前开通中欧班列的沿线中等城市,可能会承接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
  第七,汽车企业集团的销售维修体系将发生较大变化。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在线销售兴起,以及新基建使得基础设施(尤其是充电桩)在全国加速推广,主要汽车企业的销售维修体系及业态也将持续发生变化。
  第八,各大汽车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经济联系将发生变化。随着新基建和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物联网的推进,“十四五”期间,地区内、地区间的协作空间将随着物流、信息传送方式的改变不断延伸,效率将不断提高。主要汽车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间的地域分布,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