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里:更好发挥11部委联动协同机制 支持中国特色智能汽车产业化发展

发布日期:2021-11-01· 中国汽车报网 王金玉 编辑:黄霞
王金玉 编辑:黄霞

11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以来,智能汽车发展引发新一轮热点关注。

如何正确理解《战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他看来,11部委联合发布《战略》,充分体现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发挥11部委联动协同作用,还需要在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做出进一步变革,更好支持中国特色智能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 国家开放与强国发展高度融合的伟大实践 

  “11部委联合发布《战略》,充分体现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李万里看来,智能汽车作为当前和未来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得到国家层面的更多战略支持,也将成为我国汽车领域新的发展重点。 

  2019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7.2%。按照联合国的分类工业制造体系39类,中国分类30类,汽车分属制造业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中含6类)”之一。但汽车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左右,不仅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中含6类)”中名列前茅,在整个“制造业”分类、在“第二产业”当中也应该是第一阵的产业。国家始终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足见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对国家发展创新的重要性。 

  在智能汽车领域,巨大的市场与技术创新的完美结合,这一中国的独有特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是《战略》的重要特点。汽车市场巨大且持续发展在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智能驾驶与车路协同的高度融合在全球也是独一无二。“车上”的智能化与“车下”社会资源--汽车+AI+IOT +5G +ICT +ITS的技术路线,充分体现了几乎不可复制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李万里表示,《战略》中更加明确地提出智能汽车“成为新兴业态重要载体”、“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中国的竞争力将更加凸显。 

  “《战略》是国家开放与强国发展高度融合的伟大实践。”李万里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分明确地提出交通产业链要自主、可控、完整。“我认为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交通产业链重要环节的汽车产业链,‘自主’主要体现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可控’主要指向市场,‘完整’则是产业链的状态。”他说。此次《战略》在“基本原则”中明确要求“开放合作,安全可控”。李万里判断,国家全面开放与自主、可控、完整高度融合的伟大实践,必将产生一系列辉煌成果。 

  李万里还认为,制度优势是实现《战略》的重要保障。《战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制度优势显著。这是实现《战略》各个发展阶段战略目标最可靠的制度保障。 

  ► 在体制、机制、管理方面推动发挥更好作用 

  11部委联动的国家战略,是与以往国家战略设中央设领导小组机制的最大区别,对于这种联动机制,李万里认为,新发展时期,汽车产业的体制机制和管理职能都将发展深刻变化。国家和地方的高度协同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发挥这种协同效应,他在体制、机制和管理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体制方面,建议推动形成所有制结构的新生态。汽车产业是典型的“一般制造业”,汽车产品,尤其乘用车是最终消费品。在市场上比的是产品好、效率高、效益大。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应以政策和相关措施,大力推动具有明显体制优势的混合所有制、民企和外资企业的新生态,担负起产业链消费端的重担。 

  机制方面,建议鼓励建成产业链的新系统。在传统的产业链当中,以整车企业为主导,采取主机与系统总成部件供应商垂直分工的方式。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的制造产业链中,整车制造商与数字化、网络化供应商已呈现出既保持垂直分工的系统,又在建设水平分工的系统,即形成垂直分工+水平分工的网状交织的产业生态系统。应以政策和相关措施推动形成网状交织的产业链的新生态。 

  在管理方面,建议形成产业政策的新思维。对汽车、房地产等支柱产业采取差异化、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其直接干预的效应已不再明显。表现为:一,政策措施针对特定企业和具体产品,管到市场末端层面,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效力的发挥;二,考核指标体系的预期性和稳定性不足,直接影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效果;三,具体措施实施的时效性直接关乎企业利益,甚至生存基础。 

  “着眼于我国正进一步扩大汽车产业开放,致力于实现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汽车产业政策必须立足于新背景,建立新思维。”李万里说,新思维体现为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普惠化”产业政策就是要从关照特定产业、企业和产品,转到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功能性”产业政策是要从选产业、定项目等弥补短缺的粗放发展模式,转到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基础研究,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制度型开放型产业政策”,即从商品开放到制度开放。主要是指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拓展、向“境外延伸”深化,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济规则相接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行政管理体系,在汽车产业建立起内外资平等,非禁即入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 智能汽车要更加关注本地产业发展 

  国家层面的《战略》之后,还需要公布各层面的配套政策和进一步公布细则,以确保《战略》落地实施。 

  李万里认为,国家全面开放和全球经贸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汽车业既要求所在,更要求所有,要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完整。他建议: 

  首先,要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群体。近几年全球发展趋缓,中外汽车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激烈,消费者更加成熟,且更趋谨慎。此时无论是中外企业,还是大小企业,若仅凭企业单打独斗难避出局风险,采取企业合并方式可以降低重复建设和运行成本。如果尝试竞争从加强基础研发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方面争取突破,有可能寻出一条绝处逢生的光明出路。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步入成熟,中国汽车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时机已经到来。政策措施支持的重点在于新模式新平台新业态方面的强强联合。 

  其次,要支持本土汽车产业强化对市场的“可控”能力。中国已进入“新”“旧”“内”“外”等四方面市场都要统筹兼顾的发展阶段。汽车生产企业要具备:对“增换购”为主的传统市场得心应手,对“二手车”市场一视同仁,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全神贯注,开辟国际市场不遗余力。 

  最后,防止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确保汽车产业链具有“完整”生态。此前几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渐降低,已经引起业内对“过早去工业化”的警惕。在全面对外开放,尤其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股比全面放开后,保证制造业产业链完整性的任务异常艰巨,亟需认真思考、出台相应的合乎市场规律的产业支持政策,来确保汽车产业链条不出现“过早去工业化”。尤其是着眼于尚未成熟、定型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新型产业链,必须防止出现被架空,核心技术、链条环节缺失的风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