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 朱云尧:新能源汽车性能竞赛应谨慎合理

发布日期:2025-02-18·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朱云尧 编辑:陈伟
作者:朱云尧 编辑:陈伟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渗透率(以乘用车为主)持续攀升,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消费新趋势。因技术原理差异,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大多强于传统燃油车。汽车生产企业持续开发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高动力性能无严格定义,这里以0~100km/h加速时间小于等于6.0秒,定义为高动力性能汽车),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但我国汽车驾驶员平均驾龄较短,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操控难度较大,导致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率上升,且发生严重碰撞后易起火自燃,引发严重舆情。建议参考国外管理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实际,开展源头治理,引导企业合理设计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创新保险机制规范新能源汽车驾驶行为,构建超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购买门槛。通过以上举措,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应用安全水平,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情况
  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及保有量快速提升。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积极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健全完善,已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低碳绿色转型的最重要力量。因新能源汽车驾驶体验优、使用成本低,已成为消费者购车首选产品。自2024年8月起,新能源汽车已连续5个月新车渗透率超过50%。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2500万辆。
  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具有更高动力性能。传统燃油车以发动机为动力源,发动机外特性扭矩总体呈“先低后高”特点。新能源汽车主要以驱动电机为动力源,驱动电机外特性扭矩总体呈“先高后低”特点。扭矩大小是决定车辆动力性能的核心参数。在相同扭矩下,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车起步加速更快。目前,总体评估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扭矩,比传统汽车发动机扭矩高出30%~60%,部分车型高出1~3倍以上。
  高动力性能是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据统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险有效报案率35.1%,其中家用车31.4%,营业客车55.5%。我国汽车整体车险报案率为20.1%,新能源汽车出险率是汽车整体出险率的1.75倍。一方面,高动力性能使得新能源汽车操控难度大,易引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部分用户依靠新能源汽车高动力性,行车过程中存在起步急加速、危险变道、极限超车等情况,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二、发展趋势
  一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豪华燃油车动力性平权。汽车动力性与产品价格具有正相关性。传统豪华燃油乘用车(以售价30万元为门槛)动力性能较强。总体来看,30万~50万元、50万~80万元、80万元以上价格段的传统豪华燃油车,零百公里加速(0~100km/h)时间分别在6.5~8.0秒、5.0~7.0秒、5.0秒以内;我国15万~20万元、20万~30万元、30万元以上价格段的新能源汽车,零百加速时间分别在6.0~7.0秒、4.0~6.0秒,4.5秒以内,也就是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大多属于界定的高动力性新能源汽车。
  二是企业持续开发投放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亮点之一,也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内卷”加剧,汽车生产企业持续研发投放中低价格、高动力性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消费比例持续提升。根据中国流通协会乘联分会数据,2020~2023年,传统豪华燃油乘用车零售分别为195万辆、191万辆、193万辆、210万辆;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分别为43万辆、110万辆、200万辆和296万辆。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热销,挤压传统汽车市场份额,1~10月传统豪华燃油乘用车零售149万辆,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279万辆。预计2024年全年,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量接近传统豪华燃油车的2倍。
  三、潜在风险
  一是驾控难度高易引发严重道路交通事故。安全驾驶高动力性能汽车,对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反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电子油门响应快、车辆提速快,使得车辆驾驶控制难度增加,叠加驾驶员驾驶经验不足,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此外,新能源汽车一旦发生严重碰撞,起火自燃的概率较高。
  二是出险率高将影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将推高车辆保险保费。据统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比传统燃油车高约20%。这将增加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新能源车险业务也面临巨大挑战,据申万宏源研报,新能源汽车保险的赔付率接近85%(传统燃油车赔付率约60%),大部分保险公司新能源车险业务处于盈亏线边缘。
  四、对比分析
  从驾驶经验看,我国驾驶人驾驶经验相对较少。2022年到2024年,我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分别为9970公里、10451公里、10251公里。相比之下,美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约为18000公里,德国、法国和英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约为12000公里。总体来说,我国汽车驾驶员的平均驾龄及驾驶经验相对较少,但驾驶员驾驶新能源年使用里程较长,驾驶操控难度高的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从产品性能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更高。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汽车企业研发投放的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总体相对适中。例如,美国除特斯拉外,通用汽车研发投放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性,比传统燃油车动力提升约5%-10%。德国大众汽车、韩国现代汽车、日本丰田汽车研发投放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性,与传统燃油车基本持平。与之相比,同等定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更高。
  从生产使用看,我国高动力性能车辆管理缺位。2023年,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政府发布针对超级跑车驾驶者的新规定,驾驶功率重量比超过276kW/吨的车辆(我国20万元以上部分新能源汽车功率重量比基本在240kW/吨),驾驶者须获得相应驾照并完成在线培训课程,旨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和监管高性能车辆安全使用。二十世纪90年代,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增加,日本政府认为“过度的动力输出是死亡数上升的一大祸根”,于1988年要求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不得超过280马力(205kW),2000年以后交通事故得到控制,2004年废止该要求。我国尚未对高性能车辆的生产和使用做出明确规定。
  五、管理建议
  新能源汽车高动力性能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高动力性能是汽车产品竞争力之一,也是吸引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高动力性能使得车辆操作难度较大,易引发交通事故。考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动力趋势、市场消费趋势、驾驶员驾驶水平、道路交通状况、交通事故风险、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充分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源头治理角度出发,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一是引导企业合理设计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对于家用乘用车,零百公里加速时间达到6.0~7.0秒,已完全足够日常使用。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开发投放零百公里加速时间在6.0秒以内的产品,加剧了道路安全风险。建议从源头出发,引导企业合理设计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研究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推荐表,并根据交通事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持续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二是创新保险机制规范新能源汽车驾驶行为。新能源汽车具有起步和提速快优势,部分用户驾驶新能源汽车激烈驾驶、极限变道,导致交通事故数量增加,整体推高了新能源车险保费,对安全规范驾驶新能源汽车的用户造成不公,也导致了保险公司新能源车险业务处于盈亏边缘。建议加快保险创新供给,继续扩大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适时引入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机制(UBI),较大幅度提升因危险驾驶并导致交通事故的车辆保费,进而规范新能源汽车驾驶行为,推动新能源车险行业良性发展。
  三是构建超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购买门槛。建议参考国外管理经验,根据我国实际,研究确定超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的边界和范围。对于拟购买超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的用户,研究设置合理的购买条件,包括特定的驾驶执照、驾驶人年龄和驾龄、定期的健康报告等,确保驾驶员具备安全驾驶超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的能力。
  (作者系中国汽研政研咨询中心副总工程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