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一自动驾驶企业冲刺IPO,京沪苏粤上市培育比拼再升级

发布日期:2025-04-16·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 编辑:薛亚培
编辑:薛亚培

文|Lynn

近日,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井科技”)与国泰海通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已向上海证监局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报告。

据了解,这是西井科技第二次启动IPO辅导,在2024年9月,公司曾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启动A股IPO进程。此次辅导机构更换为国泰海通,若年内成功上市,不仅是西井科技成立1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自动驾驶沪企上市的新突破。

自动驾驶圈“上市潮”:广东领先,沪苏追赶

近年来,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迎来资本化浪潮,多家本土独角兽企业扎堆冲刺IPO。其中,京沪苏粤作为自动驾驶企业和人才的聚集高地,以各自独特的优势和迅猛的态势引领着行业上市热潮。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全媒体了解,2021年以来,国内自动驾驶领域已有15家企业冲刺IPO。其中,广东省企业占到了三分之一。

图片

2021年以来中国自动驾驶企业IPO情况

可以看出,2023年以前,自动驾驶领域申请上市的主要是京沪企业,其中图森未来是“全球自动驾驶卡车第一股”,但几经波折后,公司已经退市,并在2024年8月正式从自动驾驶领域转型至游戏领域,2025年3月更名为“北京原创世代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开始,苏粤企业加速上市进程,其中广东省企业集中发力,包括速腾聚创、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如祺出行、佑驾创新5家企业,均在2024年成功上市,这一年也被视为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上市大年”。

此次西井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上市辅导备案,也是继今年2月图达通递交招股书后,又一家取得上市计划实质性进展的自动驾驶企业。

据了解,西井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为数不多的由上海人创业的本土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通过先进的智能化能力为大物流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升级和绿色转型全局解决方案,做全球智能服务业的开疆者。目前,西井科技的业务已覆盖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相关应用覆盖海港、空港、制造工厂、铁路物流、跨境运输、公路货运和供应链平台等多个节点及网络场景。 

区域培育模式:京沪苏粤的差异化竞争

随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成熟,国内多个无人驾驶场景的商业化落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作为国内重要的产业集聚地,都在加速抢占产业高地,并推动相关企业上市培育。

北京:政策先行,标杆效应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自动驾驶政策上具有前瞻性。2021年4月,北京在既有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基础上,设立政策先行区,这是全国首个以管理政策创新为核心的先行区,旨在通过政策创新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应用。政策先行区自成立以来,已发布多种自动驾驶车辆和商业化试点管理细则,加速技术落地。同时,《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已于本月初正式实施,明确了自动驾驶车辆的路权、数据安全、车辆保险等关键问题,为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法律保障。

据了解,北京亦庄系统规划了270万平方米产业生态空间,全面建设北京亦庄·汽车智造创新城。还制定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需求,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在上市培育方面,2024年7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提出对符合要求的境内外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今年2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的《北京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版)》,也提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协调交易所、股转系统、证监局、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部门,通过上市挂牌、并购重组、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培育等方式,共同推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上海:全产业链生态优势

上海始终以全方位的姿态,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铺平道路。3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划定浦东新区第三批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的通知》,新增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地面道路583条,共758.62公里。至此上海已开放1586条、总长2767公里的测试道路,嘉定区构建了287个智慧路口、230公里车路协同环境、1117公里开放测试道路,拥有各类可测场景约9100个。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特别提出要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梳理重点产业上市链主企业名单。在《上海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加强全链条培育,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升规、规转强、强转股、股上市”,健全完善小微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着重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

上海各区也对企业上市提供一定的发展支持。如《浦东新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为培育库企业实施分类指导,根据人工智能产业特点,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知识产权、股权激励、税务筹划、上市路径规划等咨询服务。强调要建立上市绿色通道,鼓励企业登陆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等等。

2024年7月,《嘉定区关于推动企业上市挂牌的若干政策》正式发布,对符合条件的境内上市企业可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境外上市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400万元的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在企业上市培育中,特别提到要提升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发展水平,引导上市公司践行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责任发展理念。ESG管理不仅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全球化布局的要点,此次重启上市计划的西井科技也是一家很重视ESG价值传播的科技公司。

苏粤:资本与制造优势

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优势,自动驾驶企业融资渠道多元,风险投资、产业基金和资本市场联动紧密。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通过多轮融资快速成长,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形成“融资-上市-再融资”的良性循环。同时,广东依托广汽、比亚迪等车企和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形成了“整车厂-科技公司-资本”协同生态,如广汽集团投资的如祺出行、文远知行均已成功IPO。

2024年1月,广州出台“上市10条”,提出建立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协作机制,完善企业上市的发现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将企业上市培育纳入各相关单位重点工作事项,及时解决反馈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已上市企业中,广州在Robotaxi领域发展的优势凸显。

今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28条具体措施,明确构建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从上市培育、风投创投、股权退出、中介服务等方面着手,全方位、立体化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引导支持力度,加快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江苏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高端制造能力,苏州、无锡等地集聚大量零部件供应商,为自动驾驶提供硬件支持。同时,江苏形成了“苏州-南京”双核驱动的自动驾驶产业集群,苏州侧重技术落地,南京侧重基础研究。

近期,江苏省省工信厅印发《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从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整合优质服务资源、夯实上市培育服务三个方面提出10条措施。

据悉,根据该行动方案,江苏省计划力争三年推动境内外上市企业30家。目前Momenta已完成上市备案,图达通已经递交招股书,有望年内上市。

资本对赌协议到期:自我造血能力是关键

当前,自动驾驶企业扎堆IPO,是多重因素的交织。除了政策的催化,技术成熟和商业化需求的驱动,很多2016年前后成立的自动驾驶企业也普遍面临投资协议中的对赌条款到期,需通过上市兑现投资人回报。

行业必须清楚认识到,尽管上市为企业提供了“输血”通道,但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如地平线2021-2023年累计亏损超175亿元,另有消息称文远知行2024年上半年账面资金仅够维持两年运营。值得一提的是,在配送、环卫、矿区等低速无人驾驶场景,商业化已现盈利曙光。

总之,自动驾驶行业的IPO热潮既是资本退出的必然选择,也是技术迈向成熟的关键跃迁。目前,以京沪苏粤为代表的多个省市都在积极通过凭借政策、资本与产业链的差异化布局,推动中国在全球自动驾驶竞争中占据先机。然而,相关企业唯有实现从“资本依赖”到“自我造血”的跨越,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迎来“盈利春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