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的AI创新观:人,是唯一答案
最近,从牵手华为终端到启动360度全链AI战略,再到与阿里深化合作,宝马打出了一套“中国配方”比重越来越高的数智化战略升级组合拳。就在在全力以赴、全情投入数字智能融合创新的同时,宝马也清醒地坚信,AI时代总有一些东西不能变。而人,则是唯一答案。
真创新,服务于人
3月26日,2025宝马中国创新日在宝马北京研发中心举行。会场的主视觉大屏幕,被勾勒成与新世代车型中控屏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年初,宝马在CES发布了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这个被誉为“重新定义汽车人机交互”的智舱设计,其中看似不经意的平行四边形中控屏设计,背后则是宝马的独具匠心。
中控屏设计成 “非主流”的平行四边形,只是为了耍个性、追求特立独行吗?当然不是。为了让驾驶员有更安全、更清晰的视角,尽可能减少驾驶者视线转移的幅度,平行四边形的中控屏左右两侧向驾驶员倾斜17.5°,也就是说这样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人,让人在驾驶过程中更安全、更专注、更轻松、更舒服。
纵使智能化功能再炫,对人的关注依旧是宝马创新所坚守的信条。宝马坚信,创新绝非技术的堆砌,而是以适合且只适合宝马的方式创造用户价值。在创新日现场,宝马展示了在用户界面设计上首次应用的座舱“视觉锥”概念,根据“视觉锥”理论,座舱内的交互信息分层放置,核心驾驶信息置于中央视野,娱乐和舒适功能同时分布在周边视野内,通过“主次分明”的排布,确保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界面上,真正实现“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此外,行业首创的视平线全景显示采用宝马自研的超近距投影平视显示技术,替代传统仪表盘,可将信息投射在专利纳米涂层风挡玻璃下部的黑色涂层,提供大面积、4K级超清晰、远视野、偏光墨镜无影响的显示效果。
“将智能融入汽车的血脉”
渐行渐近的宝马新世代车型所搭载的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包含4个“超级大脑”和新一代软件架构。按照计划,自首款新世代车型问世起,宝马将把强大的“超级大脑”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和软件平台全面引入未来全系车型,覆盖所有细分市场与动力类型。针对新世代车型,研发团队正在开发逾千个软件模块、超20GB软件体量以及逾5亿行代码,这些最终将集成至车载“超级大脑”与电子电气架构。车载软件开发依托于支持生成式AI的多元化工具,开发速度与质量获得显著提升,最高支持7.5万个虚拟CPU,可容纳超万名开发者协同作业,峰值期单日完成20万次软件构建。
但是,算法能算出心动的感觉吗?流量能刷出驾驶的乐趣吗?这是身处AI时代,来自“分裂”又清醒的宝马的扪心自问。而正如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所言:“作为一家综合性科技公司,宝马始终站在创新的前沿。宝马将持续投资核心领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不断携手科技伙伴开放创新,实现驾驶乐趣的飞跃。宝马不是将智能设备置于车轮之上,而是将其融入汽车的骨骼和血脉。”
显然,宝马要重新定义AI时代汽车的智能驾趣。面向“新世代”,宝马正凭借自研软硬件技术堆栈,将百年驾艺精髓融入其中,为用户带来划时代的智能驾趣。宝马首创的“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是宝马集团为新世代车型开发的智能驾控集成系统,它通过高集成度和智能化设计,首次将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令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子功能高效集成,并通过全新线束系统和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所构建的全新数字神经网络,令决策链路延时小于1毫秒,信息处理速度较以往系统提升了10倍,实现了对车辆整体动态驾驶最高效的全盘思考与处理。首次应用的自研BMW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是通过软件凝聚了宝马在驾驶动态领域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技术积淀。从“绿色地狱”纽博格林北环的极限调校,到赛场竞技的极限锤炼,宝马积累的动态性能相关的海量经验和决策方案都将汇聚于此。通过“驾控超级大脑”与精准调校的宝马动态性能控制软件协同配合,新世代车型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完成所有驾驶动态功能的计算,实现在各种驾驶场景下都可为驾驶者带来更加顺畅的操控体验。
共创共赢 “中国配方”不可缺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作为全球创新的引擎,已成为宝马集团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点。事实上,在数智化战略升级和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创新企业正在与宝马并肩作战,实现共创共赢。
“无一界面不为中国而美”,在人际交互设计和用户研究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宝马从2018年起专注中国消费者用户研究,目前中国成为德国之外唯一设立SkyLab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研究中心的国家。中国团队从超过600万中国宝马用户中发现有效脱敏数据,洞察中国特有的数字生态使用场景,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沉浸数字体验,并解锁更多出行场景下的智能应用。在新世代车型所搭载的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中,SkyLab中国设计团队共针对近100项细节功能进行本土优化。比如,为中国用户专属打造“视平线大屏看歌词”功能等等。与此同时,中国设计团队还进行了3年不间断的严苛数字验证。宝马通过行业独家眼动仪追踪测试,避免微动画令驾驶者分心,保证行车安全。
宝马中国区研发高级副总裁雷凯表示:“深耕中国20年来,我们已构建了强大的研发网络,依托四大研发基地和三家软件公司,我们能够在中国市场提供覆盖从消费者数字生态至业务运营的全栈软件解决方案。中国数字化团队深度参与打造新世代数字化体验核心功能,同时组建了专业本土化团队,配备行业领先的测试模拟器及涵盖设计师、工程师和心理学家的复合人才组合。”
在中国,宝马的创新朋友圈不断拓展。在日渐深入的合作中,“中国配方”的注入,正在与宝马的创新积淀碰撞出越来越多的火花。3月17日,宝马中国与华为终端宣布达成合作协议:宝马在中国深度融合鸿蒙生态,推出包括BMW数字钥匙、HUAWEI HiCar和MyBMWApp在内的数字化服务,基于HarmonyOS NEXT开发多元化智能应用与功能,为华为鸿蒙用户打造全场景智能体验。
3月26日,宝马与阿里巴巴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加速AI 大语言模型上车。基于全球领先的通义大模型,以斑马元神AI为基础,全新BMW智能个人助理采用双方共同开发的宝马定制AI引擎,并将在2026年率先搭载在中国生产的BMW新世代车型。而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为AI赋能的智舱体验拓展了全新空间,可以令宝马用户常用常新。
AI,赋能于人
3月25日,宝马集团宣布在中国启动360度全链AI战略。将AI360度“无死角”渗透到宝马从研发到生产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以及本土合作创新链中,用AI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品质安全和全场景用户智能体验。
据了解,宝马以AI技术驱动开发全周期,依托自研AI视觉检测系统提质增效,应用自研AI平台为宝马在国内的所有生产和运营提供数字赋能。目前AI助力宝马开发效率提升30%。
如今,宝马已采用AI技术赋能在华360度全链业务流程,从生产一线到后台管理,从供应链优化到质量管控,助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例如,AI仿真技术赋能研发,快速优化设计、提升安全性,动力电池热能管理及车辆型面设计模拟。此外,沈阳生产基地冲压车间行业首创的自研AI智能质检系统以及涂装车间的AI视觉检测系统,检测准确率可逐步趋近于100%,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优化了产品质量。宝马还以 “人工智能先锋” 计划 (Al Pioneer) 支持员工持续学习和能力提升。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表示:“宝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为了赋能于人,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更满意的体验。随着中国360度全链AI战略的推进,供应链的AI融合将在2025年提速,我们将与核心供应商伙伴一道,进一步通过AI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