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帽公司:以开源生态重塑智能汽车产业新格局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加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硬件定义”向“软件定义”的深刻变革。自动驾驶、车联网、智能座舱等技术的普及,使得车用操作系统的需求急剧增长。传统专有系统因开发成本高、灵活性差、安全漏洞修复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需求,而开源Linux凭借其透明性、社区支持能力和可定制性,成为行业新宠。
红帽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开源解决方案提供商,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并通过与汽车制造商、芯片厂商及生态伙伴的合作,迅速切入市场。
目前,红帽能够提供从车端、边缘到云端的一致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同时,红帽还提供开发工具和自动化系统,支持整个生态系统内的应用自动化管理,从而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和无缝对接。打好这一套产品“组合拳”,离不开红帽自身的技术实力,更少不了其对“软件定义汽车”趋势的前瞻性布局。
汽车行业转型之困
在传统汽车电子架构中,一辆车通常包含100至150个独立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每个ECU仅负责单一功能(如车窗控制或信息娱乐系统)。这种硬件驱动的设计导致系统碎片化严重,开发周期长达18个月,且量产后的功能升级几乎无法实现。“一旦车辆出厂,软件功能就被‘冻结’。”红帽副总裁兼汽车操作系统和边缘业务总经理Francis Chow在采访中指出。更严峻的是,封闭的供应链体系使车企陷入“硬件适配陷阱”——软件必须等待硬件样机到位后才能开发,且每次硬件迭代都需要重新调整软件,测试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
随着智能化浪潮的推进,用户需求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一模式已难以为继。
新趋势下,汽车不再是硬件堆砌的产物,而是以软件为灵魂的智能终端。红帽很早就对“软件定义汽车”有了深刻认知。
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走向域控制,最终朝着中央集中式发展,软硬件解耦的趋势近年来愈发明显,对软件的功能控制和更新速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红帽副总裁兼汽车操作系统和边缘业务总经理Francis Chow在媒体见面会上开宗明义地指出:“通过集中式架构,2-5个高性能计算单元替代上百个ECU,这就需要一个更先进、更灵活的操作系统来管理硬件资源,这也是红帽选择进入这一市场的重要原因。”
在红帽看来,行业转型不仅要求更新底层技术,更要求重新构建车辆的设计理念,从软件角度全面规划产品。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用以软件为核心的开发模式,并构建一个软件定义的架构,以推动整个转型进程。
在红帽官网上,“软件定义汽车,开创驾驶体验新未来”的标语赫然在目,这既是对汽车行业深刻变革的清醒认识,也是红帽通过技术革新推动行业转型的坚定宣言。
如今的数字化潮流为汽车制造商开创了独特机遇,使其能够提供更高的安全等级、探索全新用例,并通过个性化驾驶体验实现差异化竞争。红帽则致力于为车企提供丰富的内置和外接功能,助力数字化转型,为软件定义汽车奠定基础。
传统的汽车开发以硬件为中心,软件开发只能在硬件样机到位后才启动。尽管业界普遍采用“前移测试”策略,尽早利用虚拟硬件平台同步开展软件测试和开发,但整个流程依然严重依赖硬件。Francis Chow认为,这样的开发模式远未达到理想状态。
“我们主张采用以软件为中心的开发方式,从项目启动之初就开始软件开发,与硬件完全解耦。”Francis Chow介绍道,“过去必须先确定硬件,再根据硬件开发软件;而现在,我们可以将软件设计抽象出来。这一转变得益于一个关键技术——Linux。借助Linux,我们能够在不依赖具体硬件的情况下构建软件平台和应用,同时利用CI/CD(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实现高效迭代。这样,软件平台与应用可以同步开发,待平台成熟后再选择适配的硬件并投入量产,甚至在后续通过OTA更新时更换硬件平台也毫无障碍。”凭借这种架构,车辆即使在量产后也能频繁实现软件更新,并不断引入新功能,就如同智能手机通过定期升级持续优化体验。
红帽的破局之道
红帽在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源于其二十年企业级开源经验的体系化迁移,形成“操作系统+安全认证+生态协同”的技术护城河。
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一件硬件产品,而是一个与所有环节互联互通的系统。在过去,购买汽车只意味着获取一块硬件;而在未来,软件定义汽车将实现与边缘设备、DevOps环境以及云平台的深度互联。车内产生的大量数据将被传输至运营中心或云端进行分析,并用于优化车辆制造流程。“简而言之,从车辆本身到边缘、运营中心和云端制造流程,整个生态系统将形成一个高效、互联的闭环。我们提供的一致性平台可大幅简化各环节间的数据整合和系统兼容性问题。”Francis Chow表示。
其中,红帽与通用汽车的深度合作成为典型案例。通用将红帽车用操作系统集成到其Ultifi软件平台中,无需再开发底层操作系统。红帽车用OS基于Linux操作系统精简优化,既为通用打开了开源世界的通道,又能将更多开源应用生态引入其自有体系。
通用汽车软件定义车辆和操作系统副总裁Scott Miller曾表示:“与红帽合作是推进Ultifi软件开发的关键因素。通过结合红帽在开源解决方案和企业级网络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将加速实现打造对开发者最友好软件平台的目标。”这一合作不仅缩短了软件定义汽车的开发周期,还通过开源技术实现硬件与软件的解耦,为未来功能升级和服务创新奠定了基础。
采用这种研发方法后,汽车开发不再需要等待硬件样机,从而大幅提前进入量产阶段。但红帽认为这一改进仍不够。Francis Chow进一步介绍了红帽的另一个“杀手锏”——开源。
“我们主张全面拥抱开放源码。传统的软件采购往往需要价格谈判和合同签订,从而延误研发进程;而开放源码使得代码自项目启动之初就对所有人开放。只要拥有一个账户,企业即可立即开展研发,极大地压缩开发周期,加速产品成熟和量产。”Francis Chow强调,“开源不是技术选择,而是战略必选项。当90%的财富500强企业使用红帽产品时,我们构建的已不仅是技术平台,更是跨行业协作的信任基石。”
红帽希望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特别是聚焦“软件定义汽车”中关键安全系统的开发。
开源Linux因其透明性和安全性备受青睐,而安全也始终是红帽坚持的核心标准。2023年,红帽成为全球首个通过ISO 26262 ASIL-B认证的开源系统提供商,满足了汽车行业对安全性和合规性的严苛要求;同时,红帽与安全机构exida合作开发的“持续认证”模式,解决了传统车用系统更新需重新认证的痛点,显著降低了开发与维护成本。
红帽助力车企决胜“下半场”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势头迅猛,备受社会关注。随着产业布局更加完善、技术体系不断成熟,智能网联汽车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明确了其战略地位。
助力传统车企向智能网联转型,既是红帽的优势,也是其愿景。“虽然部分汽车厂商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自研,但从整体来看,自主研发所需的人力和成本与我们构建统一平台的投入相当。红帽拥有超过1000人的Linux开发团队和成熟的生态系统,能够以更低的总成本为客户提供稳定、标准化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支持统一中间层,通过这一解决方案,传统车企不仅能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还能缩短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实现快速迭代与OTA更新,从而更高效地应对市场竞争。总体而言,红帽的方案不仅能降低研发成本,还能确保系统交付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从长远来看更具竞争优势。”Francis Chow表示。
红帽公司凭借开源技术优势,正成为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推动者。从安全认证的Linux操作系统到混合云架构,从边缘计算到AI赋能,红帽不仅解决了车企当前的技术痛点,更通过生态合作重塑了未来汽车的价值链。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全面到来,红帽的开源理念与技术创新将继续引领行业迈向更开放、智能的未来。
Francis Chow指出,Linux能够成为软件架构的推动者,不仅仅因其技术先进性,更因它在多个行业已成功推动转型。过去三十年,Linux助力数据中心从硬件依赖转向完全的软件定义;过去十年间,全球电信网络也完成转型——如今,全世界约25亿人通过开源基础设施接入电话网络。随后,金融、工业等领域亦陆续实现软件定义。接下来,汽车行业将是Linux发挥优势的又一领域。
当黑莓QNX困守封闭生态、微软Windows Automotive折戟沉沙时,红帽以开源破局,正在改写智能汽车的竞争规则。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一套操作系统,更在于构建了一个多方共赢的创新网络——车企获得敏捷开发能力,开发者找到价值实现平台,用户享受持续进化的出行体验。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下半场,红帽的开放基因或将催生汽车产业的“决胜时刻”。而这场变革的核心逻辑始终清晰:唯有打破硬件枷锁、拥抱开源协作,才能在全球智能汽车竞赛中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