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控智驾:矿山无人驾驶今年将迎来供需两旺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加速赋能,商用车无人驾驶正是各企业争相布局的新兴产业。其中,无人驾驶矿卡是不可忽视的重磅赛道。传统的矿山作业依赖大量人力,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恶劣的环境下,如高温、多尘等,人工操作矿卡进行挖掘、运输等工作,效率低且风险高。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为矿山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且能够极大地提升矿山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1月14日,易控智驾举办2024年发展成果分享会。易控智驾对矿山无人驾驶的产业发展给出了总结和预测——2024矿山无人驾驶迎来商业化元年,2025年矿山无人驾驶将迎来供需两旺。
《露天煤矿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发展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数量达到2500辆,较2023年的1131辆增长超120%。2024年,已然成为中国露天矿无人驾驶商业化元年,易控智驾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
“2024年,易控智驾赋能的矿卡数量已经超越1000台,运行里程达3000万公里。”易控智驾战略副总裁林巧表示,易控智驾取得的成绩,是基于适应能力强的平台化产品和极强的落地执行力。
林巧特别表示,矿山无人驾驶并不简单,不是乘用车算法降维,矿山无人驾驶需要做好算法、云控、车辆、管理四位一体能力,需要企业懂业务、懂场景、懂产品、懂技术,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据介绍,易控智驾此前推出了矿山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著山”,该方案包含集群全局调度的云、自主决策协同的车、无人驾驶线控开发平台。该方案可系统性地解决矿山场景的诸多难点和痛点。如针对矿山绝对安全的要求,易控智驾坚持从技术安全、流程安全与运营安全等角度全面提升。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无人驾驶矿卡的规模化落地也离不开政策和市场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矿山智能化、无人化发展的政策,为无人驾驶矿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共发布20项政策法规及相关文件推动露天矿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及应用落地。202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委《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6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无人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同时,矿山企业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迫切需求,也为无人驾驶矿卡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展望2025年的矿山无人驾驶发展,易控智驾给出两个关键词。一是供需两旺,从供应端来看,技术及产品稳定性可满足矿山日常生产所需,且具备了快速复制的能力;从需求端来看,传统矿山的智能化、安全、绿色转型日渐迫切,而无人驾驶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同时,矿方开始认可无人驾驶的生产能力。另一关键词是AI增量,AI加持下,无人驾驶赛道将出现新的增量机会,实现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的双增长。
“2025年全国无人驾驶矿卡落地数量将超5000台,无人驾驶在新增矿卡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2025年,易控智驾将进一步明确其战略定位,即以无人驾驶技术为核心,赋能全产业链发展,协同产业链迈入智能化新时代。”林巧表示,易控智驾核心是把客户服务好,项目遍及高海拔的矿山以及经济价值更高的地方,意义更大的地方。“另外就是整个AI会实现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的双增长,比如,从最开始给客户提供矿巡产品,到智能化的采图设备变成独立产品交给矿方使用,这就是AI增量的外溢。”
虽然无人矿卡正在蓬勃发展,但还有很多方面亟须解决,首先在技术层面,除了需要进一步迭代进化外,矿山的特殊工作环境对无人驾驶矿卡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矿山无人驾驶研发和应用刚刚起步,缺少统一的规划组织和标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同时,如何确保无人驾驶矿卡的安全运行,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矿区自动驾驶具有独特的优势,矿山自动驾驶方案受路权限制程度低,自动驾驶方案的可塑性很强,是无人驾驶着陆的理想场景,并且市场空间巨大。
《露天煤矿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发展报告》指出,对于车辆厂商而言,建议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成熟度,特别是在传感器技术、车辆控制系统等核心领域进行深入研发,向矿企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厂商应在技术研发的基础上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为无人驾驶技术在矿区的广泛应用打好基础,避免仅局限于小范围应用以获取政策优惠的情况。此外,面对共同的市场机遇和挑战,建议厂商们加强横向交流合作。通过行业整体的协同努力,加大矿用无人驾驶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