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2025年智驾市场要向下渗透、技术要向上突破
“2024年初,智驾行业形势尚不明朗,很多车企都认为自动驾驶还早得很。”时钟拨回至2024年初,彼时的智驾行业被裁员、倒闭的阴云所笼罩,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却做出“智能驾驶商用元年”的判断。如今看来,智能驾驶在政策、技术、市场端的全面活跃足以证明其商业化进程的到来。进入2025年,智能驾驶又会给行业、用户带来哪些惊喜?1月13日,在华为乾崑智驾VPD泊车代驾试点发布媒体交流会上,靳玉志给出了自己的判断:2025年智能驾驶将呈现市场向下、技术向上两大趋势,推动智能驾驶加速发展。
“L2级智能驾驶将向低端车型渗透”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达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已达11%。超半数的渗透率证明了智能驾驶迅速占领用户心智,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依托与众多车企的深入合作,华为乾崑2024年的表现颇为亮眼。据介绍,2024年,华为乾崑的智驾总里程达到14.53亿公里,年度智驾里程占比达到29.72%,智驾活跃用户数50.69万,其中单用户最长智驾里程数达10.5万公里。2024年,高速智驾总里程数为10.47亿公里,全部智驾的总时长达1128.6万小时;城区智驾总里程4.06亿公里,总时长932.7万小时,此外城区智驾总里程占比也接近1/3,达到30.1%,总时长占比达45.2%。泊车方面,2024年度智能泊车辅助使用1.02亿次,离车泊入1650.7万次,AVP代客泊车辅助756.574万次,VPD泊车代驾10.08万次。
“2025年,15万及以上车型,甚至下探到10万级别车型,智能驾驶将成为标配,有助产业升级换代。”在靳玉志看来,2025年L2级辅助驾驶功能将逐步向中低端市场普及,推动智能驾驶进入全面覆盖阶段。
目前,已有不少车企在智能平权上采取行动。小鹏汽车、广汽埃安均将智能驾驶下沉至20万元以下车型;比亚迪则计划2025年至少有60%的车型配备高速NOA及以上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推动NOA成为10万~15万元车型的标配。华为乾菎同样推出了中配版本的智驾系统——ADS SE版。据介绍,该版本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具备高速NCA、自动泊车等基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目前,ADS SE版已用于15万~20万元车型上,搭载至深蓝S07、问界M7 Pro、智界S7 Pro等多款车型上。
“向更高阶L3级智驾迈进”
下得去,更要上得来。在靳玉志看来,当前智能驾驶正处于迈向L3、L4的过程,技术演进是首要问题,应当把实现真正的L4级无人驾驶摆在首位。对此,他指出,2025年,随着L3级自动驾驶技术试点的深入,相关政策、法规、技术将加速向L3级智能驾驶迈进。
不久前,武汉通过《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鼓励推广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产品,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化试点和商业化运营。随后,北京通过《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首次对L3级及以上级别的个人乘用车自动驾驶上路通行做出具体规定。日前,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唐上兴透露,2025年深圳将探索面向C端的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上路。相关政策、法规的接连出台,无疑为高阶智能驾驶创设了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智驾功能也在随着技术演进而不断升级进化。以华为乾崑泊车代驾VPD功能为例,与当前行业主流的自主泊车不同,VPD功能无需依靠事先记忆,而是采用自主学习进化的方式,突破固定车位、固定场景的限制,实现“有位就能停”,对用户适用性、场景实用性极高。“在停车场景下进行商用试点,对于将来在公开道路上真正推行面向C端的L3级自动驾驶将是很好的提前验证和积累。”靳玉志称。
“买智驾买的是企业的长期和未来。”靳玉志表示,与智能手机的发展相似,智能汽车未来不再是一次性销售的产品,而是可以通过不断更新硬件、升级软件,以享受更高等级的智能驾驶服务。因此,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升级能力、服务能力将至关重要。为此,2025年,华为乾崑将继续锚定无人驾驶目标,压强式地投入更多研发,提供支持L3能力的智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