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明:贯彻落实试点工作要求 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牵引的转型发展之路,逐步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进入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发挥世界汽车大国的技术优势,我国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探索。近日,工信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通知》)。《试点通知》在体系方法上首创了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管理模式,其发布将有效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推进准入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创新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技术成熟后的应用难题,对于引导和保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一、首创试点准入的体系化制度政策,引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跨越式发展。
试点将促进建立完备的体系化政策制度、标准法规体系,为正式准入奠定完善的基础。通过试点,在可控范围内运行并完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准入政策制度,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熟经验。试点为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提供了实践渠道,通过试点制定并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验证所需的标准法规,可检验标准法规的可行性、完备性,形成符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的标准法规体系。
试点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核心,通过试点方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引导生产企业加强能力建设,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通过企业、城市及试点相关参与方的高效协同,有助于试点产品高质量落地应用。发挥城市服务保障职能和基础资源配套支撑作用,以先进技术试点应用为引领,加速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试点将促进相关技术快速提升。以安全为主线,试点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方面明确提出过程保障要求和测试验证要求,建立系统化的高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流程体系及测试评价技术体系,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开发及技术迭代升级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方法,并为相关技术可行性验证提供了最佳实践路径和政策支持。试点将实现从产品研发到商业化应用的集约式发展,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芯片、智能传感器、控制器、基础算法、信息融合等制造技术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体系、检验检测技术以及测试工具健全、完善。
二、以产品准入为核心,创造性引入试点使用主体,城市等多方联动机制,支撑试点产品运行安全。
《试点通知》在全球范围内首创性地提出了汽车生产企业、城市、使用主体的多方联动式组织保障机制,多方协作共同启动联合体方案制定、试点申报方案编制,确保通过准入试点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在限定公共道路区域内安全通行。试点申报的关键是联合体的整体能力水平,其中,依托的车辆运行城市需要具备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管理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试点企业和产品申报,完善公共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等条件,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平台,健全完善风险识别防控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车辆运行城市以测试示范为基础,整合城市资源,提升城市战略地位,构建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城市产业生态发展。试点企业围绕《试点通知》对企业和产品的要求,梳理企业自动驾驶功能设计验证、安全保障、安全监测、用户告知能力建议情况,对产品进行摸底,确定申报产品建议,开展测试与评估。通过试点,企业实现自动驾驶产品从开发测试到商业化产品的跨越,促进产品的迭代优化,为后续更多的企业和产品准入积累经验。试点使用主体应具备运行安全保障机制、运行监测平台等安全保障能力,事故和意外民事赔偿能力、应急救援等责任承担能力。
针对《试点通知》对L3、L4级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的能力、产品测试验证方法规范的全新评估框架和技术要求,汽车检测机构应挑战新任务、履行新使命,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测试评价方法、工具链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加快参与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标准制修订,通过建立健全的标准法规体系促使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形成能够支持准入试点的测试评价体系与软硬件工具链,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和产品的准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三、创新地融合产品检测和安全评估,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的安全难点。
安全性保障是试点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试点通知》中对企业、产品的要求只是基线,在满足试点要求的基础上,联合体需给出合理、完善的试点方案,包含产品技术方案、测试评估方案、上路通行方案等。企业和检测机构应紧密合作,围绕自动驾驶产品应用场景,制定设计运行条件充分覆盖、风险点充分暴露的产品准入测试及安全评估方案,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得到科学、充分的验证,进而保障试点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针对《试点通知》对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等提出的过程保障要求,以及对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实际道路、网络安全、软件升级、数据记录等测试要求,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已在测试评价方法、软硬件工具链、标准体系等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产品检测及评估体系。后续将深入开展准入试点技术研究,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修订,为准入试点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安全评估等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同行业分享试点开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为试点工作建言献策,助力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四、积极承担检测机构的使命和任务,助力准入管理高质量运行
在汽车产品准入过程中,检测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工信部《公告》管理要求,积极承担和开展检测服务,确保汽车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同样需要检测机构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测试验证,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智”和“联”的特点,需要增加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评价,要求检测机构在产品检测基础上结合企业设计、验证和制造能力评估,全面评价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高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实现自身价值,助力中国汽车准入管理制度高质量运行。首先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包括检测标准、检测流程、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等方面的建设,这样可以保证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准确化和可靠性,提高检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其次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再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检测机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检测人才和专家,提高检测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李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