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 || 创达耿增强: AIGC时代下整车操作系统发展的趋势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3-09-28·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姚会法 整理 编辑:李沛洋
记者:姚会法 整理 编辑:李沛洋

以“链启芯程 · 智造未来”为主题的“2023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暨全球汽车电子博览会”,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指导,《中国汽车报》社主办,爱集微承办,于2023年9月26日至27日在深圳福田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在本次会议主峰会现场,中科创达联合创始人耿增强带来《AIGC时代下整车操作系统发展的趋势与思考》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耿增强:各位嘉宾,下午好!很荣幸作为唯一一个软件厂商的代表,参加今天的半导体生态的论坛。今天我所分享的内容主要是覆盖了两个现在比较热的话题,一个是AIGC,一个是整车操作系统。

中科创达联合创始人 耿增强

整车操作系统我觉得以舱驾融合为代表的整车操作系统,这是现在发展的新的趋势,在这里对“大模型”的支持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所以今天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串在一起来看一下。

稍微一下介绍“创达”,我们是一直专注于智能操作系统的厂商,主要三个领域发展起来的,手机领域、今天的重点汽车和智能件领域。今天汽车的软件已经成为创达最主要营收的来源。我们在全球汽车领域除了特斯拉以外,所有的主要车厂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现在已经赋能了4000万辆车的量产汽车。在座舱领域我们是中国的第一,是全球的TOP2厂商。大家都知道做操作系统技术是离不开与芯片厂商的紧密合作,所以我们和芯片厂商都分别成立了全资公司。另外在4月份大家也会看到,我们发布的跟大众CARIAD成立合资公司,还有跟吉利、江淮集团分别成立合资公司。目前我们是跟三家车厂均有合资公司。

对操作系统来说,大家可能要知道一个发展的规律,就是每一代操作系统的产生都是伴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革新而产生的。最初的大型机所使用的都是Mini交互的方式。随后鼠标的产生使得个人计算机进行了图形界面的时代,继而以iPhone的出现使得大家跟计算机的交互变成以触摸为核心的人机交互方式。总体来说人机交互都是越变越自然。在下一代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以AI的自然交互,最终要产生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就是人跟机器的交互就会变成人与跟之间的交互,未来你无法区分你交互的是一台计算机还是一个人,这是现在正在发生的,它是以大模型来使得自然的交互变成可能,使得机器第一次能够听懂人的自然语言,并且能够用自然语言来回答。这样它所产生的新的操作系统就是AI原生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首先是体现在云端的,今天在云端大脑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以后,云的大脑本身就会成为新一代操作系统。另外所有端侧的操作系统都会跟大模型做密切的整合,使得它演化成为新一代的智能原生操作系统。

在很多时候大家会谈到AIGC大规模的计算,是不是就应该天然是在云端来发生呢?我们说对人类整个知识的总集合当然应该在云端,端侧根本放不下。第二,全局性的应用比如像智慧城市它也应该在云端,因为它对算力和存储有很高的要求。但对于实时性、私密性要求较强的计算就应该在端侧进行,尤其在车里很多的车内知识的大脑,如果我们称为车内大脑,它完全可以在车内进行。在端侧与云侧最终就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不是一个竞争的关系,后面大家都会看到两边是一个协同计算的关系,所以我们称之为混合AI的时代,这是今后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这块地方我们也讲了,大模型不仅仅是语言的模型,还有图形图像的模型等等,各种各样的模型以及基于它之上的应用整个生态是在快速发展之中的,各家芯片厂商忙于在自己的芯片去优化主流的大模型,使得它能够在端侧运行,主要现在基本上都在做这件事。我们会看到在Model支持下,现在都是以LLAMA2 7B来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今天的芯片在当初研发的时候是没有考虑到大模型的出现,所以坦白来讲,在今天芯片上优化去执行这样的东西资源是难以支撑的,所以目前能够优化的执行比较好的也就是能做到7B,有的芯片厂商在下个月会做到13B,再往上现在的芯片就比较难了,需要等待新一代芯片的产生。

在车这一侧7B或者13B已经能够执行车内大脑的功能,并不是说它完全够用了,但对于大部分今天的应用来说,对车内的智能说明书也好,还是一部分的语言交互也好,其实7B和13B是足以支撑这样的应用。

在车的架构发展,大家都知道,随着算力的不断增强,它是在向中央计算的架构去演化的。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很快的整个车都进入到中央计算时代,并不是这样。在相当长的时间这个域的架构和中央计算的架构它会是并存的关系,因为它本身的模式是各有优劣。但大模型的产生因为它更加促使大家对大算力芯片的需求,当大算力芯片更多被应用到车里之后,它反过来也促使更进一步向中央计算的演化,这点是很有趣的。所以会看到,其实大模型的产生以及车端侧对大模型的支持会加速大家从域的Model变成中央计算的Model,这对于芯片厂商来说是需要意识到的。

今天我们看到能够支持掺杂一体的运算,无论是高端的英伟达的平台,还是高通面向中低端的8775平台,还有A/D能够支撑高端游戏的掺杂一体的平台,目前来说我觉得对AI这一侧的支持优化还不够好。在这个演化过程中,对车厂来说,核心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降本和增效这两点,尤其是在降本,在车厂终端侧的压力之下,如果能够通过中央计算去有一个明显的降本效应,这是他们使用中央计算的核心动力。但很快大家会看到另外一个动力的产生,就是对AI的集成也会成为一个新的动力。

我们正在开发就是“滴水OS”,是我们面向中央计算时代的整车操作系统。在这里面它所承担的最主要的是两个职责,一个是要支持舱驾融合,既要把对实时性要求高的自动驾驶或者说辅助驾驶的任务,还有对丰富的人机交互支持的座舱系统我们把它放在一台SOC上去运行。这对底下的虚拟化以及Containers技术的应用,以及多域之间实行确定性通信的支持,以及对今天AI的Model尤其是开源开放Model的支撑,这几点都是我们在开发滴水OS核心的技术指标。

我们目前“滴水OS”已经实现了下一代整车操作系统所要求的关键的技术特性,包括面向下一代的中央计算架构,包括它需要支撑AI时代自然语言的人机交互,以及大家经常被忽略的,作为核心操作系统它要发展起来,它所具备的核心特征是它要具备生态的中立性,也就是说它向下一定要支持所有的芯片,向上又能够支持所有的各家应用,在这里是不能有偏向性,同时支持到所有的车厂。所以生态的中立性往往是一个操作系统要成功的关键的要素之一。另外支持整个实时性和确定性的通信,要支持这样的中间件以及支持域之间大规模数据的通信的中间件。另外对安全可靠的要求,以及对车运一体算力动态可扩张的需求,车内通过插卡的方式,云端对于算力弹性伸缩需求的方式,实现车运一体和算力可伸缩。

这是我们在10天前在慕尼黑的论坛上全球车展上发布的新一代滴水OS,在滴水OS里我们已经全面实现了舱驾融合,并且打破了过去大家在座舱里所看到的上一代的封屏式的设计,而是完全实现一镜到底的沉浸式的体验,而且是全3D的。另外它已经实现了以LLAMA2 7B为代表的自然语言的AI的交互。还有对底层的Hypervisor+Container的支撑,以及对CarPlay、Android Auto等等多种车机互联的支持,以及360度的AVM,DMS等等舱内舱外视觉算法的支撑。在OS在论坛上发布以后,我们现在已经跟三家全球车厂展开了合作,国内车厂已经开始合作POC比三家会更多。

大家会看到我们贯穿了所有的主要的场景,从整车厂出发,再到高速场景里,再到泊车的360度AVM的场景里,“滴水OS”把所有的关键场景已经用沉浸式体验全面把它贯穿起来了。这是我们在今年重点或者跟车厂合作的产品,也是我们现在跟各家芯片厂商正在密切优化的参考设计里它所提供的操作性的基础。我们也希望跟更多的车厂合作伙伴能够围绕滴水OS打造下一代整车操作系统。谢谢大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