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智驾技术大比拼
若干年前,刀片电池、三元811 电池,CTP技术等围绕动力电池的词汇长久地飘荡在车展的天空,成为热门词汇。但是,2025年上海车展,动力电池不再是企业的宣传重点,汽车企业不约而同地宣称自家的智驾技术。
记者特意留心观察了汽车企业对智驾技术的宣传,在本届车展上,汽车企业严格遵守了工信部的规定,高阶智驾等违规字眼没有出现在任何地方。汽车企业的智驾宣传开始回归理性,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各家智驾技术的先进性。
总体上,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智能驾驶技术成为各大车企竞相展示的核心领域,经过记者对相关技术的梳理总结,各家都呈现出技术迭代加速、场景化落地深化、安全与体验并重三大趋势。
五种智驾技术路线都有产品展示
曾经视觉派、激光雷达派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智驾技术路线,随着技术的发展,多种技术路线都有了自己的拥趸。在本届车展上,五种技术路线都有产品展示。
激光雷达主导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被华为推崇,并且华为一直在坚持这条技术路线。华为在现场展示了这条技术路线的最新成果。
高精度感知是激光雷达路线的特点之一,华为ADS 4.0搭载192线激光雷达,最小探测精度达3cm,可识别悬空障碍物、沟渠等传统传感器盲区;岚图就采用了华为的激光雷达智驾技术。华为通过激光雷达、视觉、毫米波雷达等多模态融合,结合XMC数字底盘引擎实现毫秒级响应;记者查看展品边上的说明了解到,岚图线控转向、线控制动技术做到双重冗余,主线控系统失效时备用系统10ms内启动。华为云端引擎生成“鬼探头”、雨雪天气等1000倍于真实场景密度的极端案例,岚图全主动悬架可实时监测碰撞风险并抬高底盘防御。
特斯拉则是纯视觉技术路线的代表企业,可惜没有参加本届车展,不过赞同特斯拉技术路线的企业不止一家,小鹏汽车曾是激光雷达的拥护者,且来变成了纯视觉的“粉丝”。
“无图”技术路线则是通过实时感知与融合算法替代高精地图,如Nullmax依托Mobileye EyeQ6芯片实现全场景覆盖,ID.ERA支持动态算力分配以适应复杂路况。
端到端大模型路线同样是本届车展最热门的技术路线之一,这条技术路线的思路是从“模仿人类”到“超越人类”。
分布式电驱与线控底盘路线则是通过分布式电驱、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技术,为L3级智驾提供硬件基础。
端到端大模型被广泛采用
华为是本届车展智驾技术大热门展台,华为ADS 4.0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华为乾崑ADS 4.0宣称完成6亿公里高速L3级仿真测试,支持高速场景L3商用,其云端训练+车端蒸馏的技术路线,标志着量产级L3进入落地倒计时。在硬件层面上,华为ADS 4.0搭载192线激光雷达与双目摄像头,感知冗余设计为高阶功能提供硬件基础。
小鹏汽车近来登顶新势力销量排名第一,或与其智驾水平领先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小鹏汽车的智驾技术也受到大家格外关注。小鹏汽车发布的720亿参数自动驾驶大模型,参数量是主流VLA模型的35倍,具备链式推理能力,可模拟人类复杂场景决策逻辑。该模型支持从“模仿人类”到“超越人类”的进化,例如在极端天气或复杂路况下,通过多模态感知与常识推理实现安全决策。
在本届车展上,如果说哪家企业CEO最忙?那肯定是Momenta的CEO曹旭东,他奔跑在多家汽车企业的展台,为合作企业站台。而其所在企业展出的Momenta飞轮大模型5.0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力。Momenta的技术特点是用户实际驾驶数据反哺模型训练,形成“越用越聪明”的迭代机制。Momenta与丰田合作的Toyota Pilot系统,通过飞轮5.0模型实现城市/高速导航辅助驾驶、泊车辅助等30余项功能。
场景化落地成竞争焦点
如果说智驾在若干年前的车展上还是一个概念,那在本届车展上,几乎所有的参展汽车企业的智驾技术都已落地。
理想L6智能焕新版搭载双Thor-U芯片,算力达1400TOPS,支持城区NOA Lite功能,宣称在复杂路口、无保护左转等场景中表现稳定。
问界M8搭载的ADS 3.3系统,计划三季度升级至ADS 4.0,重点优化施工路段绕行、异形障碍物识别等长尾场景。
自动泊车受到广大女性驾驶者的喜爱,而女性在家庭购车中有很大的发言权,因此,泊车功能也是各家汽车企业重点介绍的功能。
零跑C16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下探至13万元区间,其“全场景记忆泊车”支持跨层车位、狭窄车位自动泊入,泊车效率较上一代提升40%。
广汽丰田铂智7的“下车泊入”功能,允许用户下车后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车辆泊入车位,解决狭窄车位上下车难题。
最近,智能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促使大家对智驾安全高度重视,在本届车展现场,安全冗余也是大家展示的重点内容。
四维图新与高通合作推出的行泊一体方案,采用多重安全兜底架构,在车速控制、碰撞防御等底层功能中实现100%冗余覆盖。
极氪9X搭载的千里浩瀚H9解决方案,通过5颗激光雷达+双Thor芯片构建“视觉+激光”双冗余感知系统,故障率较单激光雷达方案降低90%。
监管收紧倒逼技术回归理性
前不久,工信部收紧了智驾的宣传,工信部的规定禁止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高阶智驾”等易引发误解的词汇,要求以“智驾等级+辅助驾驶”描述,如“L2级辅助驾驶”。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名词,强调驾驶员必须全程参与控制。要求车企在宣传中明示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如标注“无法识别静止障碍物”“暴雨/强光环境可能失效”等。
针对工信部的规定,记者在现场留意观察参展企业是否有违规定的现象。车展期间,华为ADS 4.0宣传片因未明确标注“驾驶员需保持关注”被紧急撤下,反映出监管高压下的合规压力。
小鹏汽车为了帮助用户尽快了解辅助驾驶,推出“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通过新手考试、产品经理陪驾、线下训练营等方式,帮助用户建立对辅助驾驶功能的正确认知。
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强调,辅助驾驶的核心价值是“安全”,而非“解放双手”,这一表态标志着车企营销策略从“炫技”转向“务实”。
L3级量产前夜
记者在车展现场询问了几位智驾领域的工程师,L3级智驾何时能落地,他们告诉记者,有些企业的部分智驾硬件已达到L3级的要求,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依然称自己为L2级辅助驾驶系统,L3级智驾落地,不仅是技术层面,还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本届车展可以称之为L3级量产的前夜。
L2级辅助驾驶已成为新车的标配,记者在现场参观,除了展示的老爷车外,发布会上的新车都标配了L2级辅助驾驶。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55.7%,预计2025年将突破65%。
据公开数据显示,L3级自动驾驶在高速场景下自动变道成功率达98.7%,但在城市道路中路口左转通过率仅89.2%,暴雨天摄像头识别率暴跌至65%,夜间对摩托车识别延迟超1秒。施工路段依赖高精度地图,若地图未更新,系统报错率高达17次/千公里。
本届车展,L3级自动驾驶已露尖尖角,随着北京、武汉已开放L3级自动驾驶测试,华为ADS 4.0、小鹏世界基座模型等方案有望率先通过认证,进入实测阶段,L3级自动驾驶将会走入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