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上海车展的发布会上,这些词汇被频繁提及
2025年上海车展,两天的媒体日,每个展馆不同的车企在不同的时段召开发布会,记者驻足听了几家的发布会,几乎每家车企的发布会都有许多相同的词汇,记者梳理了各家车企发布会新闻稿,筛选了出现频率前十的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出今后汽车企业会把资源投身哪个方向。
词汇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本届车展的核心主题,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强调AI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如L2+到L3级辅助驾驶)的突破。前段时间,工信部规范自动驾驶宣传,本届车展没有再出现高阶智驾等词汇。但智能化是所有汽车企业的新闻稿都提及的词汇。
本届车展智能化比较亮点的展台,华为乾崑ADS4智驾系统、Momenta、小马智行、地平线,以及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展台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词汇二:自动驾驶/辅助驾驶
工信部对智能驾驶宣传的规范化要求(如禁用“高阶智驾”等模糊表述)促使车企更务实,但技术竞争依然激烈。L2级辅助驾驶成为标配,L3级高速商用方案(如华为乾崑ADS Ultra)成为技术制高点。
本届车展上,上汽奥迪A5L搭载华为乾崑ADS 3.0,吉利极氪首发L3智驾解决方案更吸引记者的关注。
词汇三:性价比
市场竞争加剧,车企通过技术下放争夺中低端市场,比如,高阶智电技术进入15万级市场,这些原本在中高档车上才有的配置,放下身段进入中档,甚至中低档市场。五菱星光2025款(10.98万起)搭载灵眸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零跑C11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均以“加量不加价”吸引消费者。
词汇四:AI生态
AI技术深度融入汽车产业链,从智能座舱到车机系统均强调AI交互能力。车企与科技公司合作构建AI生态,提升用户体验,在本届车展上,上汽与火山引擎、华为与鸿蒙智行共同打造的AI生态传播更广。
词汇五:新能源
上海车展是A级车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过50%,在本届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占比超三分之二。车企集中展示纯电、插混、增程等技术路线,并加速布局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等前沿技术。
多款新能源汽车亮相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上汽大众首款增程式概念车ID.ERA亮相,比亚迪海豹06EV基于e平台3.0 Evo打造。
词汇六:安全
工信部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强调促使车企将安全作为宣传重点,比如,要求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车身结构强化、零自燃电池技术等成为差异化卖点。
在本届车展上,尚界首款车通过增加车身质量来宣传提升被动安全,比亚迪海豹06EV的安全宣传的重点放在搭载“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系统。
词汇七:技术下放
车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降低成本,将高阶技术,比如激光雷达、全速域自适应巡航下放至更低价位车型,扩大市场覆盖。
在本届车展上,处处可见原本在中高档车上才使用的技术或者配置,纷纷出现在中档,甚至中低档车型,比如,零跑B10(12万级)标配激光雷达,上汽荣威D6(10万级)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词汇八:全球化
中国车企加速出海,车展成为展示全球战略的窗口。在本届车展上,所有的车企都提及了出海。奇瑞汽车邀请5000名外国客户参观,成为车展一大盛况,与奇瑞汽车出口量排名第一的地位相称。
在本届车展上,记者注意到,MG品牌推出“Glocal战略”(全球+本土),蔚来萤火虫对标宝马MINI并计划进入16国市场。还有众多的车企发布了类似的全球化新闻。
词汇九:用户体验
车企从“产品导向”转向“用户导向”,通过场景化设计,比如环抱式座舱,智能化服务,比如AI智能助理,提升用户粘性。
在本届车展上,记者参观了几家企业的现场互动展具,智己L6配备“瞬感智控防晒天幕”和“贝果舒压座椅”,解决防晒、久坐疲劳等痛点。
词汇十:生态合作
车企与科技公司、供应商的跨界合作成为趋势,共同开发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例如,上汽与华为、Momenta的合作,宁德时代与车企的电池技术共享。
Momenta的CEO曹旭东成为本届车展的大忙人之一,多家合作伙伴的新车上市发布,曹旭东都要前往站台助威,比如,上汽通用与Momenta联合开发智能驾驶系统。
通过梳理本届车展的高频率词汇,记者感到汽车行业的三大趋势:
一是智能化、自动驾驶、新能源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力;
二是性价比、用户体验、全球化布局决定市场份额;
三是车企与科技公司、供应商的深度合作加速产业变革。
今天的高频词,经过车企的不懈努力,将转化为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