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更加安全的重要标志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新安全标准。新国标的主旨是提出了更严格的安全标准,并且增加了新的测试方法。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在安全方面取得新的重大技术进步的标志。
一、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应用验证,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安全方面取得重大的技术进步。两年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在调研中就发现,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在安全性方面取得多项技术进步并成功应用。在电芯本征安全、电芯间隔热和电池包温控、个别电芯热失控后的热电分离、电池包优化结构设计防止热扩散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且在新产品中成功应用。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都表示,今后的新产品可以做到“只冒烟不着火”,就是在这次新国标中体现的不起火不爆炸。当时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就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可制定更加严格和具体的安全管控标准。这次新国标颁布实施,就是行业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是水到渠成。
二、新国标颁布实施,是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管理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引领了世界标准法规的建设。一项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到可以市场化应用,再到技术发展成熟,形成新的标准法规和管理规范,大体上遵循以下规律:一是首先要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产品性能改善,或对于资源和环境有好处,其增加的成本在产业化后可以为市场接受,就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二是市场化初中期,该项技术在表现出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没有或可以避免重大的负面效应,即可以在市场或政府加市场的推动下产业化发展。三是产业化成熟期,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实践,人类社会对于该项科学技术有了更完备的了解,对于其可能的负面效应(如安全问题)有更完备的管控能力,于是升级为更严格的标准法规和管理规范。“沙盒”管理就是按此规律实施的,在对于新的技术还不完全掌控时,在密切监控下较为粗放地管理,在技术进步完善后,再实施更为精准和严格的管理。我国政府和世界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电池,就是采取此种模式。可以预见,这项新国标的颁布实施,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安全管控和产品认证起到借鉴和一定的引领作用。这方面我们发展领先,也理应为世界作出贡献。
三、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现在仍然在路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新型产品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两点。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摸索安全的边界,如果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内在的热失控、热扩散规律,有了清晰的了解,可以在各种应用场景和应用阶段,都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目前这方面虽然有了重大进步,还未达到接近完全的程度。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人工智能正在迅速进入汽车技术与产品的各个过程,相信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也会发挥重大的作用。二是提高安全性技术措施的成本,要能为市场所接受。目前各国都在研发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具备比目前电池更高安全性的可能性。但并不是一旦固态电池应用就可以完全解决安全问题,因为固态电池只是很可能比目前电池安全性好,但也存在安全问题。而且全固态电池成本需要做到可与目前电池竞争的程度,才有可能取代目前电池。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因为将来可能有固态电池,就放松目前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和预防。
另外,《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也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希望全行业重视。此标准和本次颁布的新国标是互为补充关系。新国标主要用于产品准入和认证,年检新标准主要用于在用车的维护和年检。过去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由生产厂家按照质量管控角度解决,政府从年检角度没有强制的规范,该《检验规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该标准虽然为推荐性标准,但对于所有检测机构却是强制性的,必须按标准要求提高检测的能力,盖检验合格章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该标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安全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有重大的作用。希望年检机构加快能力建设,希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广大用户也要重视此项标准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