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为本田供应动力电池,映射出汽车产业发展怎样的趋势?

发布日期:2025-04-03·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以及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而自认为“吃亏”的日本车企,开始出手自救了。

据报道,本田正在与丰田商讨达成一项协议。据此,本田美国工厂有望从丰田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采购动力电池,而不再从海外进口,以规避美国政府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带来的成本抬高问题。

为何向丰田采购电池

报道称,丰田已同意从2025财年起,向本田提供40万组电池包。恰好这一时间节点也是丰田在北卡罗来纳州投资140亿美元建设的新工厂计划开始投产的时间。可以看出,双方的合作模式相当直接:丰田负责生产电池,而本田则负责采购。

上述电池采购数量,预计可以满足本田在美国市场上混合动力车型的全年需求。2024年,本田在美国共售出约30.8万辆混合动力车,而未来几年这一数字有望大幅提升。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是本田哪些车型将采用丰田制造的电池,但业内人士猜测,在美国备受欢迎的本田CR-V可能是其中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本田原本使用的混合动力电池主要来自日本及第三地,但随着美国政府相继出台关税政策,这一供应链模式产生的成本上升。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数量为133万辆左右,占日本乘用车出口总量的1/3。日本NHK电视台称,汽车产业覆盖面广,加征关税的影响可能不仅局限于汽车制造商。一辆汽油车大约有3万个零部件,钢铁、有色金属、电气机械等行业的生产和就业都将受到影响。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测算,美国加征25%的汽车关税,将导致日本GDP下降约0.2%。

在这种情况下,本田在美国市场面临的选择只有三个,一是继续支付高额关税,从而压缩利润;二是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在美销售的汽车价格上升并可能影响销量;三是寻找新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此次,本田与丰田的这项初步协议,为本田提供了一条较为经济的短期解决方案,使其能避免因混合动力电池进口而面临的关税压力。相比之下,若要在美国设立全新的电池工厂,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还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丰田在此方面早已投资,有了本田这样的大客户,投产后短期内便能实现回报。

从对手变合作伙伴

“丰田与本田的合作,反映出日本车企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一种抱团取暖的供应链策略。”正如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夏晓峰所言,长期以来,丰田和本田特别是在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一直是竞争对手。但在共同的关税压力面前,双方选择了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局限于丰田为本田供应电池,更是日本车企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一次新选择。

不难发现,通过与丰田的合作,本田不仅解决了电池供应的稳定性问题,还减少了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而丰田则通过向本田供应电池,为其开拓北美电池市场增加了胜算,也为其未来的电池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抱团取暖的策略,不仅有助于日本车企应对当前的关税压力,还为它们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争取了更多的主动权。通过加强合作,日本车企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丰田和本田的此次合作,也反映出它们对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视。

目前,美国汽车市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2024年,本田在美国销售的混合动力汽车占其总销量的20%以上。本田计划到2030年,将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不包括中国市场)提高到130万辆。丰田也同样制定了新的目标。近日,有报道称,欧美市场对丰田的油电混合动力车的需求飙升,供应商难以跟上需求,零部件短缺导致购车者需要等待数月。丰田的欧洲客户购买混合动力车的平均等待时间为60至70天,而这大约是2020年的两倍。

“混合动力技术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它在燃油经济性和续航里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又不像纯电动汽车(EV)那样面临充电设施不足和电池成本高等问题。”在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看来,在丰田、本田纯电动车型不足、欧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过渡选择。

丰田为何押注电池

一向在全球市场销量居前的丰田汽车,为何突然选择在美建设动力电池工厂,此前被直呼为“看不懂”。

的确,此前丰田是纯电动路线的坚定质疑者,其掌门人丰田章男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声,强调全面电动化对日本就业和能源体系将带来巨大冲击,他认为甚至会让数百万汽车制造业工人面临失业风险。然而,当特斯拉凭借其车型与销量成为电动化的标杆、欧盟明确提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等之后,丰田也在悄悄作出转变。

如今,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行业趋势,丰田若继续坚守传统技术路线,无疑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为了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丰田不得不调整战略,加速布局动力电池领域,开启其电动化转型的新路径。

而美国作为丰田全球第二大市场,对其全球战略布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24年,丰田混动车型在美国市场的销量表现出色,占其美国总销量的25%,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丰田混动技术在美国市场受欢迎的程度。然而,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丰田也制定了更为宏大的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化车型(包括混动、插混、纯电)在美国市场销量的占比提升至80%。

为实现这一目标,丰田必须解决电池供应这一关键问题。一方面,过于依赖亚洲供应链会使丰田面临诸多风险,如加征关税、物流成本上升以及供应链风险等。另一方面,贴近消费市场进行生产,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交付周期,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将电池生产基地建在美国本土,能够减少运输环节的时间和费用,使丰田能够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无论是从关税政策,还是从电动化车型在美销售计划,以及美方为建厂提供补贴等方面看,都在之前促使丰田下决心在美建设动力电池工厂。”梁筱磊表示,有了本田这样的大客户,也会为丰田的电动化进程增添更多信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