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前沿科技 共探未来发展——记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位嘉宾共聚一堂,共探前沿科技发展,共绘未来蓝图。论坛期间,智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和产品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致辞。他强调,中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丰硕。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支出达到3.6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上升到2.68%,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成果。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产品的优质产能为世界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深化国际合作。张国清表示,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北京是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点,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中关村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国支持中关村以创新需求为导向,谋划新一轮先试先行的改革,持续引领科技变革的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表示,北京不断丰富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实施技术研究领先行动。目前,已有20个大科学装置建成运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去年,北京有58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位居全国之首,高被引科学家达431人次,人工智能大模型占全国3成。
人形机器人是本届年会现场最具人气的“流量明星”,无论是现场表演、提供服务的机器人,还是相关科技成果都吸引了诸多目光。在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王鹤看来,人形机器人已经步入运动时代,但其终极目标是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进入生产力时代。人形机器人在汽车领域已经有了应用探索,无论是汽车生产线上人形机器人助手,还是销售终端人形机器人的尝试,都在为汽车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他表示,降低数据成本是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合成数据训练人形机器人,可以降低数据成本,提高训练效率。“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电池分拣能力,要依赖连续的视觉输入;而银河通用发布的Galbot机器人也是依靠该技术实现各种泛化的操作能力。”王鹤说,“这种以视觉引领肢体控制,进而实现自主泛化操作的能力,将让人形机器人真正成为人类的帮手。接下来人形机器人将迈入生产力时代。”王鹤强调,在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力时代,一项核心技术就是基于视觉输入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实现任务的通用和能力泛化。“目前,具身大模型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最大的挑战是缺乏数据。银河通用尝试通过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合成数据来训练人形机器人。通过大量合成数据,大模型不再需要任何真实世界的数据就能获得很高的可靠性,这样的数据成本非常低廉。如果还想进一步训练它按照人类意图去工作,也只需采集少量的人工数据就能完成训练。”他说。
量子计算作为下一代计算技术的代表,正逐渐成为科技界的研究热点,这项成果也将惠及汽车行业。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表示,量子计算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利用量子比特的叠加与纠缠特性,能够实现远超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这一特性使得量子计算在密码学、材料科学、药物研发、汽车应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量子计算面临着量子比特稳定性差、纠错难度大、编程复杂等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全球科研团队正在积极探索新的量子比特实现方式、量子纠错算法以及量子编程语言等关键技术。
科技创新加速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推动各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25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AI+新材料”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小米汽车正是这项科技成果的应用载体。据了解,小米与国家级材料重点实验室合作,搭建了多元材料AI仿真系统,从上万种合金配方中快速锁定最优解,研发出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泰坦合金”。通过一体化压铸,泰坦合金应用于小米首款车型SU7车身结构件,焊接点减少840处,大幅提升了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并减轻了车身重量,提升了续驶能力。
理想星环OS也是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理想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介绍,理想汽车推出自研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起因是2020年全球芯片短缺,交付严重滞后。2021年,理想启动该操作系统的研发,投入200名研发人员,10亿元研发费用,完成方案选型、架构设计和落地,并于2024年实现首个版本量产上车。他介绍,理想星环OS可以让理想汽车每年降低几十亿元BOM成本(即物料清单成本,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所有物料及其成本的总和)。“汽车操作系统是汽车行业智能化下半场的中枢,也是通往高阶智能体的基座。”李想表示,理想星环OS将进行开源,理想汽车也成为全球首家将汽车操作系统开源的车企,让中国创新技术普惠全球。“开源背后是我们对自己技术的信心,更是对人类打造‘创新共同体’的信心。我们很清楚,封闭只能放大系数,但开源可以放大基数。”李想表示,理想汽车开源后,将帮助汽车厂商和供应商、任何一个品牌每年可以节省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操作系统授权费用,并让操作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达到全新的高度。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正在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北京中关村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据介绍,北京大力建设了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搭建科技成果协同转化平台,设立千亿产业引导资金。去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超9000亿元,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同时,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快速发展,为开发新技术、新场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提供了宝贵机遇。目前,北京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独角兽企业115家,形成了优良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为海内外人才来京施展才华、成就梦想提供了沃土。
智能新能源汽车现场秀科技
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还为各项科技成果和产品提供了专门的展示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科技成果落地应用的典型代表,在现场备受关注。以“人车家全生态”为参展主题的小米汽车,不仅带来了小米SU7和SU7 Ultra,还把各种车载产品也带到了现场,让公众具象化体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应用生态。
相较于理想MEGA、享界S9、小米SU7和SU7 Ultra这些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智能移动充电车、无人驾驶洗地车蜗牛小白SC50、胶轮导向捷运列车等先进技术的代表产品则更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比如,胶轮导向捷运列车集中展示了公交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时代各项先进技术,在现场引来很多观众的驻足观看。据了解,胶轮导向捷运列车采用胶轮支撑和新能源电池驱动,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支持车路协同功能的轨道-公交跨界车路,在低运能轨道车路技术平台基础上实现迭代升级,通过减轻车路轴重提升转向性能、优化运营组织方式,在大幅降低系统成本基础上,确保技术领先。
从展区的展品来看,可以说,2025中关村论坛带来了一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的“盛宴”,而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以“中国速度”彰显着强劲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