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多赢复合线重构汽车线束产业的创新逻辑

发布日期:2025-03-13· 中国汽车报网 编辑:黄霞
编辑:黄霞

“小小连接器,要发挥最大价值,甚至撬动整个行业的大杠杆!”TE Connectivity (简称TE) 中国区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向记者解释多赢复合线的来龙去脉及创新变革的初心。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TE Connectivity正以颠覆性的“多赢复合线”技术,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一种创新路径。TE近日宣布,其去年3月推出的0.19mm²多赢复合线方案已通过轻量化革新,可实现汽车低压导线芯材减铜60%,进一步助力产业链降本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在3月6日举办的国际连接技术大会期间,TE汽车事业部举办专场媒体沟通会。TE中国区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携团队,向《中国汽车报》等媒体深度解析多赢复合线技术的创新逻辑、行业痛点破局路径及TE本土化战略布局。

■破局:打破铜铝转换的枷锁

在国际连接技术大会上,孙晓光透露,多赢复合线的诞生源于对行业痛点的偶然触发 ——传统0.13mm²线束虽能满足性能需求,但因人工组装效率低、物流结构固化、合金线成本攀升等问题长期未能普及。通过联合战略合作伙伴与多家主机厂协同开发与创新设计,历经2年时间开发验证、20余种导体材质测试和100多种工艺DOE(制程验证)后,TE得以为行业客户推出成熟的0.19mm²多赢复合线配套端子连接方案,助力客户直面中国汽车产销量稳步攀升但铜价持续高企的市场环境。

目前0.19mm²多赢复合线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搭载车型最快或将下月上市。孙晓光对记者说:“凭借本土主机厂的标杆效应,我们预计2025年将覆盖80%低压线束市场,为新能源汽车降本增效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TE始终以“赋能行业”为核心,通过材料革新、模式颠覆与生态重构,重塑汽车线束产业价值逻辑。

■多赢2.0:创新变革重构生态

作为全球连接器头部企业,TE始终聚焦核心能力,通过连接器创新赋能整个产业链。孙晓光多次强调:“我们发起这场变革,是因为看到了连接器在汽车产业重构中的支点作用。”

在汽车行业价格内卷、配置升级及技术迭代的多重压力,TE提出三大应对策略。孙晓光介绍,一是质量底线不可动摇,铝线技术需通过严苛验证,避免“猜盲盒”式试错;二是可持续发展导向,与客户共同解决回收问题,推动绿色制造;三是产能管理优化,通过全场景覆盖、就地生产,缩短交付周期,应对主机厂“百万级车型快速上市”需求。

在记者看来,TE的创新不止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对行业规则的重新定义。首先,要打破“技术黑箱”;孙晓光介绍,传统连接器被认为“塑料盒子加铜片”,表面看上去没有那么高技术含量,实则不然。TE汽车事业部在中国有1100名本土研发团队,将高精度材料研发与连接器设计深度融合;其次,降本增效是技术革命的初心,“如何实现三角平衡才是核心”;TE以材料创新弥补工艺缺陷,例如用连接器替代超声波焊接,提升自动化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此外,建立生态,必须跨界合作。TE联合主机厂、供应商共同定义需求,避免“闭门造车”。例如,通过轻量化设计解决承重问题,而非单方面要求材料升级。

孙晓光认为,0.19mm²多赢复合线的推广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带动供应链“创新土壤”的形成。主机厂车型升级必然带来需求的增长,也倒逼供应商加速技术迭代,形成“需求-创新-降本”的正向循环。据他透露,“2024年TE在华业务增长率超过20%,本土研发的多款产品已出口至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全球市场。”

■本土+全球协同进化

在技术破局的同时,TE的战略布局始终围绕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协同展开。

作为最早布局中国市场的连接器企业之一,TE始终坚持“本土创新、全球共享”的战略。

首先,研发、生产及人才全产业链本土化。研发端,TE汽车事业部中国区90%以上产品由本土团队开发,覆盖新能源、智能化等前沿领域;生产端,TE2024年已新增两家工厂,2025年南通工厂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产能;人才端,TE始终强调“多元文化”,培养本土技术与管理团队。

其次,紧跟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记者提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销量超过1000万。这一行业变化对TE有何影响?孙晓光说:“我非常认同理想汽车‘车和家’概念”,新一代消费者已经把车从交通工具变成家庭空间的延伸。人对车功能的需要无限增加。对于连接器来说,新能源汽车需要优化高压高频连接器性能,自动驾驶显然需要更安全的连接器。

此外,TE全球化协同发展。孙晓光对记者说:“我们已经有不少本土创新技术反向输出至海外市场。同时,我们也配合国内主机厂出海,提供连接器产品的本地化服务支持。”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将催生更多连接需求。无论是有线与无线技术的融合,还是车内空间功能的扩展,连接器的角色将从“基础组件”升级为“创新枢纽”。TE也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推动连接器与线束标准变革,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