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马华东:无人驾驶车辆成就“智慧矿山”

发布日期:2025-03-11· 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黄霞
赵建国 编辑:黄霞

AI赋能,无人驾驶,不仅是当前的热词,也在实际应用层面快速推进。其中,露天矿无人驾驶车辆运输是智慧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作为矿业大国,矿山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无人化建设已是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主委马华东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矿山”建设不仅要大力普及无人驾驶车辆,而且要打造大规模矿山无人驾驶云控调度系统平台。

■无人驾驶走向应用

以往,在露天矿生产中,卡车司机是现场作业矿坑中人数占比最高的岗位,矿坑内较差的生产条件、高强度作业压力,叠加一些现实因素,很容易形成安全管理隐患。在马华东看来,无人驾驶矿山卡车通过“机器替人”实现了“无人则安”的本质安全。

目前,矿山无人驾驶发展迅猛,潜力巨大。无人驾驶技术普及率将继续提高,无人矿卡运行机制、一体化智能管理等方面将逐步完善。据了解,截至2024年9月,仅新疆就有6座露天煤矿已经配备了无人驾驶矿用卡车619辆,5座大型露天矿山已建成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智慧调度系统、边坡智能监测、智能生产管控平台。

无人驾驶矿山卡车规模化应用是矿山行业迈向智能化、安全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马华东提出,应通过政府提供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来鼓励大型矿山逐步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并通过5G专网,组建基于“云、网、车”的协同架构,打造大规模矿山无人驾驶云控调度系统平台。

2024年被称为“矿山无人驾驶商业化元年”,而“2025年露天煤矿实现无人驾驶运输”成为行业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我们要形成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标准。”马华东谈到,要依托示范性标杆项目和企业,建立和完善矿山无人驾驶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事实上,绿色智慧矿山发展离不开无人驾驶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马华东说,矿山企业可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专业培训,壮大人才“后备军”。同时,鼓励矿山企业与无人驾驶技术提供商、科研院所等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研发和市场化进程。

■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从行业实际看,无人驾驶技术通过融合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等优势,已成为露天矿降本增效的核心方案。随着智能巡检等技术产品的持续升级,无人驾驶为矿山生产带来了一系列智能化变革,从而助力矿方不断提升运维管理水平,赋能行业数智化升级。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露天煤矿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发展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数量达到2500辆,同比增长超120%。展望2025年的矿山无人驾驶发展,堪称供需两旺。他分析,从供应端来看,技术及产品稳定性可满足矿山日常生产所需,且具备了快速复制的能力;从需求端来看,传统矿山的智能化、安全、绿色转型日渐迫切,而无人驾驶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同时,矿方开始认可无人驾驶的生产能力。此外,在AI加持下,无人驾驶赛道将出现新的增量机会,实现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的双增长。

行业很多人都知道,在无人驾驶赛道中,矿山场景已成为最先规模化落地的、真正解决场景难点和痛点的场景之一。在他看来,矿山无人驾驶之所以在2024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是因为其解决了安全运行、连续高效作业、降低成本三大痛点。他认为,无人驾驶逐渐走向规模化应用,推动了传统矿山行业转型。但是,也提出了新课题,如政策法规的加速出台、智能化标准的建立、矿山管理标准的调整、人才梯队建设的重新规划等。

当前,基于过去几年无人驾驶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加速,同时政策导向与力度进一步加强,2025年露天矿山领域无人驾驶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同时,鼓励矿山企业与无人驾驶技术提供商、科研院所等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研发和市场化进程,是应有之义。”马华东认为,推广无人驾驶助力“智慧矿山”建设的意义重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