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不加入日产-本田合并计划,究竟出于何种考量?
一度在业内沸沸扬扬的日产-本田合并计划,再次被泼了一盆“冷水”。
1月24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日本汽车制造商三菱汽车正考虑不加入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计划。这一新动向,无疑使一直存在争议的日产-本田合并计划增添了阴影。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立足自身考虑问题
之所以不想加入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计划,三菱汽车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其中之一是,三菱汽车考虑与日产、本田相比,自身规模相对较小,或将难以影响合并后新控股公司的管理决策。另有报道称,通常情况下,一家车企如果失去经营自主权,面对市场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就更难以招架。因此,现阶段三菱汽车保持独立性比加入联盟相对更有优势。
目前,三菱汽车将维持现有的组织结构,并将重点放在扩大东南亚市场的份额上,这也是三菱汽车的优势之一。据透露,三菱汽车计划继续作为独立公司保持上市,同时也会继续保持与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的合作关系,但不加入其联盟。
三菱汽车发布的公开声明中指出,曾有报道称三菱汽车计划如何参与本田和日产正在考虑的业务整合框架,但三菱汽车之前从未发布相关官方信息。三菱汽车表示,目前正在谨慎考虑市场规划。
对于这一公开声明,日产汽车的发言人表示已经注意到,但并未表达任何态度。
此事公开后,三菱汽车股价下跌逾6%,日产汽车的股价下跌1.6%。
“企业从自身发展考虑发展战略,这并不令人意外。”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全澍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发展的目标是创造利润获得盈利,如果觉得改变现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自然会维持现状。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此前,2024年12月,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曾表示,将就业务合并事宜展开正式谈判。如果洽谈顺利,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两家公司将有可能进一步讨论将业务合并为一家控股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6月签署最终协议,并计划于2026年8月完成业务合并。合并后,新控股公司有望将成为年产量700-800万辆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但是,至今为止,双方尚未有任何谈判进展被透露出来。一般情况下,如果谈判顺利,双方应该发布第一阶段的谈判成果。就在双方谈判期间,还一直传出一些跨国车企高管对这一合并前景并不看好的言论,甚至富士康也想收购日产,还派出高管团队到雷诺公司去游说。而围绕业务合并,据传本田要求日产在2026年合并前买断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中的雷诺35.7%的股份,这一举措的意图是“踢出”雷诺,避免雷诺影响整合谈判的进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日产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回购雷诺集团所持有的日产股份。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日产汽车的市值已跌至约1.56万亿日元,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52万亿日元。
从股份构成看,目前日产汽车持有三菱汽车24.5%的股份,是其最大股东。三菱汽车预计最终将于本月最终发布正式决定。
此外,持有日产汽车35.7%股份的雷诺集团在声明中表示,作为日产汽车的主要股东,雷诺将根据集团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考虑所有选择,并将继续执行其战略,并推出为集团创造价值的项目,包括雷诺-日产联盟内已经启动的项目。
“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始终保持清晰的认识,是一家车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长江商学院副教授陈晖表示,这一合并及相关的车企走向如何,目前还难以评判。
为何仍不看好合并
时至今日,跨国车企及行业中对日产与本田的业务合并仍然存在不同看法。
从表面看,如果这次合并成功,日本有可能出现一个超大汽车集团。从此,丰田老大、本田日产老三,有可能既能阻击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的上升通道,同时还能前后夹击大众奔驰宝马。
但是,从开始到现在,对于合并一直异议不断。日产汽车前CEO卡洛斯·戈恩表示:“日产与本田合并,是个绝望的举动。这不是一个务实的交易,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互补关系,两者处于相同的市场、生产相同的产品,品牌非常相似。”他认为,仅仅在围绕新的联盟将采用哪些技术方面,就将成为两家公司内部斗争的焦点。
而日产面临的现实挑战众多。根据日产公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销量为250.58万辆,净利润同比下跌99%,亏损93亿日元(约8200万美元)。据报道,日产仅剩12至14个月的现金储备,同时还面临着激进股东批评的压力和巨额债务负担,这导致信贷市场对其投资评级产生质疑。
为应对挑战,日产在2024年12月已官宣将在全球市场裁员9000人,裁员比例高达20%;与此同时,日产也在出售之前持有的三菱汽车股权以及推迟新车的发布。
面对这样的情况,要让三菱汽车也加入到日产与本田的联盟之中,换位思考下,谁能轻易加入呢?
“车企整合或形成联盟,往往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利益,由现实情况来看,三菱汽车可能不加入这一联盟,也在情理之中。”当地媒体的评论,对三菱汽车的考虑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