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现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0-23· 中国汽车报网 蒋丽
蒋丽

创新是贯穿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核心内容,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汽车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在202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然而,我国汽车制造业在上游硬件、生产工具、软件和原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短板,而且欧美日韩汽车巨头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迎头赶上,因此,我国汽车制造业必须坚持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一是支持汽车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基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首先,支持汽车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布局。支持汽车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快芯片、固态电池、生产工具、软件和原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如合理配置国家大型科学装置。其次,支持汽车企业增加研发资金。出台政策鼓励汽车企业自主投入研发经费,并以重大专项、财政补贴、低息贷款、支持企业上市、根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扶持奖励等方式来支持汽车企业创新研发。第三,支持汽车企业引进研发人员。引进一批智能电动车研发人员,尤其是面向全球针对其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不仅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薪酬,还要在软件上与国际接轨,如便利的出入境审批和国际互联网互通。第四,支持汽车企业提升专利数量。在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的支撑下,针对当前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所欠缺的关键核心技术,如固态电池、电池管理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研发和申请专利,拥有不容易被模仿和购买的技术方案。

二是支持汽车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首先,支持电动化自主创新。支持汽车企业加强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技术研发,促进燃油车向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发展;支持汽车企业加强固态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其次,支持智能化自主创新。支持汽车企业加强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网联的研发,将AI技术继续深入融入智能化发展,加快技术迭代,尽快开发出如特斯拉一样消费者付费的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支持现有车规级芯片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并引进国外领先车规级芯片企业落户中国,满足汽车智能化发展对芯片的需求。第三,支持产品自主创新。坚持用户需求永远是产品创新的原点,重视市场调查,摸清不同群体的消费者需求,快速反应市场;采取多品牌运营模式,产品矩阵从A0级到C级车型全覆盖;加强产品细节设计,设计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例如,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开发音效好,颜值高,座舱秒变移动办公室、卧室、影院、私密空间,在开车时可以及时记录窗外高光时刻的拍照并自动转发朋友圈的产品。第四,支持营销创新。创新销售渠道,由原来的线下网点营销转向线上营销,由汽车企业直接营销转向利用电商平台营销。

三是支持汽车制造业合作创新,增强发展韧性。首先,支持与跨界合作创新。支持整车企业继续加强与上游汽车零部件企业尤其是芯片企业共同研发,开发适合汽车产品性能需求的核心零部件;支持整车企业与国外头部芯片企业共同研发,研发出更独具特色的智车芯片;支持整车企业与国内无人驾驶头部企业,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阿波罗、滴滴自动驾驶、Momenta全面开展合作,研发可量产的L4甚至L5级智能驾驶系统。其次,支持与华为合作创新。支持车企继续与华为联合开发智能网联电动车豪华品牌,提升产品智能化、豪华感、舒适感、安全、高质量,与其它鸿蒙伙伴一样,增加产品价值,实现扭亏为盈,实现从“卷价格”走向“卷价值”。第三,支持与日本企业合作创新。支持车企与日本企业合作创新。例如,支持广汽与丰田汽车在固态电池和插电混动领域的合作研发,发挥丰田汽车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累计超1300项专利和原有领先世界的插电混动技术优势,利用日本电池配件如电解液的先进技术和特斯拉最早使用的松下电池技术,合作研发固态电池和插电混动技术。第四,支持与欧美企业合作创新。继续支持与欧美拥有汽车领域先进技术企业合作创新。例如,支持小鹏与大众汽车在智能底盘方面合作,结合小鹏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大众汽车百年的底盘制造经验,开发世界领先的智能车型;支持整车企业继续与国外头部芯片企业合作,加快智能化发展。

四是优化汽车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提供政策、资金和改革支撑。首先,出台支持汽车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各级政府加快出台鼓励汽车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在方向、人才、技术、资金、培训方面提供支持。其次,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在汽车制造业创新的引领作用。借鉴全国其它大城市尤其是合肥模式,市区产业基金联动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并制定严格的投资责权利法律条例,禁止产业基金投资失败。第三,加快出台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中国汽车行业要领先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上半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是下半场,各省市加快制定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上中下游产业链发展、商业化运营和安全保障等内容条例,促进汽车智能化创新发展。第四,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支持国企央企在人才聘用、战略决策等方面的改革,可以采用高薪聘用所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紧急策略可以采取简单程序以快速反应市场需求。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2024GZZD16)阶段性成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