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考察归来 郎学红详细剖析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难题

发布日期:2024-08-02· 中国汽车报网 张冬梅 编辑:薛亚培
张冬梅 编辑:薛亚培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蒸蒸日上之时,欧美各大车企却似乎开始踩刹车。近日,保时捷宣布,将放弃此前设定的 2030 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 80% 的目标。无独有偶,奥迪也宣布将在未来几年扩展并升级混动产品线,同时在主要车型细分市场保留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双线布局。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剖析了欧洲车企上述举动背后,欧洲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市场化难题。

郎学红告诉记者,今年6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前往欧洲考察,与当地一些经销商集团及协会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而从行业组织及经销商的反馈来看,现阶段欧洲新能源汽车销售还存在很多问题。

她具体解释道,一方面是产品,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售价偏高,且消费者担心电池寿命、续航等,而充电设施建设也不完善,充电时间较长,影响到正常的使用。这就使得不少消费者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有顾虑。

另一方面是销售,消费者对于传统燃油车比较熟悉,到店后通常只需要试驾、价格谈判等就可以敲定购买,销售人员只需要起到服务的作用,但对于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需要具备非常全面的知识,需要了解新能源汽车驾驶方式,如何充电,还有如何使用包括智能化功能在内的各种功能等。“相较燃油车,销售人员需要花费超过40%甚至一倍以上的时间,来销售新能源汽车,最后还未必能卖出去。这样一来,他们就缺乏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郎学红表示。

另外,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地区电价大幅上涨,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环节的成本较燃油车并没有明显优势,且购买成本高,再考虑到二手车残值,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相较燃油车并不明显。

补贴退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郎学红指出,去年,车企在欧洲地区遭遇了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滑坡。例如,去年年底,德国突然提前终止电动汽车补贴,法国则将多款电动车型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

这一系列因素,使得欧洲车企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出现下滑。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以德国为例,今年上半年,德国乘用车市场实现了5.4%的增长,达到147万辆,但其中,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滑9%,为27.37万辆,市占率也由去年同期的近25%下滑至18.6%。

“据当地经销商介绍,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用户在税收等方面还可以得到一些补贴或扶持,这使得与私人用户相比,企业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更高。因此,经销商销售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针对车队用户,针对个人用户的销售难度是非常高的。”郎学红指出,“在支持新能源汽车方面,各国财政压力较大,而车价居高不下、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等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限于这些条件,他们也不太可能在短期追求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不过,从环保低碳的角度来讲,郎学红强调,无论是欧盟还是当地企业,都把降低碳排放作为一个重要方向,不止是主机厂,经销商也有降低碳排放的理念,例如,很多经销商的展厅、维修车间屋顶及充电设施上方都铺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展厅内部不使用涂料,而是使用水泥,从而降低碳足迹。

“欧洲在各方面的减碳意识更强。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未来减碳的目标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在现阶段,他们缺乏足够的财力去更大力度地支持在购买端的补贴,和在使用端的充电设施建设。而这两点,一个涉及到车辆价格,一个涉及到使用便捷性,都会制约购买者。尤其是运营车辆,充电需要占用大量时间,用户就很难选择新能源汽车。这些可能是五年前或者更早时候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包括电池性能、充电时间、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而欧洲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基础设施、与燃油车的价格差等基本上相当于中国五、六年前,也就是2018年、2019年时的情况。” 郎学红表示。

郎学红还指出,欧洲经销商非常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等产品情况,部分经销商已经拿到了比亚迪、长城等一些中国车企的授权,尝试销售中国新能源汽车。

编辑:薛亚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