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超充、绿氢……探访中原大地的绿色轨迹

发布日期:2024-05-07· 中国汽车报网 齐萌 编辑:齐萌
齐萌 编辑:齐萌


尽管四月盛花期已过,但此刻的中原大地依然充满生机,绿意盎然。正如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意,绿色发展也正在成为河南转型的新方向。

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大省,河南一直面临着经济发展压力大、碳排放总量大、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低、与先进地区发展差距大的问题,客观约束要求河南发展必须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必须走技术驱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中国汽车报记者跟随华为绿色派·绿色中原行活动,深入探访许昌和洛阳两地在新能源、人工智能以及光伏技术推广方面的最新进展。

光、储、充、检一体充电站示范推动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相关产业链也将得到蓬勃发展。然而,目前,充电不方便、里程焦虑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重要原因,充电运营商也面临充电设备质量差、寿命短、演进难、盈利难等困境。

要想让电动车用户充得上、充得快、充得好,必须依靠技术创新。随着大功率、高压快充技术的逐渐成熟,整个电动产业的发展路线正在改变,而记者此次探访的许昌保利堂悦光储充检智慧充电站就是这种技术进步的典型代表。

据了解,保利堂悦光储充检智慧充电站由许昌市投资集团建设、运营。是全市第一座上线运营的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光、储、充、检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超级充电站配备了48kWp光伏发电装置,215kwh液冷储能装置和16台充放电终端。该充电站采用华为的全液冷超充技术,充电主机最大功率可达到720kW,超充端最大功率600kW,带来“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的体验。

据许昌市投资集团新能源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有一百四五十款车型能够适配华为全液冷超充桩,同时,华为全液冷超充终端接口遵循国标GB/T27930-2015要求,提供200-1000V电压,额定480A的输出电流,向下兼容,最快接近“一秒一公里”的超充能力。

在充电站内,记者看到充电车棚顶上铺满了光伏板,据介绍,该充电站平均每日产生200度“绿电”就地消纳。

一直以来,电动汽车充电站还面临土地资源不足或电网接入的问题。而“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有限的土地及电力容量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还能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电负荷基本平衡。在用电低谷,光储充放一体站可给自身或电动汽车充电,在用电高峰,电网供电不足时,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可给电网供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另外,通过储能,充电设企业可以在电价较低的谷期利用储能设备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电价高峰期放电,减少电网高价电能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峰谷电价套利。

据了解,保利堂悦光储充检智慧充电站自2024年1月12日试运营以来,月均充电量1.4万度,服务充电车辆1300余次,光伏储能装置累计充放电电量9兆瓦时(1兆瓦=1000千瓦),实现碳减排8.9吨,节约标准煤2.7吨,体现了其接纳能力强、功率利用率高等特点,结合现有技术进行多种能源互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光伏绿电支撑人工智能发展

无处不在的算力,正在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此次走访的第二站,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河南首家,也是全国继深圳和武汉后第三家建成并投用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是中原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大算力基础设施,也是中国算力网的重要节点之一。

据介绍,2021年,许昌市人民政府与华为签订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原地区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基于客户需求,华为提出了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集结构系统、供配电系统、暖通系统、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综合布线等子系统于一体,具有快速部署、安全可靠、高密高效、智能管理等特点。

历经100个日出日落完成建设的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平台,不仅树立了河南省新型数据中心建设的新标杆,更将提供公益属性的普惠算力,逐步改变河南人工智能产业薄弱的局面,培育中部地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生态,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面对算力发展带来的电力消费迅猛增长势头,利用量大、快速增长的绿色电力支撑算力发展,成为重要且关键的举措。

为此,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成光伏发电项目,电站总容量为843kW,于 2022年并网发电。

在这个项目中,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使用华为 SUN2000-110KTL-M0逆变器,华为 LUNA2000-200kWh-2H0 储能。项目投运后年发电量约 81 万 kWh,有效降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用电成本,增加绿电使用比例。

同时,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中同时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聚焦新能源行业光伏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化延伸,电站实现了组件级别的数据可视化及远端控制,提升运营整体效率50%,降低故障运维损失,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绿氢+绿电 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提到绿色发展,就不得不提到氢能,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是一种纯正的绿色新能源,也是我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中原行的第三站,记者来到华久氢能源(河南)有限公司,了解其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的积极探索。

位于洛阳市孟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华久氢能源氢能一体化项目,占地82亩,依托洛阳炼化公司的氢气资源,通过提纯和加压,向市场供应清洁能源。

据华久氢能源(河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国介绍,项目一期工程4000吨/年高压氢装置已于2021年12月建成,并已进入生产运营阶段。公司主营高纯氢(纯度达99.999%以上)和普氢,拥有20MPa高压氢充装能力,充装速度快,能够同时满足8台长管拖车充装出厂需求。

华久氢能源氢能一体化项目的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核心单元生产中使用的高性能吸附剂更换频率为15年/次(由厂家回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实现了绿色低碳环保。这不仅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和创新发展理念,也是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举措。

同时,项目二期建设包括综合能源站项目、200标立/小时屋顶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项目以及沁洛氢气管线项目。其中,综合能源站已建成开业运行。这座投资约5000万元,占地近18亩的能源站,拥有加氢2吨/天、液化天然气(LNG)加注10吨/天;加汽柴油50吨/天;充电桩8桩20枪(均为快充)的能力,是河南省首座集加氢、加油、加气、充电、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示范站。

华久氢能源(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伟对记者表示,目前这座能源站在为20辆氢能源渣土车提供氢能加注,渣土车使用氢气作为燃料,整体成本能够做到与柴油成本相当,同时做到绿色环保。这座综合能源站的运营,不仅能够引领和带动周边氢能产业的发展,提升孟津区在洛阳市乃至河南省氢能产业的地位,也对推动我国绿色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项目的光伏电站在2022年10月已建成投用,日均发电量达3000度。项目选用了华为逆变器20台),光伏电站的工作状态时,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直流电),经直流电缆进入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经交流电缆将电力输送至并网柜,通过并网柜接入厂区低压配电室380V侧母线实现并网。

华久氢能源氢能一体化项目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氢能为基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供应,氢能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带动本地社会经济、运输、服务等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及奠定洛阳市氢能制造基地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我国氢能发展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