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海微电子曾豪:“技术领先才能构筑产品竞争力”|专访

发布日期:2024-03-22· 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薛亚培
赵建国 编辑:薛亚培

走过了前几年“缺芯”的艰难,汽车芯片的行业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国产芯片产业怎样破解“盈利难”,如何适应汽车智能化发展,是如今汽车芯片产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芯片产品要盈利,首先要有技术领先的能力,才能构筑产品竞争力。”近日,极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豪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期间接受《中国汽车报》等媒体专访,就行业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01 如何破解“盈利难”

包括极海微电子在内的国产汽车芯片行业有哪些优势?

曾豪认为,一是不仅产品设计本身性能上是符合车规级要求的产品,而且在部分安全、可靠性参数上甚至比国外厂商更严苛,上车实际应用的效果较好;二是产品产业化落地速度较快。其中,到现在为止,极海微电子汽车MCU芯片年出货量超过800万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上车应用经验;三是芯片仍然是相对传统的行业,回归到车规级芯片产品本身,其核心仍是安全可靠的质量。

近年来,盈利难成为汽车芯片行业痛点之一。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开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108家芯片设计类公司盈利者有66家,亏损率达到38.9%。因此,面对芯片行业资本投资降温的现状,企业如何盈利仍是个现实问题。

“极海微电子目前的盈利状况良好,企业有较为充足的资金发展新兴业务。”曾豪表示,今年是极海微电子成立20周年,这也意味着极海微电子在汽车芯片领域具备了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目前,极海微电子主要在汽车通用MCU、传感器及超声波雷达控制芯片、驱动控制IC等技术领域有布局。他强调,汽车芯片应用必须与终端、系统深入结合。

目前,国产汽车芯片行业的堵点,是不具备规模化。对此,曾豪认为,随着技术积累,以及国内汽车系统厂商对国产芯片的逐步认可,国产汽车芯片产业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盈利状况也将有所改善。

02 适应智能化是大趋势

汽车智能化已成发展趋势,这也体现在对高端芯片的需求上。

曾豪谈到,在这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而且,汽车智能化使用的芯片种类分布较广,其中有计算单元芯片、AI芯片、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芯片、MCU芯片等,而极海微电子产品布局与智能驾驶密切相关,自动泊车芯片是代表之一。

他认为,从汽车芯片技术参数配置看,汽车系统技术含量正不断提升;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各路企业不断涌入也是事实;从汽车技术发展看,智能化是其底层逻辑,技术迭代必然会带来成本的提高。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布局,都要围绕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迭代。从而通过对企业的技术、管理等方面持续优化,降低成本,从容应变。

谈到汽车行业的市场价格战,曾豪表示,这对消费者是好事,也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表现。

“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许多行业发展中都有优胜劣汰。”在曾豪看来,国外汽车芯片行业发展也一直都存在“强者恒强”的特点。

03 期待国产芯片业的“春天”

曾豪认为,如今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来自于国家层面的前瞻布局,有政策指导,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铺垫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是行业无数人辛勤耕耘的结果。总之,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是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近来,中国电动汽车在国外个别地区受到一些限制,这也反映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优势突出。

曾豪表示,从汽车芯片产业看,行业对国内外汽车芯片厂家持开放态度。从国外芯片企业看,一些企业有数十年的产业基础,也有试错的基础,与国内企业相比具有较多的经验优势。

“希望国内企业能给国产汽车芯片提供应用机会,来逐渐培育自主芯片产业。”曾豪表示,国产汽车芯片也要抓住机会,从芯片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与汽车系统供应商做好融合,与系统供应商一起参与汽车智能化,其实这也是汽车芯片产业的弯道超车机会。

“关键是要有锻炼成长的机会。”他强调,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像华为、理想、小鹏等汽车智能化领域的优秀企业,汽车芯片也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企业。“希望极海微电子能成为这样的优秀企业之一。”他表示。

曾豪提出,芯片行业是一个长生命周期的赛道,从国内到国外都不是特别受资本市场热捧的赛道,但是近几年受到“缺芯”影响吸引了关注。从芯片产业成长周期看,它也有高峰与波谷。或许经过波谷之后,就应该逐步向上“反弹”了。“希望国产汽车芯片产业的春天早日到来。”曾豪坦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