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芯元智龚惠民:以差异化赢得市场竞争|专访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重点工作中明确指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此外还提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可见,发展智能网联汽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而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任何一项核心技术和产品,都至关重要,特别是“缺芯少魂”,亟需补上短板。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期间,爱芯元智车载事业部总裁龚惠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市场正处于爬坡阶段,总体市场份额在增长,只要企业能够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做出有差异化的产品,都能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做有用户价值的产品
据了解,爱芯元智成立于2019年5月,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感知与边缘计算芯片,服务智慧城市、智能驾驶、机器人以及AR/VR等巨大的边缘和端侧设备市场。
目前,爱芯元智首款车规级芯片M55H已经于2023年6月上车量产并实现规模出货,M76H芯片也完成了车规级认证并进入量产阶段,引领全时智能驾驶新体验。
在龚惠民看来,M55H之所以能够实现量产上车,在于产品的定位精准。这款芯片主要面向ADAS一体机产品。一体机产品装在前车窗上,必须保证NPU处理的效能,能够很好地处理前视摄像头的图像,还要有足够出色的功耗表现。
此外,芯片需要有很好的图像处理能力,因为在行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比较极端的场景,比如夜晚场景,比如进出隧道场景,需要图像处理技术在暗光、高对比度等等一系列的复杂场景下都能够很好地应对,而M55H在产品定位和产品研发中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使得总体产品的性能足够强大。
“这些技术优势最后变成价值传导给客户,客户能够利用我们的这些技术优势做出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产品很快得到客户认可的原因。”龚惠民总结。
自研核心IP的重要性
据了解,M55H之所以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得益于较高的性价比。在车企目前降本增效的压力下,降低成本是大趋势。这种情况下,作为供应商,需要思考如何保证利润以实现长期发展。
在龚惠民看来,成本价格是一个非常具象化的表现,实际上背后会牵扯到多方面因素,如何确保在同样价格下有更好的竞争力,在同样竞争力下有更低的成本?现在很多芯片设计企业通过购买外国IP做集成来做芯片交付,但是爱芯元智在NPU、影像、CV处理上整体的IP都是自己做。整个图像通路,包括AI处理都是自主设计,自主迭代。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
此外,出货量的大小非常重要。龚惠民表示:“爱芯元智在供应链上有非常强的议价能力,每年芯片出货量有大几千万颗,这跟一家企业只有十万、二十万颗的出货量,在供应链议价能力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这能帮助我们做到好的成本控制。”
通过差异化赢得竞争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的市场竞争,正在变得日趋激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目前,国产芯片虽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但实际上最主流的芯片提供方、最大出货量的还是海外企业。
龚惠民认为,这两年国内有很多企业陆陆续续进入到座舱/智驾的竞争当中来。相对于座舱来说,智驾更是在一个爬坡、在市场扩大的阶段,总体市场份额在增长。“在这个增长的市场里,只要企业能够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做出有差异化的产品,就能够赢得一席之地,远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阶段,关键是大家保持良性竞争、相互学习,共同去面对这个市场。”
谈及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龚惠民表示,所有车企都很卷,这种卷会传导下来,从整车厂传导给Tier1,Tier1传导到芯片厂商。这种情况下,大家更应该要考虑怎么做自己的产品,产品到底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个价值是独有的还是大家都有的,只有产生了独特价值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一些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