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车载沈劭劼:智驾方案的关键是技术成熟度和功能实用性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进程加速,智能驾驶成为车辆标配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在智能驾驶落地过程中,成本成为众多车企及智驾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3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也向《中国汽车报》介绍了大疆车载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思考。
推出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大疆车载主张‘积极拥抱高级智能驾驶标配时代’,并于近日更新了我们的智能驾驶平台产品‘成行平台’,在已经量产的‘7V+32TOPS’基础版配置上,推出了‘7V+100TOPS’及‘10V+100TOPS’两个配置,可以实现‘无高精地图依赖、无激光雷达依赖’的城市领航以及其他所有L2+智能驾驶功能。”沈劭劼在当日演讲中开宗明义地介绍道。
据介绍, 所谓“7V”是前视一对800万像素的惯导双目,再加上后视300万像素的单目,加上4个300万像素的环视,总共7个相机;“32TOPS”是基于Ti的TDA4-VH的32TOPS机器学习相关的算力,也是TDA4-VH的全球首发。在沈劭劼看来,这样的配置十分干净优美,“7个相机加上中等算力的域控,如果要配置毫米波雷达可以配置0个或1个,超声波雷达可配可不配,整个系统不依赖于高精度地图。”沈劭劼欣慰表示,“而且我们成功做到了不分动力,可油可电,即使在油车各种执行器限制上,系统也能有比较不错的性能。”
其中7V+100TOPS配置,整个系统的硬件成本大约为7000元,有望让15万元级别的乘用车都拥有全国都能开的城市领航功能,大大加速了高阶智能驾驶的全面标配。而这三款配置产品今年均有新款量产落地,为大疆车载“成行平台”全面覆盖市面主流的售价为8万~25万元的多种动力车型提供支撑,满足最广大主流车型消费用户对高阶智能驾驶日益增长的功能体验需求。
“我们非常乐意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些相关技术的落地可以说是在业界也是比较少有的。”沈劭劼分享道,有人认为大疆车载是纯视觉派,但其实大疆车载底色仍是一个偏向机器人的科技公司,在智能驾驶方面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路线,无论是毫米波雷达还是激光雷达,大疆车载全都不抗拒。
另一方面,大疆车载的企业使命,是为所有人,提供安全、轻松的出行体验,在这里面,“所有人”值得强调。中国汽车市场包罗万象,各种车型五花八门,有豪华车也有经济型适用车,大疆车载希望技术能够惠及“所有人”,实现真正的“科技平权”,而打造极致性价比的技术方案便是大疆车载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更稳健的智驾路线
沈劭劼在采访中透露,目前大疆车载已经与五菱云朵以及比亚迪多款车型达成深度合作,而在与多个OEM合作过程中,大疆车载也有着自己的思考。“我们秉承的理念是,如何让车企以尽量低的代价,获得想要的智能驾驶产品,这里的代价既包含BOM,也包括模式开发。”他说道,大疆车载与车企的合作十分灵活,既有将传感器、域控、软件等一起打包的全栈式交付,也有双目+域控,集成额外传感器的半全栈式交付,当然也有仅将软件写入第三方域控产品,实现功能落地的合作式交付。
在沈劭劼看来,整个智驾行业都面临四座大山:芯片算力、传感器、软件算法能力以及数据闭环能力,只有跨过这四座大山才能做好智能驾驶。但其实每家公司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些企业擅长传感器及软件系统集成,有些企业可能擅长数据环节,有些企业擅长芯片和算法,四个象限都很强的全能选手比较少,大家能做的都是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发挥。
“我们自己也经常会想这个问题,我们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尽量瞄向擅长的领域,规避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这也是为什么大疆车载始终向传感器的方向坚定不移前进,而没有涉及芯片等其他领域的原因,正是出于自身定位以及手头资源所做出的决定。”他说。
正如沈劭劼所言,大疆车载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及优势,因此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发展大疆车载从不盲目跟风,而是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如最近在智驾领域正火热的端到端大模型,沈劭劼就表示,智驾方案首要达成任务的关键还是技术成熟度和功能实用性,大疆车载的基因并不是大模型基因,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但大疆车载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擅长的资源利用好。先进技术路线在落地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智驾这一涉及用户安全的重要技术,还是应当走得更稳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