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华晨宝马里达工厂厂长张涛:希望通过大数据实现零浪费和零缺陷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如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国政协委员、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里达工厂厂长张涛接受了《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
以下为发言实录,略有删减。
《中国汽车报》:您如何看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张涛:我觉得整个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务实。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个人认为,新质生产力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我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第一是数字化,第二是绿色可持续发展,我认为这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两个内容。
数字化方面,我国大力提倡的数字经济可以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但仍存在数据流通及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要从顶层设计建立数据基础制度的体系,来推进数字化转型,这对各行各业都非常有好处。
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想达到“双碳”目标,必须尽全力想办法。比如说绿电,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光伏板等,华晨宝马还在尝试地热能,中国很多地区的地热能非常丰富,借此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要培养大批各类新型人才,尤其在数字化方面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参考国内外先进技术,同时推进一些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从而为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汽车报》:今年两会,您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围绕数字化转型,您在调研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张涛:华晨宝马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我在调研中发现,各行各业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有效应用的非常少。我觉得,如果大数据存储仅仅是为了展示,没有充分利用,那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过去经常讲七种浪费,到了今天,我愿意再加两种浪费,其中之一就是大数据的浪费。
当前,我国数据产业体系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各行各业产生了很多数据,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目前数据流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不足。比如企业数据、行业数据和政务数据跨界流通壁垒重重,导致数据作为资产的潜力与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当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新能力不足,信心不足,“不想转”、“不敢转”,也“不会转”。
第三个问题,数字化人才缺乏,不管是高端人才,还是中端人才,缺口都很大。
《中国汽车报》:针对上述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张涛:针对我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认为要加快构建一个数据基础制度的体系,首先就得从国家层面,在顶层设计上,通过法律、标准、技术等多方面的保障,加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行业数据的跨界融合,这样我们就能够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第二,我们也要建立一个数据要素的交易生态体系,这样就会使很多数据能够有效地通过市场行为来流通。
第三,面对一些企业“不会转”、“不想转”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国家层面,由政府树立一些标杆企业,起到模范示范作用。然后,对一些中小企业予以帮助。比如说,帮助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一个服务平台,先用上,再往下发展。
第四,关于人才缺乏,我觉得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比如说,各个高校设置一些数字化相关的专业。同时,也鼓励高校进行动态的专业设置,与其他专业融合,从而加强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的人才培养。
这样,从顶层设计、交易市场,到标杆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再加上充足的人才,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体系。
《中国汽车报》:华晨宝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创新和尝试?
张涛:华晨宝马里达工厂在汽车行业第一次使用了元宇宙的概念。在工厂布局、建筑设计、生产线布局及设备安装之前,已经在虚拟引擎上,也就是3D引擎上模拟出了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情况,并在虚拟世界运行上千次,完善了设计方案。在厂房刚刚启动建设时,经常是,屏幕左边是虚拟厂房,右边是真实厂房建设情况。安装设备前,工程师们先在虚拟世界进行成千上万次模拟,避免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缩短了时间。借此,从整个厂房建设、生产设备调试完成,再到投入生产,大概节省了半年的时间。
第二,在工厂建设的同时,里达工厂也建立了先进的大数据平台,IT架构做得非常好。车身和涂装车间的自动化率已经达到95%,这就意味着有大量数据产生。我们已经充分利用这些大数据,打造了“Smart Maintance”智能维修平台、“Smart Energy”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
第三,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有经验可供借鉴。公司鼓励每个在岗员工通过一个名为“数据先锋”的学习平台,学习SQL 、Python等编程语言,考试合格后可使用相应数据资产优化工作流程。目前公司有2000多人通过“数据先锋”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
《中国汽车报》: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华晨宝马以后还有哪些要进一步深化的地方?
张涛:我们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数字化转型平台建立得非常好,也意识到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产,同时突出了人才的培养,但我们还在考虑深度学习。我们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能实现真正的零缺陷?零缺陷的标准是每百万里有3.4个次品,借助大数据分析,机器自我学习模拟失效模式,从而是可以真正实现零浪费和零缺陷。
《中国汽车报》:除了生产环节,整车全生命周期的其他环节是否也在推进数字化转型?
张涛:是的,除了生产外,销售、市场、售后、物流等都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以物流为例,每天会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进入工厂,那么什么时候到达?我们也有一个大数据模型。物料系统和运输GPS相连,实现跨界数据互通。
生产订单和物流订单下发后,什么时候零部件到达工厂,物流同事可以掌握实时信息。有些零部件来自海外,运输可能会遇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绕路,物流同事会得到实时信息。在物流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所有零部件通过什么方式运输,目前在哪个位置,预测哪天能到,如果不能到有哪些紧急措施,同时怎样增加库存。可以说,不仅仅是生产、物流,我们的销售、流通环节,包括供应商,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数字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