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建议:推动飞行汽车应用,探索限定场景无人驾驶法规

发布日期:2024-03-04· 中国汽车报 张奕雯 编辑:薛亚培
张奕雯 编辑:薛亚培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带来了《关于推动飞行汽车应用,助力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关于探索限定场景无人驾驶法规,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建议》两份建议,聚焦飞行汽车产业发展、限定场景无人驾驶政策法规、车网融合互动等热点话题。

加快顶层设计 推动飞行汽车规模化应用

何小鹏指出,飞行汽车作为先进智能的交通工具,正成为中美日欧等国家争相涌入的热点科创领域,进入井喷式发展期。目前,我国在飞行汽车领域已布局多家头部企业,在陆空两栖飞行汽车领域更是走在世界前列。

由于飞行汽车融合了汽车、航空两大工业体系,其产品认证、运营管理和运行安全是全新的课题。何小鹏认为,当下飞行汽车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从鼓励创新的角度,在法规上大胆前瞻,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加速促进飞行汽车的应用落地。

对此,何小鹏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加快开展飞行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在产品管理、产品认证、标准体系设计等方面做好前瞻性顶层规划,明确飞行汽车认证顶层规划,加大审定资源投入,形成可分阶段实施的产品审定路径。具体而言,要搭建飞行汽车技术标准框架;推进适航审定工作标准化;增加适航审定人员和资源投入,并建立工作交流与协调机制;出台临时性认证监管框架。针对陆空两栖等创新构型的飞行汽车,建议在适航取证、车型公告认证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是围绕飞行汽车规模化应用,建设完善相关运行体系,从驾驶员资质、空域、运行管理等多方面支持产品规模化应用。建议建立飞行汽车驾驶资质认证及培训体系,加速低空空域开放,并建议统一的监管指挥平台及低空空域管理体系。

三是参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发展经验,制定针对飞行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并出台配套落地的实施方案,推进飞行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建议开展有关支持飞行汽车产业发展的专项研究;加强土地保障,统筹建设飞行汽车产业园、公共试飞基地、公共起降点等产业配套;开展应用探索,在政府主导、企业协同下,设立飞行汽车运营示范区,并组建飞行汽车行业机构;加强商业化支持,在产品商业化前期,统筹一揽子财政与金融工具,支持飞行汽车推广应用。

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赋能车网融合

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何小鹏指出,目前充电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私桩渗透率低,公共需求强烈且与电力尖峰时段重叠,用户痛点明显;波谷时段公共充电设备大量闲置,利用率低。同时,无序充电行为及超快充技术突破式发展,对电网稳定带来进一步挑战。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具备移动式储能属性,可作为大规模、分布式灵活资源与电动互动,为电网实时平衡及安全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则为车网互动打开一条新思路。夜间无人驾驶具有道路交通参与者少、安全性高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激活夜间充电场景,有效解决谷时电力负荷不足和充电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的问题。何小鹏认为,在限定条件下,通过低速无人驾驶赋能充电场景,能够将充电从主动行为转变为自动化漫游式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夜间电力富余、低成本优势,可将用电负荷迁移至夜间低谷期。

对此,何小鹏建议,探索限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的政策法规,开展限定场景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试点应用。

具体来看,包括开展限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的法规验证与探索;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和城市,选取道路交通条件较好的主干道附近的公共充电站,在一定半径覆盖范围内试点开放夜间低速无人驾驶。从而探索车辆自动寻桩、自动泊车、自动充电(充电站管理人员辅助充电)、自动返程的全流程。

同时,推动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构建成熟商业模式,统一相关标准,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加速市场化推广。建议明确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并加速构建车网互动成熟商业模式;统筹搭建针对电动汽车的负荷聚合平台并明确交易政策及价格结算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另外,建议尽快制定出台车网互动各环节标准体系,实现产业链协同有序合作;并鼓励V2L(车对外放电)至V2G(车网互动)延展应用,充分挖掘车端、桩端存量技术能力,以更低成本实现小功率(36千瓦)大范围车网互动应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