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ECCE 2023开幕!万钢、李骏等指出汽车业当前迫切任务
2023年10月25日,第30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3)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今年恰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立60周年,回顾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伴随中国汽车产业走过的60年历程,展望新时期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本届年会的共同关注。
最近2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牵引的转型发展之路,产业技术创新持续深入,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重大创新成果接续涌现,支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伴随着汽车科技创新逐步进入无人区深水区,围绕如何跨界融合发展、如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引领新时期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成为产业界面临的重要议题。“科技引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今年年会的主题。
万钢:要发挥世界汽车大国的技术、市场、供应链优势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致辞中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汽车工业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在一代又一代汽车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中,逐步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实现了科技历史的跨越。我们培育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新优势,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不断向汽车强国目标大步迈进。
万钢总结,中国汽车产业存在几点优势:
一是汽车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混动专用高效发动机、先进变速器等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插电、增程系统的集成度、电气化和效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零碳内燃机、可再生合成燃料等前沿技术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传统汽车低碳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二是汽车电动化跻身国际前列。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高质量发展,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引领全球,在性能、成本、安全性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三是汽车智能化技术加速赋能。我们率先提出“车能路云一体化”发展方案,逐步获得全球汽车产业广泛共识。
万钢指出,回首这60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值得骄傲,但也要看到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在汽车产业尤其突出。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出国际化融合、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加速的发展态势,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加快调整,新型产业生态加速推进,汽车科技创新版图加速重构。中国要发挥世界汽车大国的技术、市场、供应链优势,为深化国际创新合作,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做出贡献。
李骏: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骏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在有关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汽车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突飞猛进,特别是在整车技术、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等领域成绩尤为突出,为产业转型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汽车科技正在进入深水区,前沿技术日新月异,颠覆性技术不断涌出,全球汽车科技竞争正在向基础前沿转移,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从源头和底层实现关键技术革新和跨越式发展,构筑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
对此,李骏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工作提出了几点期待:第一加强科技创新目标的研究,进一步发挥学会的行业组织平台作用;第二搭建科技创新支撑平台,进一步加强学会学术会议和技术期刊品牌建设作用,高质量服务于汽车前沿基础科技和学术交流,以及创新成果展示推广等;第三推动行业做好人才培养,持续强化学会人才工作建设,建立健全梯队化的汽车人才发展体系。
李骏表示,未来学会将持续发挥好作为行业组织、科技社团、学术机构的独特作用,牢牢牵住基础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牛鼻子,与汽车产业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道,为我国打造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实现汽车科技自强激励,加速建成汽车强国而做出更大的努力。
《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发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会士,商用车碳中和协同创新平台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开国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
据李开国介绍,在路线图的研究过程中,行业取得了四点共识。
首先,内燃机节能低碳仍是近中期重要的技术方向。未来20年内,传统能源内燃机依然是商用车的重要技术路线,效率提升与HEV技术应用是内燃机主要发展方向。
据预测,批产柴油机热效率将在2030年突破50%,未来最高可达到55%,天然气、甲醇内燃机热效率逐步趋向于柴油机水平;2025年后HEV技术开始普及,结合热效率提升,能耗在2030年实现25%~30%降幅,2040年达到35%以上的降幅。
其次,零碳燃料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挖掘内燃机的脱碳潜力。
国内外多家商用车及内燃机企业入局氢、氢氨等零碳内燃机赛道,加速推动行业零碳转型;零碳内燃机不仅是重卡短中期脱碳的技术路径之一,还有望长期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并存发展;但是,零碳内燃机实现规模化发展仍面临关键技术待攻克、TCO成本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第三,技术迭代升级是拓展BEV商用车应用场景的前提。
纯电动是商用车实现零碳转型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车引车短驳、城建渣土、市政环卫、城市物流、公交等公共领域及中短途场景,在续航里程、补能效率及电池寿命方面暂末达到中长途场景的运输需求;中长期来看,续航里程增加、补能效率提升、使用寿命延长是BEV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将助力其应用场景由中短途向中长途领域的拓展,渗透率也将不断提升。
第四,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提升和氢能供给协同是推进FCEV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目前,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以示范城市群的示范推广为主,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待提升,TCO成本高、氢能供给网络不完善等发展痛点;未来,通过发展大功率、长寿命电堆及高密度储氢系统,降低氢能产业链成本,完善绿氢供应网络是实现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途径。
李克强:全面加强车路云一体化的一致性设计,建立参考架构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已形成竞争态势,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推进产业体系由链式垂直型向跨界融合型演进。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建设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探索汽车、交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不过,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系统架构,协同机制也尚不明确。
为此,他提出,需要全面加强车路云一体化的一致性设计,建立参考架构,为车路云系统的规模化落地提供架构指导、设计工具和一致标准。系统架构的设计需要用统一的架构设计方法、架构设计语言、架构设计工具,实现多领域、多学科、不同角色间设计和开发多层次系统的高效协同,支撑中国汽车交通产业大型复杂系统研发能力提升。
李克强介绍,基于《ICV CPS参考架构》与《车路云一体化白皮书》,目前已完成《车路云一体化参考架构》。通过RFLPC的正向研发流程,建立了包含需求模型、功能架构、逻辑架构和信息-物理架构的模型化的车路云一体化参考架构。通过对架构在环验证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验证范式。力图构建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车路云一体化参考架构,真正意义上推动下一阶段车路云一体化大系统的大规模示范和产业化落地。
李克强称,未来,构建系统参考架构要提高系统架构一致性、满足系统可操作性、规范方法与流程、填补标准空白,推动大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赵福全:得生态者得“新汽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质变,从2013年到2023年,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提升,截止今年9月份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经达到50.7%,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60%,彻底改变被德系、日系、韩系挤压的旧格局。
新能源渗透率超预期增长,传统内燃机市场份额快速下滑,智能网联带来的汽车魅力属性广受追捧,种种叠加因素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从积累到爆发的过程。接下来,市场增量将逐渐放缓,趋于饱和的存量竞争时代快速到来。
赵福全指出,当前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企业战略布局决定的,在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认知、格局、胆识、坚持将是企业成功战略的四要素,要素间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其中认知是前提,格局是空间,胆识是必要,坚持是充分。在短线利益和长线投入的矛盾中,部分企业缺乏胆识,没有大胆投入,在观望中丧失了机会,有些企业则没有坚持投入,导致了如今竞争格局的变化。
当前的“新汽车”是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诞生的新物种,是进入生态文明阶段,拥有生命、可持续进化、具有颠覆性的新事物。赵福全强调,生态化发展是“新汽车”产业的最大特征,单一企业、产业无法应对本轮变革,专业化分工的协同创新是关键,传统的“研产供销服”模式也都将彻底改变,内+外“共创体系”将成为致胜法宝。企业要打造“共创体系”,持续应对产业变革挑战,建设新生态是未来汽车产业的战略制高点,得生态者得“新汽车”。
廉玉波: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层级、领域、深度正发生变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指出,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呈现出市场“优胜劣汰”加剧,需要车企多维度打造竞争优势;产品升级与消费升级相互作用,共同主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端化;NEV产品与技术同步突破与创新,凸显相较于燃油车优势等特征。未来,产品的卖点和消费者关注点从原来的动力、续航等关键技术转变为对个人体验的关注。
廉玉波认为这一趋势下,技术的创新仍是回答命题的关键答案。他指出,现阶段技术创新目标从整车工程实现向用户痛点与需求导向转变,从“能用”转向“好用”。在此之下,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节能、更高效,成为行业应当关注的领域。与此同时,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层级、领域、深度正在发生变化。
新时代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产品特性将被颠覆,呈现产品形态更多元、产品功能更丰富、产品性能更优异的特征;产品属性将由过去单一的“交通”属性,向“空间+能源+信息终端”三大属性延伸。这些对产品的开发标准提出更高要求,推动新材料新成型技术不断涌现,带动虚拟仿真测试等产品测试验证形式发生变革,并将共同带来汽车价值重心后移,商业模式向用户服务领域扩展。
张晓宇:汽车产品正在向“产品+服务+生态”转型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晓宇认为,在传统自主品牌、传统合资品牌、新势力、ICT企业等多方势力下,汽车产业极具对抗性。欧盟“双反”带来的市场波动、供应链韧性、地缘冲突等挑战也使得汽车产业极具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仍表现出了强劲发展势头。
“凡汽车强国一定是制造强国、经济强国,未来更是科技创新强国。”张晓宇认为,在新能源遥遥领先、智能化快速突破、技术群迎来新变革的当下,汽车产品正在向“产品+服务+生态”转型。因此,新能源汽车只是序章,数智新汽车才是真未来,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加强沟通、协调,实现共创、共赢。“未来十年,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品牌。”他说。
谈民强:携手加快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谈民强表示,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取得突出成绩,主要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行业高速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下,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国人对自主新能源产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此外,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改善续航里程、充电焦虑等问题。
二是技术创新重构新格局。产业要持续巩固在三电技术、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先发优势,持续保持开放合作,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三是激烈市场竞争遭遇新变局。当前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内卷极其激烈,对企业生存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只有具备强大平台化能力、快速产品迭代能力、极致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谈民强指出,自主品牌应当加强、巩固、夯实来之不易的市场地位,用技术创新、可靠性、质量和先发优势巩固中国品牌新能源市场份额,携手加快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高点。在智能化下半场,要充分利用产业协同资源,以开放的心态与外部企业跨界合作、相互赋能、携手发展。
在开幕式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立60周年卓越贡献人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荣誉会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等授予仪式同步举行,同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委员会”也正式宣告成立。
本届年会为期3天,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底盘系统,整车集成及性能,共性能力/共性技术四大板块展开60余场会议。同期的技术展览,展览面积超过1.2万平米方米,设立整车、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测试与仿真、共性汽车技术5大展区,展商囊括日产、博世、联合汽车电子、AMD、是德科技、恩艾仪器、罗德与施瓦茨等众多国际主流企业。同期,还将展开自动驾驶动态试乘体验、青少年科技节等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