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金弋波:发挥“小草房精神”,给全球汽车业带来东方惊喜
在中国汽车工业7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26岁的奇瑞经历了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时期,也经历了转型力度最大的变革时代,很荣幸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波澜壮阔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1997年3月18日,奇瑞在安徽芜湖一片荒滩上打下了第一根桩,在四面透风的小草房里开始了我们的创业之路,当时我们不仅缺少人才、技术和资金,甚至连基本的供应链都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奇瑞就是在芜湖这个地方“芜”中生有诞生出来的。
但是我们有造中国汽车的梦想,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更有不惧挑战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无限梦想的精神,后来被奇瑞人提炼为“小草房精神”,引领企业走过从无到有、规模扩张、战略转型的发展阶段,如今更是伴随着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大换道,推动奇瑞进入发展的第四阶段——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2022年,奇瑞在实现销量、营收、出口、新能源“四个历史首次”突破的基础上,今年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5月,奇瑞集团累计销售59.6万辆,同比增长61%,增速位居行业第二,累计实现营收1024亿元,首次实现了5个月内突破千亿的目标,同比增长了53.2%。
结合奇瑞26年的创新创业实践,我们认为自主品牌的崛起必须要基于牢固的底层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掌握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奇瑞一直有两句口号,叫做“再难不省研发,再忙不减培训”,努力打造技术奇瑞、国际奇瑞。
过去的20多年,奇瑞可能是中国车企当中“最寒酸”的,但我们走出了两个极端,在研发投入和招揽人才方面“挥金如土”,在办公条件等方面“锱铢必较”,至今我们也没有建像样的办公大楼。多年来,奇瑞平均每年将销售收入的7%左右用于研发投入,目前累计申请专利2.7万余件,2021年入选“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的第21位。由于中国汽车工业较国际汽车行业晚了70多年,自主品牌要想实现追赶甚至超越,就必须要坚持有目的的技术创新,构建核心技术的“护城河”,所以奇瑞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创业之初一直到现在,我们未雨绸缪,重点解决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从过去的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试验技术、平台技术,到现在的芯片、电芯、软件、OS、智慧座舱、云平台、算法等,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创新,致力于打造“两个工厂”,一个是汽车制造工厂,一个是技术创新工厂,两个工厂互相缠绕,产品按照我们的目标下线,新技术也要按照目标不断突破融合到产品当中,为产品提升竞争力。
为此,我们成立了50个研发技术委员会,12个制造技术委员会,并持续建设300+瑶光技术实验室。去年9月,我们发布了“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5年内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全面攻克平台架构、三电、智能驾驶、智云平台、生态伙伴等15项重大技术课题,充分掌握技术的主动权,构建面向新时代的技术创新链。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化,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汽车工业加快迈进电动智能化的下半场,我们认为中国汽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过程中,要坚持战略引领驱动,重点实现在新能源、智能化赛道方面的新突破。奇瑞很早就确立了多赛道、多维度的技术发展新路径,全方位发布了新能源时代的新战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品牌。
对于奇瑞来说,我们会继续坚持“理工男”精神,把技术做好、把产品做好、把客户服务好。用我们尹同跃董事长的话来说就是坚持“三心、三力、两声音”。“三心”就是好胜心,在技术上、服务上、产品造型上不断的超越进步;好奇心,对于新技术、软件、芯片、云技术等新事物,要学习它、掌握它、应用它;自信心,世界上最顶尖的品牌能做到的事情、能达到的高度,我们也能达到。
“三力”,即提高与客户、合作伙伴的沟通力,提高领导力、学习力。“两个声音”首先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我们要干什么,给后代留什么,给社会留什么,给同行留什么,中国自主品牌想干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听取用户的声音,用户想要什么,怎样为用户创造价值,满足需求。
我们相信,中国汽车工业的下一个70年必然将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实践,创造更多的精彩。奇瑞期待和伙伴们、兄弟企业们携手同行,共同为全球汽车用户创造智能时代的全新生活方式,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来自东方的惊喜。
责编:黄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