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两会 | 国家电网张强: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发布日期:2023-03-10· 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赵方婷
赵建国 编辑:赵方婷

今年全国两会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兴市供电分公司六级职员张强建议,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完善配套落地政策。

附:张强代表建议

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充电设施建设是支撑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但充电难、建桩难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快车道”,迈向规模化发展阶段。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保有量的增大,意味着对配套设施需求的增长。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几何级增长,必将带来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变革,亟需对优化充电模式、加强充电设施布局及早考虑。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为就近满足离散分布的充电需求,主要采取“居民小区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设施建设模式。现实中,居民小区慢充为主的充电方式与个人出行习惯一致、充电便捷,但建设成本较高。根据江苏数据测算,预计单桩对应小区物业专用配电改造投资1.5万元,现实中小区物业往往不愿承担此类改造费用,社会资本因回报率低,投资积极性也不高。若将充电设施全部移交电网企业建设,建设成本又难以足额分摊至充电桩使用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居民小区充电设施使用多在夜间时段,与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叠加,对电力保供形成了压力,且这种压力不断增强,这在用电大省、资源小省江苏体现得尤为鲜明。不仅如此,晚间发电主体为化石能源,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不足,小区夜间充电负荷难以助力新能源的消纳。

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方式能够即插即用,可以为城市应急充电、居民无固定车位补电以及高速公路续航提供便捷服务,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需持续完善。以江苏为例,目前平均1个充电桩需满足2台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2022年国庆期间,江苏58个高速充电站出现排队现象、占总数29%。表面上看,公共充电桩布局需要优化,配套电网供电保障能力需要提升,背后公共快充充电设施也有诸多技术难点有待突破,不同汽车品牌充电兼容性不足的问题有待解决。

现行充电模式的困境,是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面临的共性问题。“居民小区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模式存在问题将在未来被进一步放大,可能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及早谋划应对。

因此,建议: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出台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优先发展“企事业单位有序充电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模式。

新模式具有设施利用率高,统一管理带来容量大、裕度高、改造成本小,充电行为集中在日间可消纳更多“绿色电”等优点。构建新模式,需要在技术标准和平台构建上下功夫。

工信部应规范充电设施技术标准,一方面加快充电技术升级,组织开展车网互动关键技术试点应用,打造建设大功率充电、光储充放等示范工程,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高效互动模式;另一方面出台充电行业标准,破除技术和平台壁垒,形成推动产业发展合力。

国家发改委应支持充电服务车联平台建设,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电网企业为支撑的统一智能充电服务车联平台,通过充电电价政策优化、分析利用各类充电设施和新能源企业大数据,更加科学地引导充电行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