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两会 | 骆驼股份刘长来建议:规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发布日期:2023-03-08· 中国汽车报网 赵建国 编辑:赵方婷
赵建国 编辑:赵方婷

2023年全国两会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提出多项建议,希望尽快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

刘长来代表建议主要内部包括:

*规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并对于规范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优化调整汽车铅酸电池消费税政策。对消费税进行优化调整,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抓住新型储能赛道发展机遇,提升储能的可靠性和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储能产品与用户需求的更好匹配。

附:刘长来代表建议

1、规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保障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稳定供给是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除了资源进口外,退役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也是缓解资源供给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关键的核心组件,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增长迅猛,装机量从2016年的28.2GWh增长至2022年的294.6GWh,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国家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预测,2022年国内锂电池理论报废量27.7万吨,2025年将达到75.1万吨。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不规范,健全回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市场结构呈现“小、散、乱”特点,导致大量的退役动力电池以“价高者得”的形式流向了非正规回收渠道,从而加剧了正规企业产能不饱和运行、市场竞争乃至个别时候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造成动力电池回收不规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规范缺乏强制性规定。工信部牵头自2017年开始陆续出台了针对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一系列规范要求和管理办法,但规定多以规范、鼓励和建议为主,并未出台明确实施细则,缺乏强制性要求。二是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存在个别无序竞争情况,行业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动力电池的有效回收对我国新能源战略性资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提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强制性,有效地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

对此,刘长来建议:

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我国现有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已经具备处理全国废旧动力电池的能力,为避免动力电池行业重走铅蓄电池回收利用乱象的老路,应以规范企业作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主体,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基于国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出台强制性要求的细则,规范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实现废旧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对于规范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建议借鉴废钢铁行业的相关经验,将《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中50%增值税即征即退与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规范条件的企业挂钩,引导资源向规范企业集中,提高、钴、锂等战略性资源的有效回收,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健康发展。

2、优化调整铅酸电池消费税政策

包括传统燃油车在内一直使用的铅酸电池是目前市场份额最大、使用最广泛的电池产品之一。随着铅酸电池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铅酸电池已成为安全、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绿色产品,消费税征收的政策背景已发生深刻变化。

汽车铅酸电池、锂电池、钠电池等,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各种电池的技术路线和产品路径各不相同,但具体到产品应用的细分领域,每种产品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作为行业内全球领先的规范型铅酸电池制造与服务企业之一,骆驼股份的电池生产、制造以及废旧电池回收再生利用的过程,都采用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和装备,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积极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在回收和处理废旧铅酸电池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减碳。

建议对消费税进行优化调整,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3、抓住新型储能赛道发展机遇

对于动力电池及相关企业而言,新型储能赛道迎来发展机遇。技术是推动储能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化解储能行业面临的成本、寿命、安全等难点痛点的重要手段。技术和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能够更好地促进储能行业的商业化、规模化发展。

行业领跑者已经推出多项储能新技术,诸如采用大容量、长寿命电芯,新型拓扑结构,液冷热管理,智检系统,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以及加强消防安全配置,实施闭环退役和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等。这些有利于降低储能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全寿命周期成本。

骆驼股份基于储能市场的发展态势,找准细分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以轻资产运营的模式为主。当前骆驼股份在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以欧美中高端市场为主,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

建议提升储能的可靠性和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储能产品与用户需求的更好匹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