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欧阳明高:还有10年,新能源汽车革命基本成熟!
“到目前为止还是动力电动化时代,也就是1.0时代,是新能源汽车的初级阶段。只有三场变革全部完成,才算是新能源汽车革命真正成功。”2月25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专家媒体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作出如上判断。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历经三场技术变革:一是动力电动化,二是整车智能化,三是能源低碳化。会上,欧阳明高以新能源汽车革命的演进过程为主线,对当下汽车业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及趋势展开解析。
电动化对汽车产业的四个影响
欧阳明高认为,动力电动化对汽车产业及市场带来的影响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汽车技术从电动化发展期转向爆发期导致的市场结构性大变局。“大变局取胜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包括技术、市场和政策三个方面。产业和企业能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在厚积薄发后爆发的时点、市场的爆发时点和政策的着力点,三点在时间上重合。”欧阳明高说。
二是汽车市场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周期性大变局。他认为,内卷产生的底层原因就是产能大于需求,同时,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形成了零和博弈。
三是汽车信息传播从传统模式到自媒体信息大爆炸模式的时代性大变局。“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带来的注重用户体验、擅长信息传播的新特点给传统营销模式和客户关系模式产生巨大冲击,也间接冲击了产品模式和认知模式。”欧阳明高说,时代变了,只有认知升维,从低维度线性思维向高纬度非线性思维模式转变,才能具备战略定力。
四是汽车工业从渐进式演化到颠覆式变化的系统性大变局。他强调,从机械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将使汽车产业变化更加剧烈。虽然过去几年很剧烈,未来还会更剧烈。
2030年L4级智驾将在乘用车市场规模应用
对于即将发生的“整车智能化”变革,欧阳明高表示,这同样是源自技术、市场与政策三重叠加产生的爆发式效应。他特别提到,DeepSeek横空出世对汽车领域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汽车领域的“人工智能+”会全面爆发,将会贯穿到汽车设计、制造、销售、维保的汽车全产业链。
整车智能化将如何影响未来3~5年市场竞争?欧阳明高认为,这一阶段市场竞争会更加白热化,要做好准备进入兼并重组转折阶段和产业模式变革的预备阶段。而所谓产业模式变革就是从企业竞争到模式竞争。
他将现有产业模式归为七类:一是比亚迪模式,代表着全部自研、生态闭环的纵向一体化模式;二是以华为为代表的智能化平台模式,以品牌+软件形式存在,是所谓“灵魂”主导的智能生态模式;三是新势力互联网造车模式,如小米、蔚小理、零跑等,以共享充换电+互联网基因+整车智能形成生态闭环,但其内部格局正在产生剧烈变化;四是传统自主品牌造车模式,如奇瑞、吉利、长城等,采取燃油车+电动车、国内市场+国外市场的“双轮驱动”战略;五是国企自主+合资改革与转型发展模式,如上汽、广汽、北汽等;六是央企模式,他认为央企有资源优势也有政治优势,这也是一种独特模式;七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动化平台模式。欧阳明高说,宁德时代与华为有点像,一个是电动化平台,一个是智能化平台,前者的电池+换电的横向一体化模式刚提出,还待观察。
七种模式谁能胜出、如何胜出?欧阳明高说,制胜的关键是“学习”。一是从模仿学习到试错学习;二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把组织变成智能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修炼价值理念。“DeepSeek、大疆、宇树科技、《黑神话:悟空》、《哪吒2》成功都是技术理想主义的胜利。要更加坚持长期主义。当然长期和短期是辩证的,只有长期的积累才敢短期放出大招。”他说。
关于自动驾驶技术,他预计,2030年基于先进的端到端大模型,L4级全自动驾驶乘用车在中高级乘用车会规模商业化。
未来5~10年将实现能源低碳化变革
再放眼至未来5~10年,欧阳明高说,将实现能源低碳化变革。
“低碳化说的是能源,电动化说的是动力,智能化说的是整车,三者不一样。这是新能源汽车的3.0时代,也就是新能源智能电动车时代。”欧阳明高认为,如果说动力电动化的起点是2010年(确立纯电驱动战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展开,市场化启动);整车智能化的起点是2015年(特斯拉推出半自动驾驶Autopilot,一批造车新势力跟随特斯拉开始涌现);能源低碳化的起点则是2020年(“双碳”战略提出,新能源汽车能源载体开始以绿电绿氢为发展目标)。他强调,2025年1月电力全面市场化开始,这是一个重大改革,风电光伏自发自用开始成为主要场景,全国车网互动城市级示范开始实施。他预测,至2030年,在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超过50%的同时,全车身钙钛矿光伏薄膜、全固态动力电池开始规模量产,车网互动开始普及,由此将可能进入中国新能源革命的爆发期;至2035年,绿电将可能成为充电的主体电源,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可达60%~70%,成为主体。
“也就是说,还有10年,新能源汽车革命基本成熟。”欧阳明高表示,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的技术革命,今后10到30年,将形成5个10万亿元级的大产业。具体包括:新能源基础产业。包括光伏、风电、锂电池。目前产值大概3.5万亿元,未来10年有3倍左右的增长空间。现在锂电池年产量已超过10亿千瓦时,估计2030年可达30亿千瓦时左右。
智慧与零碳能源产业。包括交通的车-能-路-云一体化、电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的光-储-氢-热一体化、建筑的光-储-直-柔一体化(建筑里面也用电动车储能)等。
绿色氢能产业。预测2050~2060年,我国绿氢年需求总量1亿~1.7亿吨,仅此一项产值可达3万亿~5万亿元,全链条大约扩大3倍左右。
交通全面电动化。包括电动火车、电动船舶、电动飞行器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2035年国内外总销量有望接近3000万辆,保有量预计在2亿~3亿辆。欧阳明高强调,随着全固态电池量产,钙钛矿薄膜的应用,充电基础设施和车网互动智慧能源系统的普及,纯电动乘用车将重新回归主体地位,占新车销量的70%以上。
“能源低碳化变革非常重要。没有低碳化就没有真正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低碳化只有智能化,最终发展的结局就是汽车产业萎缩。”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