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2024年财报:面对波动 驭变谋远
2月20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率先发布2024年财报。
其中显示,2024年,集团息税前利润(EBIT)为136亿欧元;集团营业额为1456亿欧元。尽管受销量下滑、价格下调等因素影响,以上指标较去年相比都有所波动,但财报显示,基于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业务的现金转换率较高,集团工业业务自由现金流达到92亿欧元,表现出强劲的现金流能力,且2024年奔驰工业业务净流动资产达到314亿欧元,处在与2023年同一水平。
波动中仍显韧性
从各业务板块业绩看,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息税前利润和调整后的销售利润率均有所波动,其中乘用车波动幅度较大,轻型商用车则基本趋稳。
具体数据为,乘用车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87亿欧元,受到销量减少、净价降低和不利的车型组合等因素影响。2024年调整后销售利润率(RoS)为8.1%。轻型商务车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28亿欧元,调整后销售利润率为14.6%。
尽管受市场环境影响盈利状况有所波动,但奔驰对研发与创新的投入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奔驰坚信,只有“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为面对波动、应对波动夯实基础。具体来看,在乘用车领域,2024年奔驰研发支出87亿欧元,主要用于对未来平台和科技的投资——特别是对MB.OS的投资,而对固定资产(PP&E)的投资处在2023年相同水平。在轻型商用车领域,奔驰2024年研发支出10亿欧元,主要用于对未来更灵活的轻型商务车新平台的投资,包含纯电车型的VAN.EA平台和燃油车型的VAN.CA平台。
立下“狠”目标:乘用车业务销售利润率重回两位数
显然,向来是业界“盈利王”的奔驰,对波动下的现状“并不满意”。于是,奔驰立下了一个“狠”目标:乘用车业务销售利润率重回两位数。
坦白而言,在当下的市场形势实现这一目标,难度系数并不低。奔驰将以怎样的策略助力目标的达成?答案是全面提升运营效率、质量和灵活性。
据悉,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韧性,奔驰开始实施全面的企业运营表现提升计划。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释放直销渠道的增长潜力,将客户服务体验提升到新水平并强化营收质量。此外,将采取措施提高全球生产运营的效率和灵活性。奔驰计划在2027 年将生产成本降低10%。并将继续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应对材料成本问题,固定成本降低举措也将持续到2027年。
这轮企业运营提升计划涉及生产、销售、材料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在生产层面,奔驰将更广泛地应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奔驰能够在工厂之间规划生产不同车型,包括产量爬坡和设备更新,而降低对现实世界中的生产活动造成较大影响。按照计划,奔驰在美国或将新增一款核心豪华细分市场车型。在中国,长轴距GLE SUV将于2026年年中投产。
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奔驰的采购和工程研发团队正在与供应商开展对话,通过优化产品规格和零部件设计的方式降低材料成本,以确定可以通过标准化和技术改进来降低成本的部分。奔驰将与供应商密切合作解决材料成本问题,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成本结构改善。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负责财务控制及出行的董事会成员哈拉德•威廉表示:“为了应对更加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和更具挑战的市场,奔驰全面加强了运营提升举措。依靠强大的产品力和产品攻势,奔驰已经为校准运营平衡点、并在不久将来恢复到两位数盈利水平做好了充分准备。”
作为奔驰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中国市场的表现自然牵动奔驰全球业务的神经。在创新与成本可控制、运营提升等方面,中国的合资企业正为奔驰实现重回两位数盈利水平的目标,发挥着越来越多的正面作用。
也因此,奔驰计划与合作伙伴一起提升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运营效率。奔驰计划通过在本土供应链中实现零部件更深度的本土化来降低10%的材料成本,同时也计划降低可变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对经销商网络和本土生产的其他潜在调整也在评估中。
聚焦最具潜力细分市场
重点布局可盈利增长
业绩的提升,还依托于新一轮产品攻势。
这一轮产品攻势从2025年的全新CLA为开端,随后S级轿车将在2026年迎来全新改款升级,并推出全新纯电GLC SUV、全新纯电C级轿车,以及梅赛德斯-AMG品牌的数款纯电产品和高科技电气化内燃机产品。按照计划,到2027年将有密集且丰富的全新或焕新车型上市。
具体来看,全新CLA除了提供纯电车型,还将推出配备全新高科技4缸发动机的48V轻混车型,搭配电气化的8速双离合变速箱。全新纯电CLA运用了VISION EQXX概念车项目的科技成果,在续驶里程、能耗和充电功率方面树立全新标杆。在产品力全面提升的同时,新生代豪华细分市场的产品组合将由7款精简至4款。全新纯电GLC SUV和全新纯电C级轿车的推出将进一步完善梅赛德斯-奔驰在核心豪华细分市场的纯电阵容。全新纯电E级轿车也将随后推出。
奔驰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将继续遵循市场条件、相关基础设施及客户需求。随着陆续推出的电动化车型,奔驰的愿景是在2027年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份额超过30%。
与此同时,通过聚焦产品组合中最具潜力的细分市场,奔驰将继续致力于在提高纯电车型占比的同时保持利润率。奔驰计划扩大并捍卫高端豪华产品势能,并进一步发挥高端豪华品牌的潜力。据悉,梅赛德斯-AMG将在2026年起开启车型序列的重装焕新和战略性的产品组合升级,包括新一代高性能电气化V8车型和基于AMG.EA平台的电动性能车型。
也就是说,无论油电,奔驰要达到的目标是,纯电车型和高科技电气化内燃机车型都将突出各自的优势,在空间、优雅、便捷性或能效等方面毫不妥协。另外,得益于智能灵活的模块化,奔驰将提供信息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全集成技术堆栈、始终如一的客户体验、同级最优的宽裕空间和完美的车身比例,并严控成本和保持生产灵活性。
创新与研发持续加码
中国深度参与其中
持续的创新突破与研发投入,被奔驰视为从容应对波动,实现盈利目标的关键。
在不断加码的创新研发中,更多创新技术高效落地。随全新CLA推出的MB.OS架构,支持进阶的智能驾驶技术,包括能够适应复杂城市交通的“无图”L2++全场景高阶智驾。这一功能将率先部署在中国和美国的全新 CLA上;在法规允许后,也将在欧洲市场推出。目前,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正在提速,梅赛德斯-奔驰致力于到本年代末支持130公里/小时的车速。梅赛德斯-奔驰还是首个同时获准在北京开展L4级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的国际车企。从全新CLA开始,所有新款梅赛德斯-奔驰车型都将配备自研的、由AI赋能的梅赛德斯-奔驰MB.OS架构。MB.OS架构可扩展去适配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并为不同地区进行量身定制。例如,在欧美市场,导航将搭载谷歌地图;在中国将搭载高德地图;在韩国将使用TMAP地图。除此之外,还有包含多智能体AI应用的MBUX虚拟助理。借助最新的大语言模型并融入交互AI和行为 AI,MBUX虚拟助理将使人机交互更加主动和人性化。
在电动化核心技术研发层面,奔驰纯电车型的电驱系统将采用高度模块化的电力驱动单元和电池组,可针对所有细分市场进行扩展,包括成本效益出色的磷酸铁锂(LFP)电池,镍钴锰三元锂(NMC)电池和高性能圆柱电芯。
全新纯电CLA的动力电池与上一代电池相比,每千瓦时的成本降低了约30%。除了电池化学方面的进步外,梅赛德斯-奔驰还在努力提高能量密度和成本效率。尖晶石锰(LMO)和镍钴锰(NMC)混合物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将能量密度提高到镍钴锰三元锂电池的水平。新开发的、极具灵活性的EDU 2.0电驱单元将在所有细分市场中设有双轮和四轮驱动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奔驰正通过高度聚焦客户需求来调整其全球研发资源优先级。与梅赛德斯-奔驰技术堆栈相关的投资将继续进行,以守护和巩固在软、硬件方面的实力。MB.OS架构带来的垂直整合将使产品研发具有持续性和可迭代性,且更加重视软件开发。借助不同数字工具,梅赛德斯-奔驰能够在使用硬件和应用测试车队时实现更高的效率。
据悉,由于大规模的产品发布计划,相关研发投资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然后从2026年起放缓。有关全新CLA、纯电GLC SUV、纯电C级轿车和AMG.EA车型的主要投资活动将在2027年年底前完成,更多车型也会陆续推出。由于减少了驱动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在纯电车型和高科技内燃机车型之间采用了智能模块化技术,内燃机技术领域的投资将维持在比较有限的水平。全新CLA的4缸发动机由梅赛德斯-奔驰独立开发和设计,产业化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协作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发领域,中国研发网络在赋能奔驰提升产品智能化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复杂性和成本。为中国市场推出的产品将在本土进行研发,并搭载中国特有的应用程序和车机内容,包括专属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功能。作为全球产品攻势的一部分,未来将有7款专属车型在中国市场推出,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和驱动形式。
2025年,奔驰将迎来中国生产20周年和中国研发20周年,这也意味着站在20年的深厚积淀的基础上,从扩大国产车型产品阵容到深耕本土研发赋能全球创新到推进智能制造,充分利用中国创新生态和供应链,在“奔驰标准”的基础上,以“中国速度”进行创新,再到与中国顶尖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知名高校建立广泛合作,推进更多跨界创新,奔驰在华也将开启本土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