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伟: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大趋势洞察
12月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京举办媒体沟通会,正式宣布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将于2025年3月28日~3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论坛将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办会的模式,内容包括1场高层论坛、1场国际论坛、2场闭门会议、10场主题论坛,以及丰富多彩的同期活动与研究成果发布。
沟通会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主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从打造行业智库、建设交流平台、促进产业交流与服务、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四个维度介绍了百人会2024年主要工作和2025年工作规划。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徐尔曼介绍了百人会论坛(2025)的筹备情况和会议安排。
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以《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和探索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主题,从十个方面分享了对行业未来的洞察与研判,并与媒体就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交流。
在市场走势方面,张永伟判断,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中国整体汽车销售(含出口)大约为3200万辆,将保持3%增速。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出口)约为1650万辆,增速约30%,其中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预计超过55%。
在技术路线方面,明年插混、增程车型销量将呈现快速增长,在新能源市场中的占比将接近50%,预计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增量超过250万辆。
张永伟表示,新能源技术路线更多元化,是产业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意味着通过市场竞争,为不同技术找到了出路。插混、增程路线发挥了融合技术的优势,既解决了增量市场问题,也解决了不同技术的新定位问题,这符合中国市场的特点,也是解决争议最好的方案。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将进入快速爬坡期。预计2025年国内商用车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90万辆接近100万辆,增速达到80%,呈现井喷态势。其中,新能源重卡的渗透率会快速增长,保守估计销量将超过11万辆,渗透率突破20%。城市物流配送市场也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新能源汽车"新国际化发展"将扎根落地。张永伟认为,中国车企正面临新的国际化发展环境。过去是吸引全球汽车产业到中国来,是开放市场;下一步,中国车企要用先进的制造和先进产品服务全球市场。过去是由外向内,现在是由内向外。"新国际化发展"意思是,不能走老路,要用一个新的方式走好这条路。过去可能更多的是贸易,在中国制造的整车卖出去,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未来可能由贸易更多转向把生产放在市场所在地,既要有贸易,也要把投资放进去,只贸易叫"旧",加上投资叫"新"。过去希望单干,将来可能要利益协调了,通过合资、合作,变成共生的企业,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利益协调的新模式实现国际化。同时,要适应新的变化,要遵守当地的法规、标准。
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技术加速"上车"。张永伟强调,2025年,半固态或准固态电池量产提速,预计2027年、2028年小批量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将实现应用。真正大批量可能还是要跟锂电池一样,进入降本周期。
车企将加速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张永伟表示,对于车企来说,需要盘一盘过去的发展能不能持续,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或者关键靠什么来取胜。他强调,盲目拓展的模式不可持续。要有选择地去投入,而不是全面都自己从研发开始来做。别人做了90%的研发,你再加一部分自己的研发,这可能会成为常态。企业需要聚焦,由全面开花变成进一步定位聚焦,形成核心竞争力。明年或许有更多企业愿意进行"代工"方式生产,减少投资、盘活存量。
张永伟还提到,随着智能化走向深入,汽车产品将从全生命周期维度创造价值。由此,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单车赚钱将不再成为评价企业发展模式的唯一指标。需要创造更科学的产业与企业评价体系。
跨国公司将加速在中国的"新本土化"发展。张永伟说,过去是两头在外的本土化,即技术从外面导过来,供应链从外面导过来;新本土化则是要将两头在外"转出去"。因此,很多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在中国,为世界",将在中国研发的成果向全世界赋能。此外,中国汽车供应链将与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逐步结合起来,越来越多中国供应链企业将变成跨国企业全球供应链体系的组成部分。
智能化进入全面加速期。张永伟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阶智能技术快速进入中低价车型的市场,将进入10万—20万的主流市场区间;二是智能化市场由过去"有没有"到追求既"好玩又好用"的阶段,拥有智能化只是一个"基本分";三是2025年将是智能化全面覆盖的元年。2024年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是55.7%,2025年可能会接近65%,再过两年乘用车的基础智能化就普及了。
2025年是AI上车的关键之年。张永伟认为,人工智能对汽车行业带来了全面变革,这是产业发展巨大的机遇。在人工智能发展相对落后的时候,汽车这个巨大的场景也拯救了人工智能,汽车成为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场景,所以"汽车+人工智能"就是双赢,实现了最佳组合。另外,汽车从研、产、供、销、服务全流程都会全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但整车应用,零部件也会应用,比如智能大灯、智能座椅、智能的各种增量零部件,都会在汽车行业创造一些比较好的案例。在服务领域,智能汽车的研发会全面转向大模型时代。所以研、产、供、销、服,以及从整车零部件一直到后市场,每个环节都会由浅入深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汽车产业的聚合外溢效应加速。张永伟强调,智能汽车产业将越来越成为聚合型的智能产业。一是将汽车技术用到低空领域,即"飞上去",就是低空出行,低空出行最重要的就是高密度电池和智控技术,这些技术都要先从智能汽车领域实现,进一步应用到低空经济当中。所以很多车企看到了机会。二是将车"立起来",四条腿变成两条腿就是机器人,汽车变成了一个深度智能的智能体,可以用到生产和服务领域,就进入了机器人产业或者叫具身智能这个领域中。这几个产业是相通的。2025年智能汽车会加速发展,"飞上去、立起来"会形成聚合型的产业外溢,新质生产力也会加速在汽车行业落地放大。
张永伟强调,过去几年,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2025年将是巩固这一成就,强化基础建设的关键一年。智能化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动力,不仅会提升用户体验,还会反过来促进电动化的进步,形成双向驱动的良性循环。面对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他指出,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从"快不快"向"好不好"转变,如此才能推进汽车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