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集团高翔:与中国本土伙伴持续合作共赢 ,推动碳足迹计算方法协调互认
日前,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举办的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合作论坛现场,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明确表示,宝马集团扎根中国30年,一直受益于自由贸易和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事实上,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发展与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不可分:从1994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开始,最初仅有十几名员工,发展到目前在中国拥有3万名员工,2家合资企业,4个研发中心、4个区域办公室和600多家经销商。
谈及宝马集团在加强与中国本土伙伴合作方面的努力和收获,高翔说,不可否认,宝马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共同成长,建立了长期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回顾宝马集团在中国供应链发展的历程,20年前我们将许多欧洲供应商带到中国,他们在中国投资和建造工厂,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我们开始培育中国本土供应商,并支持其不断成长发展。我们把德国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中国,实现 ‘从本土到全球’的供应;现在,宝马集团在中国的供应链发展已进入第三阶段。 我们的许多本土供应商已成为宝马集团的全球供应商:他们不仅向海外出口零部件,还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来为宝马或其他汽车制造商供货。”他说。
事实上,在与宝马集团的合作中,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本土供应商的潜力被挖掘和释放,得益于开放合作,脱颖而出的中国本土供应商已成长为活跃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佼佼者。高翔坦言,“我们与主要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在中国的合作已有12年了,当时,我们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成为全球首家使用宁德时代电池的豪华汽车制造商。我们在合作初期就为宁德时代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指导,派遣工程师进驻宁德时代,双方共同研究技术解决方案。与宝马合作四年之后,宁德时代在2016年的电池装机量已位居全球第三,如今其已发展成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头部企业。另一个例子是与延锋内饰进行合作。 经过多年合作,延锋目前已在亚太、欧洲、北美和南非这四大地区建厂,在全球市场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得到了跨步提升。”
据悉,为了加快向电动化转型, 2022年,宝马集团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签订价值超过百亿欧元的电芯生产需求合同,两个合作伙伴将在中国和欧洲分别建立两家电芯工厂,每家电芯工厂年产能均可达到20 GWh。他们将为BMW新世代车型提供电芯,新世代车型将于2026年在沈阳实现国产。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高地,中国的数字研发已经应用于宝马全球市场。目前,宝马集团在中国有4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北京、沈阳、上海和南京,宝马集团已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和创新体系,拥有超过3000名研发和创新人员。
谈到中国本土数字化创新的成功案例,高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国在数字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宝马集团旗下的合资企业宝马诚迈于2021年在南京正式成立,在过去三年里已有600多名工程师,远超最初的200人计划,这也侧面说明了我们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快速增长和旺盛需求,并且我相信,这种增长势头将会持续下去。凭借卓越品质和快速响应,宝马诚迈已经成为宝马集团在亚洲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研发中心。宝马诚迈从事软件开发、自动驾驶、地图导航等领域,为BMW、MINI和劳斯莱斯品牌提供先进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
另外,宝马在倡导循环经济的同时,也与越来越多的中国合作伙伴携手践行。“我们与清华大学及本土合作伙伴华友携手,共同研发了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这一举措体现了宝马在全球运营中的环保理念。”高翔说,“宝马集团正不断加强实现气候中和的承诺,并致力于在封闭的回收循环中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在中国,我们首次构建了一个闭环系统,用于回收那些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中的镍、锂和钴等原材料。这些电池来源于纯电动和部分电动的开发车辆、测试系统、生产废料,未来还将包括报废车辆。宝马的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涵盖三个核心部分:数字监控、闭环回收和电池再利用。”
此外,宝马还与中国本土回收企业华友合作,在中国开创了动力电池的闭环回收模式。为了向客户提供无忧的电池回收服务,宝马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经销商中设立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希望今年年底能够实现覆盖全部的经销商。镍、钴和锂等基本材料被高比例回收,并被重新纳入宝马供应链,用于制造本地生产的宝马纯电动汽车的新电池。2023年,提取了1000吨原材料用于新车制造,中国有2,400辆电动车使用了再生材料。这一举措预计将大幅减少因开采矿产资源而产生的碳排放,并在动力电池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最大限度地降低碳足迹。截至2024年中,我们已经回收了超过2,000吨的材料,并将其再利用于生产国产BMW纯电动车的新电池。
今年6月,德国副总理哈贝克访问中国期间进行了首届气候变化与绿色转型高级别对话。此次对话明确了在绿色转型、循环经济和能源效率等领域的合作任务,并成立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成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对此,高翔表示,汽车行业可以说是拥有所有行业中最复杂、最全球化的供应链。 目前,它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监管要求,这些要求涉及与其产品排放之外的碳影响(即整体碳足迹)相关的披露和审计义务。中国多个部委和行业机构正在通过发布标准、设立试点项目等方式,加快推动降低产品碳足迹的工作。我们高度评价在中德合作框架下开展的政策法规交流与协调的政府间对话。宝马愿意在此类对话中发表行业见解,以推动碳足迹计算方法的协调互认,特别是共同创建一个开源数字平台,允许使用实际数据进行碳核算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