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机遇与挑战 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低碳发展论坛上海召开
氢能作为未来能源的“主角”,正以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进入2024年以来,多地陆续发布氢能利好消息。
为了进一步助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高质量发展,6月6日,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低碳发展论坛”,在2024上海国际低碳智慧出行展览会期间成功召开。来自国际行业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整车及系统零部件企业的8位演讲嘉宾,与300多位参会代表汇聚一堂,分享了从氢能源到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应用等方面低碳化发展的规划与实践。
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破局打好“突围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研究中心主任张博主持会议并表示,氢能是我们国家能源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用能终端作为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更是我们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在交通领域推广应用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路线,同时它也是商用车解决低碳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不过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如何绿色低成本的制氢,如何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和产业化以及如何在整车推广应用当中,解决一系列的商业模式方面,甚至很多细节的后市场方面等一些问题,而我们今天的论坛正是为此而来。”张博说。
随后,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战略所副所长高慧带来题目为《石油公司探索氢能业务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她表示,油气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的节能减排主体行业之一,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是推动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模式,绿氢生产和应用是其中的重点技术路线。面对当前氢能行业在技术、成本、发展模式等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她建议推动氢能产业生态系统合作,进一步推动项目规模化降本,联合推进氢能技术创新,突破工程科技难点,持续探索炼油工业的系统性重构方案。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产业与标准研究部副主任雷雪亚以《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低碳发展现状与趋势》为题,详细阐述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驱动力、发展环境、已有基础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她表示,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成为全球低碳化发展共识,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重要突破口,是交通运输低碳化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产业发展成效初显。根据世界主要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线路图,到2030年,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到近干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不过针对未来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她建议进一步加强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先进技术攻关、国际标准协同以及全球合作,促进全产业链融合贯通、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总监、宁波绿动氢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平发表了题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演讲。他对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详细分析了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系统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他认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突破必将引发新产业革命,有必要针对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加强自主化技术攻关与实践,打通燃料电池技术链,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比如在技术瓶颈上,电堆一致性差,系统效率优势未充分发挥,寿命未满足市场需求,成本依然偏高等。
佛吉亚(上海)氢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锋发表了题为《出色的储氢解决方案赋能未来出行》的演讲。据介绍,作为国内首家获得Ⅳ型瓶生产资质和型式试验证书的公司,佛瑞亚正在同步开发多款70MPa IV型瓶。潘锋表示,应当持续加强安全、高性能储氢方案研发和设计投入,提升加氢及用氢过程中的产品性能表现,确保加氢及用氢安全。他认为,安全、经济适用、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是推动氢能出行走向成功的几大核心要素。
践行“双碳”目标 氢能产业亟需加速发展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早已成为政策明确支持的发展对象。
不过在合肥氢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丁军看来,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考虑到成本、效率、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氨是最优秀的储氢载体。并且国际上积极推动氨氢融合产业布局,国内也明确了氨的储能定位,支持氨氢融合相关技术攻关,鼓励氨燃料动力装备开发应用,氨燃料能源体系将助力氨能矿卡等典型应用场景经济性、低碳化发展。他举例表示,经测算重卡18吨满载工况,全氨内燃机公里成本约3.0元/公里,好于LNG (3.4元/公里),好于换电重卡(3.8元/公里)、柴油重卡(3.7元/公里)、氢燃料重卡(5.7元/公里),全氨燃烧内燃机重型商用车有望成为公里成本最低的零碳方案。
东风公司研发总院氢能研发高级主管工程师唐雪君以《东风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创新发展实践》为题发表演讲,详细介绍了以东风氢舟、东风氢元、东风氢芯三大技术品牌为核心的氢能布局。唐雪君表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车总保有量约1.81万辆,其中燃料电池商用车累计上险7177辆,同比上涨50.1%;销量5450辆,同比上涨61.8%,均创下历史新高。在她看来,聚焦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乘并举、全场景应用以及市场用户需求,环保、高效、安全、耐久是需要重点考虑和持续深入研发提升的关键环节。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燃料电池系统开发主任王宇鹏发表了题为《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演讲,针对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环境和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讲解。王宇鹏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具有加注快速、续航里程长、低温无衰减的零排放解决方案,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前提,是必要的氢能基础设施到位、合理的氢气价格与适当的车辆价格。他介绍,当前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多以插电式构型为主,SUV车型市场占比较高,综合考虑整车成本、热管理、可靠性等因素,应用插电式构型的大型车是当前市场的主流选择。他建议,面向未来规模化推广应用,应当加强统筹规划,坚定资源布局,加大资源投入提升车辆寿命、降低成本,持续探索商业化应用场景。
最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副教授孙博学发表了题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材料生命周期碳减排的理论、实践与挑战》的演讲,针对关键材料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原理、减排技术背景、政策导向及市场机制、组织/产品层面碳排放核算及碳足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孙博学表示,关键材料碳减排仍然面临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亟待加强、材料碳足迹的核算边界与行业利益冲突、核算数据库亟待完善等挑战,深入理解材料碳减排评估方法学是应对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核心,应持续开展方法体系建设,加强行业协同与实践,助力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未来可期 市场应用将出现大规模增长
当前,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突破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氢能车辆免收高速费试点首发开启,氢能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氢能作为各个能源之间的桥梁,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论坛现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从市场发展过程分析,虽然氢能产业目前还处于规模化示范阶段,但随着氢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成本不断降低、氢能产业链及供应体系逐渐完善,氢能产业未来可期,市场应用将出现大规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