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汽车关税大棒挥向全球 如何应对?
美国政府对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政策于当地时间4月3日正式生效,全球汽车产业链震荡加剧。中国、加拿大、欧盟等先后宣布反制措施。与此同时,各大跨国车企也在评估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并采取应对措施,或暂停向美国出口或交付新车,或考虑提高在美售价,或考虑转移生产,以最大限度缓解关税带来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将实施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措施,大幅降低“对等关税”。不过,汽车、零部件、钢铝制品等本身不受“对等关税”约束,仍继续实施。这招致美国商界与汽车行业组织的批评与不满,他们纷纷警告这一政策将加剧供应链动荡、推高消费者成本,并对本土汽车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构成长期威胁。
加拿大对美汽车征收25%关税
据了解,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26日在白宫签署公告,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这一关税措施于4月3日正式生效。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25%的关税适用于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动力总成零部件、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并将在必要时扩展至其他零部件。其中,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将不迟于5月3日开始征收。在此之前,美国对进口乘用车整体征收2.5%的关税(部分国家和地区除外),对卡车征收25%的关税。加征25%的关税后,乘用车和卡车的进口税率分别飙升至27.5%和50%。
此举一经宣布,便引发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强烈不满,以及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厂商的密切关注。根据标普全球汽车咨询机构的统计,2024年美国大约1600万辆新车销量中,近一半是进口车。其中,墨西哥是美国最大的汽车供应国,其次是韩国、日本、加拿大和德国。额外缴纳25%的关税,无疑将使得进口车的成本陡增。
尤其是考虑到北美汽车产业链高度一体化,对进口整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无疑会给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车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加拿大总理卡尼4月3日宣布了反制措施,称加拿大将对所有未包含在美墨加协定中的美国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但汽车零部件不受影响。4月8日,加拿大财政部宣布,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措施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零时1分生效。据加拿大官方统计,2024年加拿大从美国进口汽车总额达356亿加元。
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还表示,加拿大将针对汽车制造商实施减免方案,以激励汽车制造商在加拿大的生产和投资,并帮助维持加拿大的就业岗位。事实上,关税生效前,今年3月,商鹏飞曾表示,尽管关税带来了动荡,加拿大政府依然希望确保汽车制造商履行对加拿大的投资和承诺。为此,加拿大政府已承诺向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相关项目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另外,世贸组织(WTO)4月7日表示,加拿大要求就美国汽车关税进行世贸组织争端磋商,该请求已于4月7日分发给世贸组织各成员。
墨西哥方面则较为谨慎。除了汽车外,美国自3月12日起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而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第一大和第三大钢铁进口来源国。墨西哥总统辛鲍姆4月7日表示,不排除对美国25%的钢铁铝制品关税采取对等报复性关税的可能,但承诺将尽一切外交努力寻求协议,以避免推高国内物价。
日韩方面,日本经济产业省4月3日宣布设置“美国关税对策本部”,为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提供包括贷款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
韩国受冲击较大。根据韩国关税厅的统计,美国是韩国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额达到347亿美元。韩国政府4月9日宣布,追加2万亿韩元的政策性融资支持,以缓解美国25%新关税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冲击。加上此前宣布的13万亿韩元的融资支持,以及与现代汽车、起亚汽车联手设立的1万亿韩元专项支持资金,韩国政府将为汽车行业提供总计16万亿韩元的资金支持。此外,韩国政府决定将新车购置税从5%临时下调至3.5%,以提振国内需求,对冲出口受阻风险,同时阶段性减免企业税收,受影响企业最长可以申请9个月的税款延期缴纳。韩国政府还计划引导本国车企加快开拓非美国市场,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等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至于欧盟,此前向美国提议工业产品“零对零”关税措施,即美欧双方互免汽车和工业品关税,但遭到特朗普拒绝。4月9日,欧盟成员国投票表决通过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但在特朗普宣布暂缓“对等关税”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4月10日表示,欧盟同意将原定于4月15日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90天;进一步反制措施的准备工作仍在继续,如果谈判不能令人满意,将采取反制措施。
中方坚定反击关税霸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专门针对汽车、零部件、钢铝制品等加征特定关税外,美国还对其他所有进口商品全面加征所谓的“对等关税”。其中,美国4月2日宣布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之后,美国又在4月8日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4月10日生效。这个数字创下了中美贸易战以来单次加税幅度之最。当地时间4月10日,特朗普又称将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125%,立即生效。
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首先在4月4日发布公告,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之后在美国将税率提升至84%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9日发布公告,调整上述税率,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商务部4月4日表示,美方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中方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起诉。4月8日,世贸组织发布消息称,中国就美国的“对等关税”向世贸组织提出争端申诉,该磋商请求已于4月8日分发给世贸组织各成员。随后在4月9日,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措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11日发布最新公告称,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美方对华加征畸高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完全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
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另外,中国已将多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暂停部分美企产品输华资质。
具体到汽车领域,中国普通燃油车出口至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需要额外缴纳25%的关税。至于电动汽车,去年美国政府已经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提高了加税幅度,对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对锂电池加征25%的关税。不过,目前美国加征汽车关税对于我国整车出口影响有限。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口美国的汽车仅11.6万辆,其中还包括特斯拉返销美国的汽车。不过,美加征汽车关税对我国汽车转口贸易和零部件出口影响较大。
捷豹路虎、奥迪、大众等 涨价+暂停对美出口
对于25%的进口车及零部件关税,已经习惯了全球化运营的跨国车企自然是非常头疼,不少车企已经在采取应对措施,暂停对美出口是选项之一。
捷豹路虎日前宣布,自4月7日起暂停对美国出口汽车,为期1个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关税措施生效前,捷豹路虎已在美国囤积了数月库存,而公司正在考虑采取提高在美售价、降低成本以及转向其他市场等措施,应对关税带来的冲击。目前,美国是捷豹路虎最大的单一市场,捷豹路虎每年向美国出口近10万辆汽车,约占其全球总销量的1/4。
奥迪也做出了类似决定,暂停交付4月2日后抵达美国港口的车辆。“经销商现在应集中精力减少库存。”奥迪指出,目前奥迪在美国拥有约3.7万辆库存车,足以满足未来2个月的需求。奥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避免新关税政策带来的成本剧增,同时也为自身争取时间,与供应商、经销商等共同商讨更为长远的应对方案。
直接涨价也是不少车企应对关税的手段之一。大众集团计划在运往美国的汽车标价中增加进口费,已向美国经销商告知了相关费用调整情况,同时采取临时措施,暂停从墨西哥通过铁路运输车辆,并将从欧洲运来的车辆暂留在港口。另外,阿斯顿·马丁、法拉利、保时捷等豪华品牌均计划提高旗下产品在美国的售价。
相比之下,丰田汽车方面表示,目前暂不调整美国市场的售价,而是通过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来应对关税影响。丰田还表示将承担北美供应商由于关税增加而导致的成本上涨,希望保持供应链稳定。本田也选择观望,暂时不调整在美国市场的定价策略。韩国企业方面,现代汽车及其旗下豪华品牌捷尼赛思宣布,未来2个月内不会提高售价。此外,通用汽车、福特和Stellantis重启了适用于消费者的员工折扣激励措施,以刺激销售。
虽然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汽车基本上是在本土生产,但零部件进口比例较高,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近日与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就关税问题发生了公开争吵。马斯克表示,他“更喜欢自由贸易”,甚至欧美“零关税”。
通用、日产、现代等 调整北美生产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少车企赶在关税生效前囤积库存,使得其在短期内可以维持相对平稳的局面,暂时缓冲了关税冲击带来的直接影响。不过,这并非长久之计,不少车企已经开始调整生产布局。
就在4月3日,通用汽车表示,该公司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的工厂计划增加轻型卡车的产量。事实上,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年初时曾经对此有过暗示,她当时表示:“我们在墨西哥、加拿大以及美国都有生产卡车的工厂。因此,我们具备转移部分产能的能力。”
日产汽车则撤回了之前的美国工厂减产计划。据悉,Rogue SUV是日产在美国市场最受欢迎的车型,目前在日本福冈县工厂和美国田纳西州工厂生产。日产原计划4月开始削减田纳西州工厂的生产排班,但由于关税生效,日产4月4日表示,将维持现有生产规模。据知情人士透露,日产正探讨将一部分在日本福冈县生产、面向美国出口的主力车型,改为在美国当地生产,以减少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
至于本田,早在关税生效前就已调整了生产计划,决定202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投产新款思域混动车,取代最初计划的墨西哥生产方案。
现代汽车集团则于今年3月下旬宣布,到2028年将在美国投资210亿美元。具体而言,在汽车生产领域投资86亿美元,在零部件、物流、钢铁领域投资61亿美元,在未来产业及能源领域投资63亿美元。其中,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电动汽车专用工厂产能将从30万辆提升至50万辆。“现代应对关税的最佳方式就是加大本地化生产。”现代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塞·穆诺兹表示。
至于高度依赖北美产业链及北美市场的Stellantis集团,则于当地时间4月3日宣布,裁撤5家美国零部件工厂的900名员工,并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家组装厂的生产业务。Stellantis明确表示,裁员和停产的直接原因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Stellantis美洲区首席运营官安东尼奥·费洛萨称:“公司正在持续评估美国新关税政策对我们业务的中长期影响,但同时也决定立即采取一些措施。”
据悉,包括密歇根州沃伦冲压厂在内的5家美国工厂,主要生产动力总成和冲压零部件,并供应给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组装厂。而今,受关税影响,位于加拿大温莎市的组装厂将停工两周,该厂主要生产克莱斯勒Pacifica和Voyager厢式车,以及道奇挑战者Daytona。位于墨西哥托卢卡的组装厂在4月将停产1个月,该厂主要生产Jeep指南者和Jeep Wagoneer S。
美消费者窗口期掀起抢购潮
至于美国消费者,可能不得不面对车价上涨的局面。美国咨询公司安德森经济集团近日发布一份报告称,特朗普对进口车征收25%的关税,受关税影响,美国汽车首家将上涨数千美元,一些进口车型的价格增幅将高达2万美元。
事实上,在关税落地前夕,大到电视、电脑、汽车,小到泡面、牙膏、肥皂……美国消费者正“疯狂采购”各类商品。售价较高的大宗商品,例如汽车也成为不少美国消费者的抢购对象。随着经销商库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清空,各大车企3月美国销量大幅走高,与车市年初的疲软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例如,丰田3月在美销量同比增长8%,本田同比增长13%,福特同比增长10%,现代汽车同比增长13%。通用汽车则称,公司第一季度销量增长近17%,其中,从墨西哥和韩国进口的部分车型销售更为强劲。
数据显示,今年3月,美国新车销量飙升11.2%。这一涨幅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的单月最大涨幅,也充分显示了美国消费者对关税政策的恐慌和对未来价格上涨的担忧。在关税生效之前,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车企都在争先恐后地将汽车和大量核心零部件运往美国。数据显示,今年2月,欧盟向美国的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2%,日本汽车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4%,韩国向北美的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5%。
根据Wards Intelligence行业数据公司的数据,美国第一季度新车销量约为391万辆,同比增长4.8%。其中,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9.2%,这一增长尤为引人注目。原因之一是电动汽车补贴也可能会被取消。“现在不买,未来可能既失去补贴,又要多付关税。”一名最近购买电动汽车的美国消费者如是说。
此前,美国汽车行业和分析机构普遍认为,由于贷款利率逐渐回落,2025年全年美国轻型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但随着关税落地,分析师对美国车市的前景预期转向悲观。一旦关税政策持续较长时间,今年美国市场上新车库存将变得非常紧张,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会因价格上涨而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全年新车销量走跌,最终落在1500万辆至1550万辆之间,而2024年为1600万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