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商用车将迎来“黄金十年”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商用车成为了市场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产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3.2万辆,同比增长28.9%,占商用车国内总销量比例为17.9%,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作为汽车行业助力减碳任务的重要突破口,商用车行业加快推进低碳化和脱碳化进程已势在必行。
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正在经历新变革
“当前,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正经历了一场电动化转型变革的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我们既要加速规模的增量,又要提质升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表示,伴随着能源转型走向深入,汽车电动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新能源商用车将迎来“黄金十年”的大发展。
据介绍,过去三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从不足5%跃升为20%,这一快速的增长离不开多方面因素的助力和大力的支持。
一是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牵引的双向驱动。国家“双碳”战略为行业确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路权优先、运营补贴等政策的持续加强,尤其当前的“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更是助推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增长。目前,物流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的选择,基于生命周期的全产品、全过程的优势体现,让新能源商用车成为降本增效的最重要的方案选择之一。
二是生产工具效率优先、供应链协同创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升级加深、快充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多场景的推广应用。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已从传统的运输生产工具逐步升级为高效率的智慧终端,进而实现物流效率大幅提升超过30%,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三是满足用户对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快速催生新业态、新生态,从城市配送到港口转运,从冷链物流到矿山运输,新能源商用车正在改写每一个细分市场的产品规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商用车满足了越来越多场景运输的需要。
以技术定义标准 以产品重塑价值
如今,向新能源化迈进已成为商用车行业的共识,我国商用车行业也已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
“大家知道商用车作为一个生产工具,它有多种产品形式和运营场景,而新能源商用车则通过不断创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全新的产业路径,让商用车市场的新业态、新生态逐步形成。”叶盛基表示,协同产业链多维度的创新,或将利益未来的竞争力。未来行业需要和产业链相关方共同创新,来形成未来竞争力。
“在行业逐步由扶持政策转向为市场驱动的今天,谁能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实现多元的技术融合创新,携手供应链适时地推出市场需求的产品,谁就能赢得未来。”叶盛基说。
他强调,首先我们要敢于进入商用车电动化深水区,推进全域效率革命。新能源商用车的主要阻力就是效率,新能源技术突破关键是要不断的贴合市场的需求,让技术的发展惠及更多的受众和客户。电动化最核心的效率提升是通过商业的综合能力带来的续航里程提升和充电时间缩短,进而提高商用车的运营效率。
其次,商用车电动化的下半场,已经从整车的“单兵作战”到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严格控制,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相比油车时代,除了动力形式带来的成效,更多的是物流的专业化、集约化带来的高效率。油电时代物流运营管理、耗能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难点痛点,在电动化时代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伴随着辅助驾驶加速的落地和逐步的普及推广,运输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运输时间和成本有了进一步优化。
最后是信息化技术攻坚和攻关。商用车电动化时代,技术是考验产品、考验企业的核心,在行业内一体化压铸车身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突破传统钢制结构的极限的背景下,商用车轻量化与安全的平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既要发展增量,又要提质增效升级,既要满足内需,又要适应国际市场发展需要。为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紧紧的把握好,同时也要抓住诸多的挑战,有效的积极的应对,以技术定义标准,以产品重塑价值。”叶盛基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