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类道路机动车辆产品上装委托加装管理实施细则》出炉 货车非法改装乱象有望终结
近日,工信部发布《货车类道路机动车辆产品上装委托加装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货车上装委托加装提出规范要求。《细则》的出台,不仅意味着货车制造和改装行业将迎来新的监管标准,还预示着公路物流行业将步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
上装管理将更加规范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快速发展,货车作为道路运输的主要工具,其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满足市场需求,货车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上装委托加装的方式,委托其他企业负责生产、加装上装部分,以完成整车制造。然而,这种生产模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部分货车生产企业在选择受托企业时,对其资质审核、质量控制和生产一致性等方面存在疏漏,导致部分上装委托加装产品存在生产一致性不达标的风险,甚至出现非法改装的情况。这些违规车辆往往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同时也扰乱了公路货运市场秩序。
针对上述问题,《细则》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不仅明确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还规定申请流程、产品管理、监督检查等多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细则》提出,委托企业作为上装委托加装车辆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的责任主体,应对上装委托加装车辆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一致性管理,并统一进行产品准入申请。一旦上装委托加装车辆出现安全质量等严重问题,委托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应立即停止受托企业相关产品生产,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同时,《细则》还对受托企业提出严格要求,必须是国内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拥有与委托产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体系、上装生产加装能力以及检验能力,且不得将上装委托加装事项转委托其他企业。
此外,《细则》还对上装委托加装产品的准入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对于新申请上装委托加装车型产品准入,需在其它栏注明“可采用上装委托加装方式生产”;对于已获得产品准入的车型,可通过扩展方式添加相应信息。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上装委托加装产品的市场准入,有效防止非法改装车辆流入市场。
同时,《细则》还加强对上装委托加装产品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理处罚力度。对于违反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有关管理规定和《细则》规定的,将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处罚,以切实维护货运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
“《细则》的出台,将对公路物流行业带来积极效应。一方面,它将显著提升货车质量和安全性,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它将有力遏制货车非法改装现象,进一步规范货运市场秩序,推动公路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物流行业专家高维志说道。
梁山一家专用车制造企业负责人杨海认为,《实施细则》的出台,预示着我国对货车非法改装行为的打击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通过细化管理规定、提升行业准入门槛,旨在从根本上净化市场环境,确保行业稳健前行。
小厂货厢缘何受青睐
一直以来,卡车司机在购买货车时(二类底盘),大多会选择到改装厂加装货厢,这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他们购车的主流方式。而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卡车司机在追求经济效益和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的考量。
“在大部分卡车司机的观念里,货厢虽为装载货物的关键部件,但它远不及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重要,所以在货厢方面的投入能省则省。”山东卡车司机刘永强告诉记者,相较原厂货厢,小厂或改装厂提供的货厢在价格上往往更加优惠。对于一些个体经营者或小型物流公司而言,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无疑是首要考量因素。因此,在选择货厢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小厂或改装厂产品。
此外,个性化需求也是卡车司机选择小厂货厢的重要因素。由于运输货物的种类、尺寸和重量各不相同,卡车司机对货厢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些原厂货厢在尺寸、材质和功能方面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而小厂或改装厂则能够根据具体要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这种灵活性使得小厂或改装厂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卡车司机选择小厂或改装厂货厢也存在一定风险。由于这些厂商在质量控制、技术水平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所供货厢在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隐患。这不仅会影响货车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还可能给运输从业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目前来看,选择有资质的上装厂或从经销商合作的车厢厂订购,是最为稳妥的做法,虽然购置成本相对较高,但车厢的制作工艺较好,品质和售后服务均有保障,而且能避免虚标问题,车辆上牌环节也比较省心。相比之下,小厂货厢价格固然便宜,但其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售后服务都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小厂货厢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生锈、变形、掉漆、漏水等问题,货厢超重更是频发,给用户带来诸多困扰。近年来,随着蓝牌轻卡‘大吨小标’问题不断发酵,用户定制的货厢因超重而无法上牌的情况屡见不鲜。”卡车司机王军表示,对于运输从业者而言,在选择货厢时应该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和个性化需求等因素。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政策落实是关键
《细则》的出台,为规范货车上装委托加装行为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不过,要使政策真正落实并发挥作用,还需政府相关部门、货车生产企业及运输从业者等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理处罚力度,同时针对货运行业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相应配套机制,以保障政策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连贯性。
其次,货车生产企业迎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按照政策规定对受托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上装委托加装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对车主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引导其选择合法合规的改装方式。
此外,卡车司机亦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不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进行非法改装,选择合法合规的上装方式,确保车辆安全性与合法性。
中汽兄弟副总经理、中汽卡车兄弟俱乐部创始人杨金国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还需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和细则,推动多部门联动协作,打击违规运输行为,助推公路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以往因标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监管不协同等原因,致使诸多风险在运输环节中不断积累,严重阻碍运输行业安全水平提升。从长远来看,治理运输行业违规行为,不仅要倚重法律的震慑力与执法过程中的零容忍,还应构建一个全链条、闭环式的治理体系,重点排查和弥补潜在漏洞和薄弱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细则》的深入实施,货车行业规范化、安全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切实履行职责,使这项政策真正成为一把‘利刃’,精准斩断违规上(改)装乱象,为公路物流行业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杨金国最后说道。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