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认定标准能否治理超载顽疾
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其中明确规定,各地区不得制定和执行与全国统一货车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不一致的地方标准。此举旨在深入整治公路物流领域超限超载乱像,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超限超载乱象“久治不愈”
长期以来,货车超限超载一直是公路物流行业的顽疾,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治理措施,但这一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根除。
“从经济角度来看,超限超载已成为部分运输企业和个体散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公路运输成本构成中,燃油费、维修费、人员费用等相对固定,而运费价格则深受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影响。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一些运输从业者选择通过超限超载来增加单次运输的货量,以此摊薄固定成本,进而提升利润空间。特别是在长途运输领域,这种现象尤为普遍,因为超载带来的额外收益往往能覆盖被罚款而产生的风险成本。”中汽兄弟副总经理、中汽卡车兄弟俱乐部创始人杨金国介绍说,现在很多地区在超载治理上未能严格执行强制卸货的规定,只要缴纳罚款便可继续上路。这种较低的违法成本,使得超限超载现象难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此外,较为恶劣的市场环境也是导致超限超载乱象频发的重要因素。由于货运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因此吸引了大量个体从业者涌入。但近年来,国内公路物流市场持续低迷,运价走低、车多货少等问题日益凸显,卡车司机为了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不得不采取超限超载等不正当手段来维持运营。
卡车行业资深人士吴坤进一步强调,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削弱了超载治理的威慑力。长期以来,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存在职能交叉、多头执法、趋利执法等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执法标准、处罚力度也存在差异,导致执法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对超限超载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甚至存在收受贿赂后放行超载车辆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执法公正性,还在无形中助长了超载风气。长此以往,运输从业者愈发抱有侥幸心理,超载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指引》带来积极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指引》的发布可谓正当其时,将对超载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实现治超常态化、统一化及规范化,是解决当前公路物流市场超载问题的根本之道。”杨金国表示,回顾过去10年治超历程,不难发现,阶段性与无序性问题始终困扰着治超工作,导致“越治越超”的尴尬局面持续存在。未来,通过确立统一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不仅能为市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还将有力推动治超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进程,为货运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吴坤进一步表示,统一超限超载认定标准,还将极大地简化跨省运输规则,减少企业因地方标准不一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和时间损耗。过去,各地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存在差异,使得运输企业在跨省运输时不得不面对多样化的执法标准和处罚力度,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也严重影响运输效率。如今,随着治超认定标准的统一,企业有望摆脱因标准不一而导致的罚款和延误风险。
“《指引》的出台,预示着超限超载行为将得到更为有效的遏制,推动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引》不仅聚焦超限超载认定标准的统一,还通过一系列精准的整治措施,为我国公路物流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统一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对于优化全国物流网络布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确立统一标准,可以打破地区壁垒,促进物流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这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全国物流网络体系,从而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同时,它还将激发物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行业竞争力。
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指引》为超限超载统一认定标准提供了政策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由于不同地区治超执法力度和监管资源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出现偏差。同时,部分地区可能会因利益关系对超载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严重损害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其次,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装备水平也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一些地区的执法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执法经验,导致执法效果不佳。同时,有的地区执法装备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科技治超的现实需求。
再者,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同样不容忽视。一些地区的执法人员可能因主观判断对超载标准进行随意解读,这不仅导致执行标准不一致,还可能引发运输从业者对执行标准的疑虑和不满。
“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地方政府需加强执行监管力度,防止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同时,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公示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超限超载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杨金国说道。
中汽兄弟中汽数字研究院院长陈志强认为,为确保超限超载统一认定标准执行到位,还需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政策执行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执行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进行问责和处罚,这将有助于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推动超限超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在完善监管体系、修补政策漏洞的同时,整个行业也亟须加强自省。”物流行业专家孔震表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深刻认识到,超载、超限等违规行为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因此必须打破公路运输行业背后的利益链条,不应以牺牲安全和合规为代价来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只有坚守规定、规范运营,才能确保道路交通运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车辆严格遵守载重限制,公路货运市场才能井然有序,才能建立健康的物流生态。
总体来看,治超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从长远来看,治理公路运输行业的不法行为不仅要依赖于法律的震慑力、执法落实过程中的零容忍,还应针对运输行业的盈利模式提出整改措施,遏制恶性竞争,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