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重卡未来可期

发布日期:2025-01-15· 中国汽车报网 蒋春辉 编辑:孙伟川
蒋春辉 编辑:孙伟川

2024年,LNG重卡市场呈现高开低走态势。上半年,国内天然气重卡累计销量达10.88万辆,同比增长104%。然而,自7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后,由于天然气重卡未被纳入补贴范畴,导致LNG重卡市场结束“20连增”。在经历销量“4连跌”后,12月天然气重卡市场转负为正。截至2024年年底,LNG重卡累计销量约17.5万辆,市场渗透率约为19%,较2023年增长提升15个百分点,为2025年市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LNG重卡市场面临复杂局势。一方面,国务院2023年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同时,国家发改委于2024年6月发布的《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也将LNG卡车列为优先支持对象;另一方面,交通运输部与财政部7月发布的老旧货车报废更新政策中,天然气卡车未被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这一政策差异导致LNG重卡产业链出现波动,销量受到较大影响。具体来看,LNG牵引车市场占有率从2024年7月的65.95%下降至11月的57.59%,而燃油车型和新能源车型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提升至26.26%和15.44%。尽管如此,天然气重卡增速仍超过15%,成为推动重卡销量增长的关键力量。
  2025年,LNG重卡将摆脱“4连跌”阴影,重回攀升通道。按照最新发布的“两新”政策,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这或将对LNG重卡的销量产生影响,但事实证明影响有限,2024年12月LNG重卡已实现反弹,2025年还将实现开门红。总体而言,利好有三:其一是全球各国对分阶段“碳中和”认知逐步趋同,应用天然气的热情高涨,尤以BP、壳牌为代表的国际能源公司放缓能源转型步伐,其二据中石化预测:随着国际天然气资源再平衡格局形成,东北亚LNG现货价格将回落至7~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LNG重卡保有量或将在2030年提高至160万辆。天然气清洁、高效与低碳的特性受到广泛青睐,LNG作为交通能源是“双碳”目标下惟一保持增长的化石能源,世界各国纷纷加大投入,大多数机构预测天然气的达峰期为2040年。其三是对重卡低碳路径的探讨更为多元化,工信部对内燃机的意见是“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厂商发展合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内燃机技术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潍柴WP16NG-4.0天然气发动机为例,它采用高通低阻空气系统技术,复合流动速燃技术,有效优化动力总成,为重卡“油转气”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具体到LNG重卡的应用,特征愈发清晰,核心市场是长途主干道物流运输,2022年的LNG重卡主要分布线路为Y字型,主线以北疆沿黄河流域到河北,支线为南到安徽。2023年LNG重卡主要分布路线发生巨大变化,一是干线流量急剧增加,北疆沿黄河主线拓展至东南分为三条线,北线覆盖江浙沪,中线直达江西,南线直达广州;二是南疆干线也已经形成,在甘陕与主线汇合;三是经陕西、宁夏,入山西,进河北,在华北形成网络覆盖;四是在西南形成川渝片区。LNG重卡的发展与区域内LNG产能及矿产资源强相关,沿线LNG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得到加强,2023年LNG重卡规模快速壮大,2024年处于拾遗补缺阶段,为今后联网成片奠定基础。
  2025年将成为LNG重卡竞争转型的关键之年,市场竞争将从增量扩张转为存量之争,标志着差异化竞争时代的到来。车型间的角逐将更加白热化,差异化战略将成为赢得市场的核心要素。工信部第390批新车公示数据显示,本批次共申报69款牵引车,其中天然气牵引车19款、柴油牵引车13款、新能源牵引车37款,这表明整车企业对未来市场趋势的应对策略依旧没有改变,即“长期布局新能源、短期聚焦燃气车、同时确保燃油车的兜底保障”。
  在此背景下,商用车企业竞争优势将越来越依赖于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技术创新,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LNG重卡的技术创新不仅局限于发动机领域,LNG车用气瓶的技术革新也在同步推进。
  如今,气瓶轻量化技术正在研发之中,冷能空调技术已通过环境仓制冷性能测试,饱和供气技术也已完成研究论证。这些技术预计将在2025至2026年间完成车辆商品化流程开发与测试,并有望最快在年内获得工信部公告审批,新产品预计在2026年面市。
  综合以上分析,2025年国内LNG重卡市场凭借发动机与车用气瓶技术的双重创新,有望持续上量,但增速或将有所放缓。预计2025年LNG重卡市场增长率将低于10%,年销量约在18万左右,进入平台调整期。展望2026年,待新技术经过市场验证后,LNG重卡市场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毫无疑问,中国在LNG重卡的应用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完全具备将相关产业链延伸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能力,并向这些国家分享中国的节能降碳经验,从而为全球交通能源领域减碳事业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系酷豹低碳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