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站,真的要消失了吗?

发布日期:2024-10-29· 中国汽车报网 姚会法 编辑:赵方婷
姚会法 编辑:赵方婷

今年以来,关于“客运站是否会消失”的讨论日益激烈,特别是在湖北傅家坡客运站近期正式宣布关停之后,这一话题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客运站,这一往昔热闹非凡、人流如织的交通枢纽,似乎正悄然淡出公众视野。
  昔日红火的客运站逐渐没落
  曾几何时,客运站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在那个交通相对不发达的年代,客运站是公众出行的首选之地。无论是走亲访友、外出务工还是休闲旅游,客运站都是人们出发和归来的重要站点。
  “回想起20年前,不论是节假日归乡,还是务工远行,人们大多会选择搭乘长途客车。在我的记忆中,汽车客运站总是热闹非凡,车站广播里不绝于耳的是各条班线的到站、离站信息。”在北京工作近30年的李德亮向记者回忆道。
  “客运站,曾见证过无数背着沉甸甸行囊、操着各地口音的旅客来来往往。它不仅是人们心目中的‘城市起点’,更是踏上新旅程的第一站。”在广州经营服装生意的刘家雨也向记者表达了他对汽车客运站的深厚情感。在他看来,客运站承载太多人的珍贵记忆,从第一次离家求学,到第一次独自出游……无数个故事在这里悄然展开,它不仅是城市的一个鲜明标志,更是深深烙印在“60后”“70后”乃至“80后”出行历程中,难以抹去的记忆痕迹。
  但近年来,受公众出行习惯变化等因素影响,公路客流量大幅下滑,场站设施利用率明显降低,导致多地汽车客运站相继关停。以广东为例,仅在2021年度,广州地区撤离和关停的客运站就多达10家,而整个广东省关停的客运站更是高达42家。
  “客运站关停的主要原因在于出行方式的变革。”北京新发地客运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交通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高铁与动车的快速发展,为人们中长途出行提供更为便捷的选择。同时,私家车的普及,让短途出行变得更加自由灵活,不再受限于客运站班车的固定时间。此外,网约车、顺风车等出行方式的兴起,也为公众带来更为灵活多变的出行选项。因此,即便客运班车价格大幅下调,也难以扭转客流量持续减少的颓势。
  “从便利性和舒适性角度来看,公路客运同样不占优势。”客车行业专家陈世平分析道,客运站的班车通常需要按照固定线路和时间表运行,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同时,客运站候车环境及班车乘坐体验相对较差,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相较之下,高铁、动车等交通工具不仅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座椅、宽敞空间和良好服务,也让乘客在旅途中感享受到更高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近期,记者走访北京四惠长途汽车站和赵公口客运站,发现两个站点的情况颇为相似:售票大厅内开放的售票窗口并不多,且鲜有排队购票的情况。步入站内,冷清的氛围扑面而来,服务人员也显得较为懈怠。候车室内,大片空座闲置,虽有乘客不时进出,却难见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
  “这种冷清状况已持续很长时间,即便是十一长假期间,客流量也未见大幅增长,平日里更是门可罗雀。”赵公口客运站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说道。

说再见还为时过早
  数据显示,我国公路客运量在过去10年间大幅减少80%,各地汽车客运站“由盛转衰”的情况屡见不鲜。截至2022年底,全国约2800个二级以上客运站中,普遍面临客运业务入不敷出的难题,仅有20%可通过“以商养站”维持盈亏平衡。这一态势似乎预示着,汽车客运站正逐步被边缘化。那么,它真的会就此消失吗?
  “尽管客运站正面临诸多挑战,但并不意味着它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认为,在未来的交通体系中,客运站仍具备一定的功能和价值。虽然难以再现往日鼎盛,但它依然拥有特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例如,客运站可继续为一些特定人群提供服务,如农民工、低收入人群等。这些乘客对车票价格较为敏感,或不太熟悉新兴的出行方式。而客运站的班车价格相对亲民,能够满足他们的出行需求。此外,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交通不便的地方,客运站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出行选择。”程世东说。
  在北京六里桥客运站相关负责人张清看来,客运站还能与高铁、动车、私家车等交通方式形成互补。在一些高铁无法覆盖的地区,客运站可以继续发挥连接作用,同时还能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无缝对接,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换乘服务。
  此外,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客运站可作为应急运输保障的重要力量。它拥有一定的车辆储备和运输能力,能够迅速组织车辆进行救援和运输,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转型升级是惟一出路
  面对客流量大幅下滑和经营困境,汽车客运站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已迫在眉睫。
  事实上,近年来,汽车客运站在转型发展上已经做了不少尝试。例如,一些客运站开始拓展站场服务功能,增设充电基础设施,以支持新能源汽车进城下乡;改造建设物流配送设施,提供货物托运、仓储、分拣、配送等多元化服务。同时,部分客运站还积极拓展旅游商贸服务,与地方政府、旅游公司合作推广城乡旅游,开辟新的盈利渠道。
  “目前,我们正在与一些旅游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希望为乘客提供‘客运+旅游’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利用客运站的独特优势,开通旅游直通车与定制旅游项目,填补传统客运业务下滑带来的市场缺失。”北京六里桥客运站负责人张清表示,传统公路客运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创新运营体制与模式,才能为客运行业创造出更多价值和利润,而运游结合的发展模式,能够进一步激活客运市场活力。
  “自政府鼓励汽车客运站拓展服务功能以来,我们已向汽车销售、汽车维修、商业服务、能源服务、快运服务等方面延伸,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迁安客运站负责人介绍说。
  “我们中心站也在做一些新的尝试,通过发展校车服务、通勤班车、定制客运等各类用车业务来盘活市场。”山东交运集团黄岛汽车总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襄阳公交集团副总经理余昆表示:“面对汽车客运站的转型需求,我们将襄阳汽车客运南站打造成‘襄十随神’城市群首个独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公园,并新增汽车租赁业务,年收益可达300万元。”
  无独有偶,郑州交通运输集团客运北站也在保持基本服务功能的同时,打造集品牌汽车4S店及配件销售等产业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既创造了良好收益,又实现部分员工内部转岗就业。
  此外,定制客运也是客运站正在探索的新模式。四川成都某客运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早在2020年,我们就开通了7座以上小型客车,通过平台软件进行网络预约,点对点服务,满足旅客个性化需求。目前,定制客运发展非常快,从最初2条线路增加到现在的20多条,未来还将继续扩充。”
  由此可见,汽车客运站并非没有未来,只要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推进转型升级,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就一定能够在未来交通体系中继续“发光发热”。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