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新能源化提速 电驱桥推广大有可为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商用车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蜕变。其中,电驱桥作为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已成为传统商用车企业、造车新势力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电驱桥已从早期的过渡产品,进化为集多项优势于一体的先进解决方案,其优异性能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近期,在各类车展及大型产品推介会上,电驱桥不仅占据显著位置,更成为衡量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尺。
电驱桥多元技术路线并行
作为汽车电动化时代的产物,电驱桥颠覆了燃油车依赖发动机、变速器及驱动桥等传动部件的格局,它通过集成电机、电控单元、减速器与驱动桥,实现车辆高效的动力输出以及制动控制的一体化。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电驱桥扮演着核心驱动力的角色,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动力性能、能效水平、续驶里程,并深刻影响着整车可靠性、行驶安全性以及乘坐舒适性,是推动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升级与市场发展的关键力量。
电驱桥的技术演进大致可划分为3代,从早期的中央单电机驱动模式起步,逐步过渡到中央双电机驱动,以提高动力性能与效率,然后迈向高度集成化设计的新阶段。当前,电驱桥技术路径可分为集中式与分布式两大方向(主要取决于电机在车桥中的布局策略),集中式电驱桥进一步细分为单电机驱动桥(包括平行轴与同轴设计)与双电机驱动桥,每种设计都旨在优化动力传输与空间利用;而分布式电驱桥则分为轮边电驱桥和轮毂电驱桥,它们各自以其独特的优势,如更直接的动力传输、更高效率或更好的悬挂适应性,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多样化动力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中央驱动桥、集成电驱桥与分布式驱动桥构成主要的技术格局。具体而言,中央驱动形式承袭传统汽车动力总成的布局理念,通过驱动电机与减速器的集成,替代传统发动机与变速器的组合。此类电驱桥结构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成熟度高,便于后期维护保养。然而,动力传输路径需经由传动轴至车轮,过程中难免产生能量损耗,进而对车辆的续驶里程及经济性构成一定挑战。同时,传动轴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车辆的空间布局。
随着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集成式与分布式电驱桥正逐步成为该领域主流配套方案。特别是集成式电驱桥,它创新性地融合驱动电机与变速器,取消传动轴,实现驱动桥、电机与变速器高度集成。这一变革不仅进一步简化结构,显著减小占位空间与整车自重,为车辆轻量化设计与空间优化提供有力支持,还通过减少机械传动,有效降低能量损耗,提升传动效率,进而增强车辆动力响应与续驶能力。不过,集成式电驱桥也伴随高门槛的挑战,在自动变速器的精密设计与智能控制、电驱系统的高效协同管理以及商用车专用驱动桥技术的深度开发上均面临重重困难,这些复杂因素推高了产品生产制造成本。另外,高度集成化的设计也对后期维护与保养提出更高要求,增加维修复杂性和潜在成本。
分布式电驱桥将电机直接安装于驱动轮附近,彻底摒弃传动轴,实现动力直接、高效传递。这一设计不仅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损失,显著提升车辆传动效率,还为车辆内部空间优化与载货能力提升创造条件。此外,分布式电驱桥的独立车轮控制特性,赋予车辆更精确的动力分配和更好的操控性能。然而,分布式电驱桥技术的复杂性也不容忽视。它采用多电机与减速器配置,虽然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但也相应增加了潜在故障点,对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及维护便捷性要求更高。同时,为实现各电机间的精准协同与控制,分布式电驱桥还依赖于更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与先进的算法技术,这无疑加大了产品研发与制造的技术难度与成本投入。
“每一类电驱桥系统均独具特色,且优势与局限性并存。”商用车行业专家任诗发表示,电驱桥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为商用车电动化进程注入强大推动力。从中央电驱总成到集成电驱桥,再到分布式驱动桥,不同的技术路径在各自的应用场景中均展现出突出优势。其中,轮边电驱桥因其特性,在追求低地板设计的城市客车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轮毂电驱桥则在刚性矿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集成式电驱桥和中央驱动总成已成为中重型卡车及城市客车的优选方案。此外,同轴和平行轴电驱桥凭借其灵活性,在中轻型卡车、智能小巴及无人驾驶微循环客车等细分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驱桥成为企业竞争热点
立足商用车的生产工具属性,其新能源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能否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终端用户更为关心的是车辆的投入产出比,包括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维修更换成本等。可以说,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的深层驱动力。基于此,构建高度集成、高效能、轻量化的全新架构新能源平台,已成为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高度集成的电驱系统正随着技术路线的多元化与能源形式的革新而持续迭代升级。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领域已涌现出多种集成解决方案,包括“二合一”总成(电机+减速器)、“三合一”总成(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乃至更高集成度的“多合一”总成。电驱桥技术作为这一集成化趋势的杰出代表,其设计不仅能够实现整体结构紧凑化,还通过电机直驱的方式,大幅提升传动效率,进而增强车辆动力性能,同时有效降低能耗与车身自重。这一变革不仅优化车辆底盘的空间利用,为电池组等关键部件的布局创造更多灵活性,还显著提升运输效率与运营经济性,精准契合商用车用户的核心需求。
电驱桥技术方案优势凸显,已成为整零企业竞相追逐的技术高地。不难发现,近年来电驱动产品成为国内外商用车企业战略规划的重点。无论是传统整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抑或是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积极调配研发资源,不遗余力地加大对电驱桥技术的深入探索与推广力度。
在整车企业方面,当前呈现出“新势力”与传统巨头并驾齐驱、竞相发展的竞争格局。其中,速豹科技、苇渡科技等新晋企业凭借对新能源技术的深刻洞察与创新能力,在商用车电驱桥领域迅速崛起,并成功推出多款竞争力强的电驱桥产品。与此同时,长城商用车历经3年潜心研发,实现长途干线电驱桥技术的全栈自研与量产下线。中国重汽、一汽解放等传统商用车巨头则依托深厚的技术底蕴、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加大对电驱桥技术的研发投入,陆续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驱桥产品,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零部件厂商阵营中,汉德车桥打造的11.5吨两挡电驱桥及扭矩提升桥等系列产品,以高效性能、轻量化设计及长周期免维护等优势,赢得市场高度认可。东风德纳同样在新能源车桥上不断推陈出新,EP-Axle7与EP-Axle17CS等电驱桥产品,凭借高度集成化、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以及轻量化材料应用与传动效率大幅提升等亮点,为城市客车及纯电动物流车市场提供高效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博世、采埃孚等国际知名零部件供应商也在电驱桥领域积极布局,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快速发展。
未来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如今,电驱桥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场景正不断延伸与拓展,特别是在中短途运输、城市物流、城建工程、港口作业及矿山开采等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业内人士看来,电驱桥技术在商用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极为可观,这一积极预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商用车领域,不少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燃油消耗限值,还通过提供新能源商用车购置补贴、实施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给予大力支持。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不仅为电驱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也为其市场拓展与商业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电商物流、城市配送等行业的快速崛起,对商用车的需求持续攀升,且消费者对商用车在性能、经济性及环保性方面要求日益严格。新能源商用车凭借其零排放、低噪音、低运营成本等优势,精准契合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特别是在2024年这一关键节点,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市场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已突破22万辆大关,同比增长约120%,累计渗透率攀升至15%。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不仅得益于“双碳”目标的明确指引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强力驱动,更是市场层面对新能源商用车价值认同度显著提升的直接体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作为新能源商用车核心技术之一的电驱桥,应用需求无疑将伴随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持续扩张而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等均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这为电驱桥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具体而言,电机功率密度的提升,使得电驱桥在驱动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电池技术的进步,为电驱桥提供更为可靠的能源保障;而电控系统精度的增强与可靠性的提升,则进一步确保电驱桥运行稳定与高效。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不仅推动电驱桥性能持续优化,生产成本逐步降低,还为其在商用车领域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能源浪潮的席卷之下,电驱桥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这其中,中央驱动桥稳坐头把交椅,而集成式与分布式电驱桥亦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可以预见,得益于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未来电驱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技术革新将层出不穷,应用边界亦将大幅拓展。”任诗发表示,电驱桥的未来之路将深植于技术创新与升级的沃土之上。具体而言,通过不断优化电机、减速器、差速器等关键部件的性能,提高电驱桥的传动效率和轻量化水平。同时,智能化、网联化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提升电驱桥智能化水平与用户体验的关键驱动力。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电驱桥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且多元。除深耕重卡、轻卡等传统商用车领域外,其触角还将延伸至皮卡、小卡、微卡/VAN等细分领域,为整个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注入新活力。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红志曾表示,平行轴电驱桥(单电机)是当前主流技术方案,预计几年内仍将保持其主导地位。今后,随着平行轴电驱桥技术不断进步及新产品大量涌现,偏载问题有望得到显著改善,这将促使平行轴电驱桥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提升其性价比优势。相较之下,同轴电驱桥由于结构限制,对电机与箱体的设计发挥构成一定约束,导致其承载能力相对有限,主要适用于轻量级商用车,因此该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比预计不会太高。此外,李红志还提到,当前重卡领域对电驱桥的应用尚属少数,但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市场需求增长,预计到2030年,重卡电驱桥的应用有望逐步普及。至于未来趋势,他预测单电机桥与双电机桥可能会在市场中长期共存,共同推动电驱桥技术多元化发展。
关键技术缺失与成本问题待解
尽管电驱桥发展前景可期,但在当前阶段仍面临一些挑战,尤其在中重卡领域的普及速度不及预期,亟需破解关键技术缺失与成本难题。
在成本方面,电驱桥的高技术门槛导致研发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现阶段尚未展现出明显的成本效益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对于成本敏感型的商用车市场,高昂的初期投资让许多潜在客户望而却步。因此,未来亟需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效应等手段来降低电驱桥生产成本,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另外,电驱桥高度集成化设计也带来维修与保养方面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零部件通用性,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在技术层面,国内电驱桥行业在设计、开发与制造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优化布置形式、提升功率密度与可靠性、改善冷却与润滑效率、降低噪音与振动(NVH)水平、提高传动效率、完善换挡性能及加强制造工艺等。同时,缺乏充足的基础数据与实践经验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产学研合作,积累并分享技术成果,加速技术迭代升级,是破解当前技术难题、推动电驱桥技术进步的关键路径。
“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我们受制于国外技术封锁,特别是在电驱桥等核心技术环节仍显薄弱。”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告诉记者,尽管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巨大进步,但行业整体仍存在企业多、规模小及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例如电驱桥中的核心部件尚无法完全实现自主研发,其上游基础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元器件及生产设备等仍高度依赖进口。他进一步强调,若能将电驱桥与发动机有机结合成混动系统,不仅能有效减少电池的使用量及成本,还可显著拓宽混动系统的性能与应用场景,从而大幅降低市场推广阻力。
总体而言,电驱桥作为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核心技术引擎,正引领着整个商用车行业绿色转型。如今,在造车新势力与传统商用车企业的共同驱动下,电驱桥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不仅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更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诚然,当前电驱桥的发展仍面临成本优化、技术瓶颈等方面的挑战,但从机械结构设计与生产工艺来看,电驱桥系统相较于发动机与变速器,其研发与制造门槛显著降低,这为国内零部件制造商与整车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机遇窗口,使其更有可能在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技术创新持续深化及市场需求蓬勃增长,电驱桥将朝着轻量化、高效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加速演进,推动商用车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自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