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 商用车绿色转型迎重大机遇

发布日期:2024-06-13· 中国汽车报网 王金玉 编辑:孙伟川
王金玉 编辑:孙伟川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商用车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其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商用车行业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预示行业即将迈入绿色发展的高速通道。在业内人士看来,《行动方案》不仅强调商用车行业在绿色转型中的重要地位,更通过具体政策措施和行动指南,引导商用车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的方向迈进。这一转变将对商用车行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淘汰老旧车辆 提高新车能效标准
  数据显示,我国重型柴油车保有量约为800万辆,虽然仅占汽车总量的3%,但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排放总量的84.6%和60%。由此可见,在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减碳脱碳的进程中,重型柴油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推进柴油货车节能减排,《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淘汰高排放、高能耗的营运柴油货车,通过强化环保监管和提供补贴支持,鼓励车主提前报废老旧车辆,并购买符合环保标准的新车。对此,商用车行业专家任诗发表示,《行动方案》的发布,将有效减少商用车行业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优化存量结构,对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为引导商用车制造企业提高车辆能效水平,《行到方案》要求,未来生产销售的营运车辆必须达到更高的能效标准,才能在市场上获得准入资格。这一举措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驱动技术创新,进而推动商用车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以存量置换需求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行动方案》的发布,将加速商用车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激活老旧车辆淘汰和新车置换潜能,进而拉动新车销量增长。
  对此,多家主流商用车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行动方案》的实施,不仅是撬动商用车市场新增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加快淘汰高排放、高能耗的营运柴油货车,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为新车销售提供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柴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不仅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也为商用车企业技术发展注入新动力。
  毋庸置疑,《行动方案》的落地,是一场提振市场信心、释放消费需求的“及时雨”,有望为商用车行业带来重大利好。

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也提到,大力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
  2023年底,工信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北京、深圳、重庆、成都、郑州等15座城市为此次试点城市,鼓励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此次《行动方案》再次强调,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进程,同时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在任诗发看来,基于前期政策的铺垫与助力,《行动方案》的接棒,将进一步释放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潜力。随着政策逐步落地,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增量将超10万辆,有效提升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
  “如果上述举措能够得到充分落实,我国商用车电动化进程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客车行业资深专家陈世平表示,《行动方案》的实施,将为国内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在产品开发、成本控制、品质提升等方面提供支持与帮助,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总体来看,相关支持政策在培育新能源商用车消费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能促进新能源商用车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高级技术顾问裴志浩指出,《行动方案》是继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之后,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

示范推广切勿冒进
  毋庸置疑,在利好政策助力下,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也将稳步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商用车绿色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城市以审慎的态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策略。例如,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应优先加快新能源商用车的推广应用;对于矿山、港口等固定线路运输场景,可以尝试开展零排放运输车队的试点工作,以探索并验证其可行性。
  对此,任诗发建议,各城市在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时,应紧密结合本地应用需求,有序推进,不应过于注重数量上的提升,而是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时间节点对责任主体进行考核,打造真正可复制、可推广的好模式。同时,商用车企业也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审视市场需求,稳健前行,避免盲目扩大产能或跟风生产,在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在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进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等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力争做到在试点中纠错,在摸索中改进。”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表示,尽管新能源公交车发展势头迅猛,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近两年,河北保定、湖北黄石等多地相继曝出电动公交车停运、夏季不敢开空调等问题,引发公众对电动公交车的种种质疑。这背后是部分地方政府不经科学论证、未了解一线需求和客观实际而出现的决策失误,这种“抢跑式”地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很容易造成地方财政承压、运营企业亏损,进而影响民生。
  此外,陈世平认为,商用车企业在抢抓市场机遇的同时,还应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车辆环保性能和能效水平,以满足市场的使用需求;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构建高效产业链体系,共同推动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协同发展。
  对此,宇通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高鹏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我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已步入注重原始创新的新阶段,本土企业需苦练内功,通过持续创新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与传统内燃机车型相比,新能源商用车在续驶里程、安全性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车企需深度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技术路线,做好技术储备,打造核心竞争力,逐渐扩大新能源车型场景覆盖范围,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他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