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新规实施能否根治送货上门难题?
“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的行为属于违规,违者最高罚款3万元。”
3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正式实施。按照新规要求,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擅自不送货上门属于违规,将面临罚款。
近年来,随着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于快递送货上门的需求愈发强烈。在相对良性的快递市场竞争及平稳的商流环境下,各大快递公司也逐渐从价格竞争转向了时效和服务的比拼,并纷纷押注送货上门服务,将其视为服务提质、改善消费者口碑的突破口。
然而,“快递送货上门”口号已喊了多年,不少消费者仍未享受到该项服务。对于被诟病多年的快递不规范投递问题,多地曾先后出台了相关细则,国家邮政局也发布相关规定,明确快递企业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递箱。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快递“快而不递”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一边是政府监管趋严,一边是消费者对快递末端投递服务质量差、快递未送货上门等问题愈发不满。这背后的症结是,一方面,加盟式快递企业依托廉价劳动力崛起,但目前企业普遍面临一线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快递员数量跟不上业务量的增速,难以保障末端配送需求;另一方面,快递企业深陷“价格战”的泥沼,大部分企业的单票价格和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导致行业末端网点不稳定、快递员收入一降再降,无法支撑高品质服务。
此次《办法》的出台,让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送货上门问题,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法律依据。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新规实施后,令很多消费者感到不满的“送货上门难”问题有望得到解决,这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保障;从快递企业的角度来看,新规的实施,将倒逼企业规范快递投递行为,提高快递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同时,这也将有利于整体快递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快递实际投递过程中,由于消费者对于是否送货上门服务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和差异化,全部实现“快递上门”,无疑会增加快递员的工作难度,提高快递派送的成本,以及降低派送的效率。
因此,新规落地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对于快递企业而言,对外应遵循新规要求,重视和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对快递末端服务分层,给消费者选择权,消费者在购物时可在平台系统上确定是否需要上门,派件时根据需求选择派送方式,按需派送并实现差异化收费,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还应对内优化自身的商业模式、内部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快递员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末端配送不规范问题。